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950147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知道骨传导原理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2.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兴趣;体会诗词,音乐,物理学科的共同魅力。2. 通过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引导学生保

2、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具准备:橡皮筋 塑料尺 鼓 闹钟 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音叉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堂教学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声音的世界,学习本节课二 讲授新课(一.)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让每组学生进行实验: ()人用手按在嗓子大声说话时手有什么感觉()拨动拉紧的橡皮筋()将直尺伸出桌面一部分拨动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做音叉的振动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3、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声音是怎样由声源处向远处传播的?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上课时能相互听到声音,进行交流;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讨论得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只能空气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敲课桌”“土电话”实验和思考成语“隔墙有耳”。然后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固体也能传声。 (5)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既然气体固体都能传声,那么液体能否传声呢?给出唐诗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叫学生朗读,思考

4、.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液体也能传声。教师给出“介质的”的概念。我们把所有的能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气体统称为介质。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并引入“真空”这个概念。学生讨论“真空铃”实验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2.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学生阅读课本28页29页,教师举例水波的事例,让学生结合亲身感受来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三) .声速和回声1. 声速(1) 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了声音.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2) 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回声。(3) 打雷

5、闪电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见烟雾后听到发令的枪声(4) 看电视看到播音员和前方的记者连线时总是要等一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进行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5)学生阅读课本30页-31页的内容,读完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2.回声让学生思考问题: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声音说话,但在房子里听起来比野外响亮,是什么原因呢?引出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6、会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生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生区分开;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近,不到0.1s,回声就和原生重叠在一起,使原声得到加强;使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就是这个原理。回声测距:一回声探测器从海面发出声音,声音传到海底后再反射回海面.所用时间为1.5s.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则海底到海面的距离为 A .1125m B. 2250m C. 562.5 m D.4510m 三.知能应用,总结规律巩固练习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例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7、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语言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声音靠介质传播典例2:某学习小组研究声音传播途径的问题,他们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鱼缸上沿,金鱼受惊四处游动。这时金鱼接收声波的主要途径是:(c)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 D.水鱼3.声速和回声(1)能把回声和原生区别开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17m)(2)有一根10米长的钢管,一根30米长的钢管;让一同学将耳朵贴近钢管的一端,另一同学在另外的一端听,敲10米长的钢管时听到几次响声?敲30米长的钢管时听到几次响声? (1 ) ( 2

8、)(3)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的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C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 .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总结规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注 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认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或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注意:声音产生的条件与声音传播的条件不能混淆,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

9、质.四.布置作业1.课本上的习题25。2.将你在本节课有关声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作本上五.板书设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三 声速与回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人耳能区分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生晚0.1s以上;或者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米。 本节课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比较法 转换法 归纳法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