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9528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http:/2009年07月09日01:47淄博新闻网2008年7月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在淄博市陶瓷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打造“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的奋斗目标。一年来,淄博陶瓷行业如沐春风,逆势崛起。陶瓷文化工作者更是厚古颂今,以挖掘和弘扬淄博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形成了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一文,经过专家论证确认,将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金代博山窑白底黑花花口尊 宋代磁村窑白釉炉序 言淄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以齐文化的发祥地著称于世,而且以灿烂的陶瓷文化和“中国陶

2、瓷名城”蜚声中外。据最新资料考证,早在一万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开始焚柴而陶,从此揭开了古人类从荒蛮到文明的历史。在以后万年的历史时空平台上,赓续相继,代代传承,由陶到瓷,精品辈出,不时发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强音,为华夏文明写下了辉煌的篇章。20世纪中叶以来,不甘人后的淄博陶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惊世骇俗的创造力,吸纳、凝练古今中外先进陶瓷文化之精华,开拓创新,从现代工艺技术到产品造型装饰,都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面。国庆十周年,淄博窑为人民大会堂生产了首批国家用瓷;同年,青花大鱼盘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参加国际展览。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条日用陶瓷隧道窑,第一台链式干燥

3、机、燃气梭式窑等一大批工艺装备。发明了轰动中外的滑石质、高石英质、骨质等精细瓷器,发展了一批前所未有的名贵色釉、窑变花釉以及精妙绝伦的刻瓷工艺。1979年,淄博产的立粉彩陶挂盘以国礼馈赠美国会众、参两院,为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1年,淄博刻瓷作品收录德文版卡尔马克思一书,翌年,淄博刻瓷为中国陶瓷获得了建国后第一枚国际金牌。1987年,高石英质日用细瓷获得国际发明金牌,使淄博陶瓷在世界陶瓷艺坛上魅力四射,以“当代国窑”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陶瓷之林。今天,当我们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高举当代国窑的鲜艳旗帜,全力实施淄博陶瓷未来振兴战略的时候,我们认为坚持以科学发

4、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那些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整合我市陶瓷文化资源,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几个选题并作了一些探讨性研究。下面,仅就古代淄博陶瓷历史上是否有过官窑文化,有没有生产过贡瓷等问题,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略作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学者。中国古代官窑的概念和涵义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首先弄清什么是官窑,明确官窑的概念、性质和涵义,以及官窑和民窑的根本区别等问题。关于官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有人认为,官窑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8世纪14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

5、。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自明代开始有官厂,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专烧进贡的瓷器。清代与明代也有所不同,清代除设皇家“御器厂”外,还采取“官搭民烧”的折中形式,贡品分“钦限”和“部限”两类,前者专给皇帝用,后者是给朝廷和外交礼宾用。另一种说法是,官窑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官窑泛指历代由朝廷督办,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并为宫廷所垄断,在原料、技术条件、管理、社会地位等方面区别于一般的民窑。狭义官窑,则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官窑”的专称,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和南宋临安(今杭州)修内司、郊坛下官窑,即南宋官窑。还有的说

6、,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也称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等。著名文物考古专家冯先铭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对何谓官窑,官窑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什么是民窑也作了较全面的解释:“官窑是古代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其产品专供宫廷使用。五代十国吴越钱氏宫廷垄断越窑的部分生产,使之具有官窑的性质。据载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设置官窑,史称北宋官窑,正式有了官窑的名称。”关于官窑的设置和管理,又说“明清两代朝廷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又称御窑厂,依据宫廷的需求生产瓷器。明代官窑一般由宦官督管,清初改为由工部、内务府派官主管御窑事务。乾隆年间起确定九江

