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95014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 高鸿业微观讲义 需求.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需求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解释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解释第四章 需求第一节 个人需求第二节 市场需求第三节 需求价格弹性第四节 其它需求弹性第二篇 需求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本章的研究是从日常消费行为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解释一、效用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 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二、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一定时期内消费

2、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满足感。“一定量商品”可以是某一种商品,也可以是几种商品的一定数量。边际效用当商品的消费量(或购买量)增加一点时总效用的增加量。三、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一定时期内,边际效用(即总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这是通过对经验的归纳得出的。 喝茶或吃饺子的例子都可以说明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对反复刺激的反应趋于下降2、按轻重缓急次序依次安排的结果四、 效用曲线和效用函数总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即 TU = f(Q)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增量与消费量之比,即如果消费量的增量非常小,趋近零,则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对消费量的一阶导数,即: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3、有以下关系:1、 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上升。2、 边际效用递减,从总效用图上看,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就是边际效用,它随着总效用的增加不断减少。3、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即饱和点。4、 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降。5、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反过来,总效用的数值就等于边际效用的积分。(表3-1图3-1)该表和图表示了消费数量、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在消费量一个一个单位地增加时,两个相邻消费量所对应的总效用的增量就是边际效用。五、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也有效用和边际效用。它的边际效用也应该是递减的。但是,研究中假定它是常数。理由是:1、研究某一个消费

4、者的购买行为,不涉及贫富差别;2、 2、假定每一次购买支出占收入的较小部分。3、 3、六、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前必须知道的情况是:1、M消费者收入2、P各种备选商品价格3、MU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要比较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MU/P。MU/P表示1元钱的支出使消费者获得几个效用单位。消费者会依次选择该比值最大的商品优先购买。其结果是在收入花完以后,总效用达到最大。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状态。(表3-3,3-4)表3-3表示的是消费者对各种备选商品一定数量时的边际效用。表3-4则是表示每一种商品一定数量时的效用价格比。在动画图中,有关数据依次变黄,就表示购买的顺序。该消费者最终

5、购买了3件第2种商品和6件第3种商品。这时,他所拥有的12元钱全部花完,获得了最大效用,即: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效用函数确定时,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均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对商品数量的选择,使总效用达到最大的状态。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1/P1= MU2/P2 = - =从数学的角度看,该问题是有约束下求极值问题。设有效用函数TU=U(x,y),消费者收入M、商品价格、均既定。消费者的目标函数是总效用TU最大。消费者的约束函数是。从数学的角度看,该问题是有约束的极值问题。可以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建立拉格朗日函数L其中,是拉格朗日因子,其经济意义以后讨论。新函数既包含目标函数,又包含约束函数,这就

6、使得原问题有保证地等价地转化为新函数的极值问题。因此,总效用TU极大的必要条件就是新函数的一阶偏导数等于零,即: TU极大的必要条件可以表达为: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解释一、 序数效用的含义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1、 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2、 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3、 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二、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反应偏好相同的商品组合的连线。(无差异曲线图,图3-5)该立体图中,Y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X轴表示X

7、商品的数量,WU轴表示偏好程度。在播放动画中看到的半透明的图形就是表示偏好等高的情况。在立体图旋转为平面图后,半透明图变为一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以下性质:1、其切线斜率为负。2、消费者对高位线的组合更偏好。4、 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三、 边际替代率 MRS=;MRS=x对y的边际替代率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情况下,对一组商品组合而言,增加一个单位的x可以放弃几个单位的y。边际替代率还可以用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比来表示。在消费者看来,改变前后的两个商品组合的偏好是无差异的。就是说,消费量的增加和消费量的减少对消费者总的偏好的影响是零,即 MRS= 边际替代率的数值大,说明增加一个单位的x,可以

8、替代较大数量的y而保持偏好不变。 边际替代率递减 在持续以x替代y的过程中,一定量x所能替代的y的数量(保持偏好不变)是递减的。原因是,开始时,x数量较少,y相对较多,一个单位x可以抵消多个y。随着x数量增加,x消费者对x偏好下降,一单位x能够抵消的y的数量下降。同时,y方向也有同样的变化。开始时,y数量较多,随着替代发生,y数量减少,偏好增强,能替代一定量x的能力增加,故只需要少量y的减少就可以抵消一单位x的增加。四、 消费者预算线 (图3-10) M =Px X + Py Y 其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纵截距是收入与价格之比。它构成消费者购买的硬约束。收入、价格改变后,预算线也将改变。 若

