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95631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复习提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专题一 健康从“心”开始什么是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等,都是人脑这个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心理健康的定义 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不仅仅没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而且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界定心理健康的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即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

2、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1、经验标准:当事人自己的经验和咨询师的经验。2、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3、统计学标准:一般人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偏离正常值越大越不正常。4、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不被认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生理病变的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情绪体验 能保持浓厚学习求知欲望 行为正常人格完整和谐正确的自我观念 良好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只有对心理健康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每个人都能达到一种健康的心态。衡量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有较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大学生智力正常主要表现为: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智力要素正常;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无学习障碍。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身心状态、认知水平、行为表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能做出恰当的评价,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自傲,不自卑,不自暴自弃;能悦纳自己、关心自己、尊重自己,恰当表现自己。3、情绪稳定协调,积极情绪占优势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肯定情绪多于否定情绪;情绪稳定,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情景引起的,

4、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景相符合;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善于扬长补短;能融于集体;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5、人格完整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统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6、意志坚韧,有较强的执行力。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7、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

5、系,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能抵制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相协调。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特征。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以及严重偏离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角色要求均视为心理异常的表现。如何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3、心理

6、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难以维持,应该及时调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个体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遗传因素。特别是个体躯体、气质、智力、神经过程的活动特点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例如,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的障碍是造成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心理活动因素认知因素:认知因素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

7、。如果这种需要和动机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人格变态。情绪因素:稳定而积极的正性情绪状态,使人心境愉快、精力充沛、身体舒适;相反,消极的负性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人心境压抑、精力涣散、身体衰弱。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动机等,个性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家庭因素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不良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主要成员丧失、家庭情感气氛淡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家庭意外事件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8、有利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成长。但面对不利的环境时,大学生需要具有很强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变通性来面对外界的变化和不测,否则难以适应的心理状态,造成他们种种的心理冲突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学业压力:学非所爱 、所长、找不到学习方法 、自我期望太高 、不恰当的社会比较 经济压力: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攀比心态、盲目理财人际压力:缺乏交往技巧、过分关注自我、性格因素情感压力:盲目的爱情观、失恋、单相思、同性恋就业压力:缺乏职业规划、专业技能不过关、缺少实践经验学生个人应对策略1、主动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

9、方法和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从而不断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3、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发现有心理困扰时,主动、积极、及时地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题二:完善超越自我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正确的认识自己 积极的悦纳自己 有效的控制自己 不断的超越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三条渠道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他人是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获得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来源。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做事情的经验中认识了解自己。反省法从我与自己的关系

10、认识自我吾日三省吾身。积极悦纳自我充满信心和毅力 行为表现一向都自然而诚恳 了解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目标 对自己的个性及人生引以为豪我就是我,我是世界中的唯一我要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无论是缺点还是优点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悦纳自己有效控制自我心胸宽广善于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多欣赏,少抱怨,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对于是非争辩,要认清真理并持之以恒。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尽力而为。留一点弹性的时间。放松身心。学会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长处与短处。不断超越自我Acceptance接纳自我以及现实环境Action 行动,对自己的决定全力以赴Affection工作学习

11、生活中,情感投入,乐在其中。Achivement成就,完成上面三项的自然结果专题三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一)学习动机缺乏 (二)学习动机过强 (三)学习疲劳 (四)习得性无助 (五)考试焦虑(一)学习动机缺乏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指的是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无知识欲求,厌倦学习。1、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懒惰行为 容易分心 厌倦情绪 缺乏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景 独立性差2、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个人原因(高考挫折引起沮丧和痛苦,对专业 不感兴趣,毅力不够、不想努力,身体状况不好等)家庭原因(父母的高期望,管教太严等)学校原因(大学名声、校园环境、专业课程

12、设置、教师教学水平)社会原因(社会价值观念如当前的“读书无用论”,以及社会的就业形势)3、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自我调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培养与保持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二)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推进、维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动机的强度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学习动机作用于学习活动,有一个最佳水平的控制问题。缺乏动机,则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能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而动机过强,不论是内部的抱负和期望过高,还是外部的奖惩诱因过强,都反而会使大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抱负和外部的奖惩,而不会专注于学习,从而实际上是阻

13、碍了学习。1、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容易自责 争强好胜 过于勤奋 情绪紧张2、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成就动机过强不恰当的认知模式,过分看重荣誉具有一定的补充心理不适当的强化,这主要指各种具体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等的强化,如成功得到奖励或失败得到惩罚3、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试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降低对学习成败的敏感度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树立远大目标,淡化名利得失,克服虚荣心理,学会调整情绪,保持旺盛的学习斗志 (三)学习疲劳学习疲劳是指学习者由于学习过度或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并伴有渴望停止学习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极度

14、的疲劳状态下,则可陷入完全不能学习的状态,即所谓的学习疲惫或学习疲劳症。 学习疲劳可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学习心理研究表明,凡是需要紧张注意、积极思维和加强记忆的学习活动,都容易产生疲劳。1、大学生学习疲劳的心理原因不能正确对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造成学习基础性动力的缺乏 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 以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学习 ,表现出急躁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持久发挥 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坚强人格,学习上表现出较大的依赖性 封闭式的办学方式,远不适应大学生急剧形成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需要2、大学生学习疲劳的生理原因身体疲劳和学生体质的强弱有关不端正的坐姿教室通风情况、照明情况、温度情况,甚至坐位的方

15、向等等长时间挤在封闭的空间不同的坐位和地磁走向构成不同的夹角晚上缺乏很好的睡眠外界刺激的单调总体上讲,大学生的学习疲劳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状态,是内因和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条件通过内部深层的心理原因发挥作用,造成疲劳的不断发生。3、大学生学习疲劳的自我调适善于科学用脑 注意劳逸结合,每天应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遵循人体生物节律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四)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连续经受到失败,体验到行为后果与行为无关而产生的的一种无助心理,并从此放弃努力的行为缺陷。1、大学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主要表现焦虑心理,常常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害怕失败畏难心理,阻碍正常学习放弃心理,导致情绪失调动力不足,降低学习动机2、大学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产生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