7、管使管理御窑厂,并以饶州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由此形成制度。清朝以后官窑不复存在。”关于官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官窑因为是由官府营建的,所以就能够强占优质瓷土和原料,拘获天下能工巧匠无偿使用,并控制釉料配方和制瓷工艺,限制民窑生产。2、分工细致,生产不计成本,制作技术熟练精湛,因此产品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3、官窑产品以生活用器和陈设用瓷为主。4、产品必须代表皇家意愿,反映统治阶级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很大程度地限制了陶瓷工匠的创作激情和工艺技术的发挥,所以,清乾隆以后官窑产品日趋衰弱。”关于民窑,按照比较一致的看法:即民间办的窑场,生产民用陶瓷,是相对宫廷兴办的官窑而言。历代绝大多

8、数瓷窑属于此类。民窑在产品风格上不同于官窑,在设计上可以自由发挥,因此其造型、纹饰、题材更加丰富,充满活力。正因为民窑的大量存在,经过陶瓷匠师们代复一代的努力,才使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永放光彩。综合上述情况,不难发现人们对官窑的解释并非众口一词。我们倾向人们通常所说的:“官窑,是指唐以后各代由官方营建,专为朝廷烧造瓷器,因区别于一般的民窑而称之为官窑,因制作技艺高超,又有为皇室服务的特殊地位,受到世人瞩目,但并不是所有为朝廷生产贡瓷的窑场就是官窑”。淄博古代陶瓷官窑文化的初步研究淄博陶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根深叶茂。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其他陶瓷产区共同构成了中国陶瓷波澜壮阔的文化景观,这已经被人们所

9、公认,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陶瓷名城”的命名,就是对淄博这座陶瓷古都最好的说明。关于古代淄博陶瓷历史上是否为封建王朝生产过贡瓷,有没有“官窑”?尽管文献记载甚少,但是在宋人宋会要辑稿和清代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中都留下了宝贵的记载,从而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线索。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讨论。关于古代淄博窑宋代为朝廷生产贡瓷的问题宋代,在宋会要辑稿中有“青州贡白瓷”的历史记载。经过研究考证,我们认为该书说的“青州贡白瓷”即是淄博窑所产。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宋会要辑稿中这段关于贡瓷的记载:“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监库。宋太宗淳化元年七月

10、诏瓷器库纳诸州瓷器,拣出缺璺数目等第科罪。不及一厘特予除破,二厘勉决勒倍都给破者,三厘笞四十,四厘笞五十,五厘杖六十,六厘杖七十,七厘以上不计多少杖八十。真宗景德四年九月,诏瓷器库除拣封木舂共进外,余者令本库持样三司行人估价出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宋王朝的瓷器库建在汴京建隆坊,主管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饶州(治所在鄱阳,辖浮梁县昌南镇,景德年间改称景德镇)、定州(今河北定县)和青州(治益都,今青州市)进贡的白瓷器和漆器。用一品以下常见皇帝的侍卫二人看管库房,宋太宗淳化元年七月下诏书命瓷器库取出各州送来的瓷器,挑选出有裂纹的按照裂纹的大小分别治罪。对触犯律条者不是用鞭子抽就是用板子打

11、。最后又说真宗景德四年九月再下诏书,令瓷器库拣出好贡瓷存入封木舂库(皇家内库),以供皇室使用,剩下的持样品报掌管财赋的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三司和管朝觐的聘问(即行人,官名也,非行路之人)审定后作价出卖。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北宋王朝对各地所进贡品是高度重视,除派高官管理贡瓷库外,对贡品质量要求也十分苛刻。凡违规者非笞即杖,必受鞭棍之刑,足以说明封建统治者追求完美无瑕至高无尚的心理。同时,通过景德四年出卖部分贡品,也反映出当时制瓷业已经进入精品迭出,空前繁荣的时代。更让我们欣慰的是青州为朝廷提供贡品是确信无疑。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段记载中提到的“白瓷器及漆器”究竟是指哪个州并不明确。青州是进贡白