9、y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x的价格提高,x的最大购买量减少,M/Px的数值变小,预算线在横轴的截距缩短。 若y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x的价格降低- 若x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y的价格提高- 若x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y的价格降低- 若价格不变,收入提高,- 若价格不变,收入下降,-五、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图3-1)在切点E,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消费者获得最高偏好,达到消费者均衡。因为切点所表示的两种商品数量组合能产生的总效用最大。切点处在无差异曲线U2上,同时处在预算线上。相对于处在预算线上的其他各点来说,切点的商品组合代表的总效用最高,而其他各点都低于U2的水平。相对于处在无差异曲线U2

10、上的其他各点来说,切点的商品组合所花费的代价最低,其他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花费的代价都高于预算线。相切时,两线斜率相等,即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价格之比相等,即:= 第四章 需求 第一节 个人需求一、 价格与个人需求量的关系个人需求因为MU/P =,即P =1/MU,若P,1/MU,为常数,MU,Q。个人需求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在消费者收入以及其它条件不变时,对应于商品的各个价格水平,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各个数量。这个数量是意愿量。需求函数为 Q = f(P),线性需求函数为:Q = a b P。需求函数可以从效用函数求得 (图4-1,个人需求表)图中价格消费线是价格变动过程

11、中消费者均衡点的连线,这些均衡点所包含的信息,即价格与数量组合,在下图中得到直观反映。二、 个人需求的影响因素1、 收入(图4-2 、4-3)2、 偏好3、 预期价格4、 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在相同价格下,意愿购买量比以前增加。例如,原来价格在P0时,意愿购买量在Q0,收入增加后,意愿购买量增加至Q1;如果收入减少,意愿购买量则可能减少至Q2。消费者收入变动引起的是各个价格下意愿购买量的变动。各个价格下意愿购买量都增加,就是需求增加,它可以用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表示。否则是需求减少。它可以用需求曲线向左下移动表示。偏好和预期价格,以及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对需求也有类似的影响

12、。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不同于商品自身价格影响。商品自身价格影响的是某一个需求量,而这些因素影响的是一系列需求量。一系列需求量都受到影响的情况,称为需求变动,而前者称为需求量变动。三、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金额与实际付出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图4-4,胶片)理解消费者剩余概念要紧紧依赖需求曲线。要想象能够获得的商品数量是一个一个逐步增加的。例如,人们在只能够获得一个单位商品时,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付出的金额。如上图所示,这时消费愿意付出的金额便是10元钱。可是市场价格是统一的,始终是5元钱。两者之间的差额便是消费者剩余,即为5元。如果人们只能够获得2个单位商品,根据需求

13、曲线,愿意为之付出的金额是第一个单位的10元和第二个单位的9元,加起来是19元。但是仍然按照5元钱的价格购买,实际付出的就是10元。消费者剩余总共是9元(第一个单位的5元和第二个单位的4元之和)。一下依次类推。注意:P =f(Q)是需求曲线的反函数形式。对该需求曲线的积分可得消费者愿意的总支出。 第二节 市场需求一、 市场需求的导出市场需求是各个个人需求加总而成的。如果有各个个人的需求函数,通过对他们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函数。如果有各个个人的需求曲线,通过对它们在各个价格下横向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曲线。(图和数据)这里的动画图就是显示了5个不同的个人需求曲线与由它们加总形成的市场需求曲线。A、B、C、D、E不同颜色的5条需求曲线分别代表5个消费者的需求,它们的纵向截距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A、C、B、D、E。按照这一次序,它们分别加入到市场需求曲线中。价格在20元以上时,只有A曲线进入市场需求曲线,在16元-20元之间,A、C曲线共同构成市场需求曲线;在12元-16元之间A、C、B曲线共同构成市场需求曲线;依此类推,直至5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全部进入市场需求曲线。 由于个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上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价格与需求量是反向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