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研究之五.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95574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野研究之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田野研究之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田野研究之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田野研究之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田野研究之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田野研究之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研究之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野研究之五第五讲 田野研究发展的最新趋势一、田野研究的三个时代(一)“新奇”时代特征:业余者的自由放任,观察者进入对象世界的深度不够,浮光掠影,信手拈来。(二)“科学”时代特征:凭借专业规范所树立的对科学的标榜。一改缘于遭遇、路过、旁观的资料获取机会,以专业训练的素养深入对象社会进行参与观察。推崇的尺度是“科学”:文本:作为体现“科学”的工具;“客观”:民族志因客观而成立;“真理”:研究者坚信自己看到了真相,抓住了真理,讲的是事实。(三)“反思”时代1.主要精神是对反思性和真诚的承诺。承认民族志研究的实际状况与标榜的理想之间的距离。与以前的职业理想讲了太多的“真理”不同,现在更多的努力是在维

2、护“真诚”的底线。现在的研究者有更多的坦白,交待更多的背景,体现更多的自知之明和自我反思。2.反思中的自我追问:(人类学)田野研究究竟是研究什么的?人们期望它做什么?它能做什么又不可能做什么?它在什么程度上对当代有什么意义?这样一门学科及其研究和写作,是否能够充分而又恰切地描述人类社会的现实?二、反思时代的对象(一)核心对象文本不是重新回到“田野”,而是重新回到文本:“我们惟有的信仰在于重读已经写出与正在构思中的作品,并从那些陈述今日民族志的作品及其流传中提取精华,形成一系列的自圆其说、清楚有力的命题”(二)核心命题1.对人类学的目的和使命的反思(1)人种志田野研究究竟是干什么的?新时代里任何

3、单一个人的民族志研究和写作计划都潜在地是一项实验。这一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使人类学研究和写作成为一种对社会而言有价值、有意义的批评?2.反思中形成的观念:(1)人类学并不等于盲目搜集奇异风俗,而是为了文化的自我反省,为了培养“文化的富饶性”。人类学自身必须发生改变,成为对文化批评(cultural critique)的科学:“我们所要提出的实验具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它代表人类学者对于他们自己社会的一种深度反省,而这种反省仍是从描述异文化引申出来的。这种反省可以从实验写作的领域中,延伸到全球规模的文化批评。”(2)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对文化整体的充分认识。显然,这种对文化“整体”的考

4、量,是人类学整体观的方法论传统在反思时代的“还魂再生”或“借壳重生”。(3)壳:“修辞”和“写作”借助这个壳,跳出传统的框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新的框架上反思:“知识与权力的结合”。 “当人类学者开展他们的田野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描写时,他们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以及为所谓西方读者提供的“知识”,是受西方-非西方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关系所制约的。这种制约的后果就是导致文化描写服务于西方人类学权威的建构,并通过这种学术权威的建构造成西方文化霸权的生成。反过来说,权威和文化霸权的建构也致使人类学学者的描写缺乏对被研究者的话语和个性的尊重,缺乏一种把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同世界政治经济过程相联系的态度”2.

5、对研究对象的反思(1)从乡村到城市【美】西奥多C 贝斯特:邻里东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评论:本书是研究日本东京一个普通社区微观生活的力作,是当代都市人类学的代表之作。作者通过人类学见微知著的观察研究,首次对当代日本都市邻里的社会结构和内在动力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察,从而消除了人们对战后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原有成见。框架:序言第一章 宫本町概述第二章 一个邻里的发展第三章 地方政治和行政第四章 社区服务和邻里活动第五章 参与和权力的正式层级结构第六章 朋友和邻居第七章 节日和社会秩序结论附录A 宫本町的人口附录B 柳本宫本町会附录C 节庆委员会干部花名册参考书目(2)从原始部落到当代日常生活【

6、美】阿瑟克莱曼著:道德的重量在无常和危机前,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评论: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又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一位在非洲从事人道救援的年轻女性,在经历战乱、腐败、贫穷和疾病的威胁后,为何仍能鼓足勇气、继续艰难的奉献工作?一位在“文革”时期被好友出卖、受尽磨难的一生,当有机会复仇时,为何会选择将手中的刀剑轻轻放下?作者费时数年对这些“苦难经验”细致观察和体验,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和无常,并超越地方性价值观所带来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3.对理论模式的反思从大理论模式到小理论模式大理论模式:宏大叙事,观察现象中的规律小理论模

7、式:“不确定”、“偶然性”、“特殊性”4.对田野研究修辞和写作的反思把田野研究的解释问题,转换成了作者的表述问题。如何对传统写作方式进行反思,对新的方式提出实验性的试探,成为当代人类学家新的兴奋点:“在人类学内部,民族志田野工作和写作已经成为当代理论探讨和革新中最活跃的竞技舞台。民族志的注意力在于描述,而就其更广阔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意蕴而言,民族志的写作就更富于敏感性,因为它将人类学置于当代各种话语中有关表述社会现实的问题争论的漩涡中心。” 1984年4月16-20日,十位学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非的美洲研究院,召开了一个题为“民族志文本的打造”,与会论文汇编成书为写文化(1986年)。核

8、心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桑顿:人种志的基本是如何运用“撰写”让“日常”与“历史”和“环境”产生关联。整体的想象是民族志诗学的必需环节。民族志最为基本的修辞和想象都奠基于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分类、分门别类地描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方方面面就可能让读者角色自己借此达到了那个社会整体。大致说来,他不是从文本与社会实体的关系,而是从文本与修辞的关系看待民族志的社会。这是一种全新的关系,也是一种新的视角。马尔库斯等人相信,这种视角刻画了人类学的特性。 “半文学风格”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代人类学研究文本的标志性风格。5.对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的反思(1)典范之作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1977)。(2)创建

9、“把田野作业过程本身作为记叙的对象”,“把对对象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其要旨是:“通过把研究对象主体化而把研究者自身客体化的办法,来达到理解对方、反思自身和追求互主性(intersubjectivity)的目的”(3)实现的转型人类学知识生产的过程,就从(研究)主体宰制和切割(研究)客体的单向过程,转而成为互为主体的双向建构过程。二、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核心主题将更加体现时代需要和时代精神1.更加关注社会公正与平等。2.愈发重视基于实践导向的研究研究的是实践中的难题,而不是头脑里的难题。加科博(Evelyn Jacob):“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基本上都是从事教育的实践者,他们的实践导向

10、的研究常常是我所不及的但是那些以实践导向的研究成果往往得不到出版。我经常在思索他们用人类学视角研究实践会对我们的领域有什么潜在的贡献”。实践者及实践导向对于田野研究的价值:(1) 实践者的研究会挑战、完善、延伸、证实人种志的理论。(2) 以实践为基础,实践者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学院里的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不同。(3) 由于实践者并没有受到某一专门的社会科学的训练,所以他会将教育人种志和其他的社会科学等量齐观,研究问题来可能就会有比较宽阔的视角,这是人类学家不具备的。(4) 实践者往往会间接影响那些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学院研究者。(二)对教育改革的介入加强,教育改革成为发展新的沃土(三)更加关注教育人种志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1.写作方式和修辞手法对教育人种志的意义何在?2.教育人种志可能存在哪些写作文体?3.教育人种志写作方式和风格的特殊性是什么?4.是否存在具有民族特色、国家特色、文化传统特色的地方性写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