12、瓷器还是漆器?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是应该首先要搞清楚的。按照考古专家王恩田先生根据江苏淮安北宋墓中出土的漆器题铭和宋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制漆工艺中心在杭州和温州,也就是上述“五州”中的明、越二州。因此,青州的贡品只能是白瓷器,而不可能是漆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磁村古窑址试掘简报)。我们认为这种分析是完全正确的。明确了青州宋代曾为朝廷进贡白瓷,究竟生产贡瓷的窑场在哪里,这是长期以来引起人们争论,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专家认为窑场就在淄博。如早年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先辈郝鸣高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说:“青州就是指淄博一带。这说明在宋朝时,淄博陶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然不会列入贡品名单

13、,也不会引起皇家的青睐。”(淄博陶瓷琉璃文化关于淄博古陶瓷的几点考究)。但是,也有不同见解的人认为尚有疑点需要考证。如:今青州附近已发现古窑址,青州窑是否应该在青州附近?淄川、博山宋代不属于青州辖地,不可能包括磁村窑、博山窑这些著名窑场;宋代淄博窑生产白瓷文献记载尚少。产品似乎在当时还达不到贡瓷要求等。然而,根据已知的文献记载和现有的考古资料,我们对淄博窑宋代生产贡瓷的说法,是持肯定态度。针对以上置疑,现陈述我们的观点和看法,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达成共识。1、关于“青州附近已发现古窑址,青州生产贡瓷的窑场是否应该在青州附近”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主要根据是上世纪70年代在临朐县发现了

14、“火光窑”古窑址。我们认为有窑址就有陶瓷生产这是无可争辩的,但是生产贡瓷并非只要有窑场就能为,关键应该看窑场有没有精湛的技艺和出类拔萃的产品。我们几乎查遍了地方志资料和有关陶瓷专著,根本找不到有关“青州窑”及青州当地生产陶瓷的记载。而代表青州陶瓷的却是博山窑。益都县志记道“淄砚、琉璃、磁器,颜神镇(博山)居民独善其能。”“青州府志,磁器出颜神镇(博山),用赭、黄土作泥,窑碳烧成,缸、罐、盒、瓮、碟、瓶为郡境利用之资。”“山东通志,陶器出青州颜神镇,居人相袭善为陶。其规制,如罂、如釜、如缶之类,殊不苦窳,其利民亦不下于江右之景德镇矣。”(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肯定,青州的陶

15、瓷产地在博山是无可置疑的。另外,从考古方面也可以肯定,至今青州附近包括全省在内还尚未发现宋代有比淄博窑技艺更高的窑场。2、关于“宋代淄川、博山不属于青州辖地,故不能包括淄川磁村窑、博山窑这些著名窑场”的问题。根据地方史志记载,宋代,淄川置淄州淄川郡,治淄川。属京东东路,辖淄川、长山、高苑、邹平四县。(淄川县志)博山时称颜神,属淄州淄川县,为南境重镇。(博山县志)据此,说“宋时淄川、博山不归青州所辖”并没有错。但不能以此断定就青州贡瓷不可能出自淄川、博山。因为持这种看法的同志对北宋地方行政建制及其职能缺乏全面了解,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路为宋代最高的地方建制”,“州上统于路”,路以下是州,州以

16、下是县。根据北宋路的设置,青州为京东东路首府,所属齐州(治历城)、淄州(治淄川)、青州(治益都)及潍州、莱州、登州、密州、沂州计八州,三十八县中国历史地图集)。按照规定职能权限,需要向朝廷报告的地方财赋、民政,或奏章,或呈文,或朝觐均由路出面。作为向朝廷进贡的大事,当然是由路来筹办。贡品可以从各州中挑选。分布在淄川境内的窑场,不管是磁村窑还是博山窑,只要有精品杰作,京东东路完全可以征调或令其生产。根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先生的解释:“在北宋,淄州(治淄川)与齐州、青州等,同属京东东路,其在区划上的地位与各州相同,故淄川县陶瓷可直接列为青州贡品。”因此,研究青州贡白瓷,不应该限定在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