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的发展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94269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伞的发展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雨伞的发展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雨伞的发展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雨伞的发展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雨伞的发展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伞的发展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伞的发展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伞的发展史、雨伞的发明: 据传,早在春秋末年,我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古籍上记载:“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意思是说鲁班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实际上,这就是后来的伞。这个故事说明伞的祖师是鲁班之妻云氏,也说明了我国伞的历史距今已有好几千年。2、伞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及用途 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就有了用帛制成的伞,但只有上等人才能用。显示统治者威严的黄色华盖伞据查证是战国时秦穆公最先使用,一直延续到清代。 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在纸面上涂桐油的油纸伞,但那时

2、的伞主要是黄纸做成,这说明我国油纸伞的历史距今2000年左右。 唐代,油纸伞广泛在民间使用。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的书画油纸伞。也是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等地。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据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油布伞,欧洲人经过改进,进而发展成了现代意义的折叠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明清代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同时这一时期的

3、书画家们也喜欢在伞上创作。2005年3月,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文征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拍到98万美圆的价格,可惜古代流传至今的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油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钢架布伞的普及,油纸伞的雨具功能被钢架伞、折叠伞取代,油纸伞也逐渐退出了市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作为怀旧文化代表的油纸伞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其功能已不再是做雨具,主要是旅游纪念、礼品、装饰、收藏等,为了与这一功能相适应,丝绸、仿丝绸做材料的工艺伞大量出现。 要研究伞的发展历史,那就要追溯

4、到唐朝,唐朝造纸的飞速有力发展,为油纸伞的制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谁知大受欢迎。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的民间,在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伞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泰国国王外行,金色罗伞张立于后。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日本天皇每次出游,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 伞在唐朝时由中国传入日本。公元781年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街上,有

5、一天突然之间落下雨点。满街来往的人都打着伞走过,只有一个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和尚没有伞。他摸摸自己湿淋淋的光头,好像明白了一件事。回国的时候,他买了许多伞,千方百计带到日本,送给了亲戚朋友。从此,雨伞便在日本流行起来。 1747年,英国的商人汉威到中国广州办货。他看见人们撑着黑布伞在雨中行走,觉得挺好。临回国前带了一把伞回伦敦。1750年,当他在伦敦钟塔下张开伞遮雨的时候,被过路人视为怪物加以嘲笑:“哈,男士不尊重天意,躲在怪物下边不出来,太不象话了。”还有人指责他,这是对上帝的不恭,应当受到惩罚。汉威不予理会,每天上街带伞,宣传使用伞的好处。 伞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出现,是在18世纪末叶,街头上出

6、现一片混乱。妇女们大呼小叫,认为这个既能伸开又能缩小的怪物,简直能把人吓得半死。顽皮的小孩子跟在后边,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 由此可知,一件发明要得到社会认可,一件商品要能被人们接受,决不是件简单、容易、轻松的事,有时要经历不少的误会、波折。 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对伞发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伞洗刷不白之冤。教皇出场有专人撑伞侍候,以显示其庄严、郑重。 伞不仅是人们使用的工具,也是一种收藏品. 法国有个名叫约索夫哈姆的人,以专门收藏世界上各种伞而闻名。他藏有9个世纪以前的欧洲贵族用的阳伞,也有中国杭州出产的纸伞,以及日本制作的各种花布伞。其中最小的伞只有3.5厘米长;最大的伞伞面直径长12米

7、,撑起来足有半个篮球场那般大。 现在,伞的作用被广大的人们所承认,它已经成为日常旅行、外出的必带物品。随着制伞工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伞:带收音机的伞、有香味的伞、能照明的伞、防暴催泪伞、盲人探路伞、广告伞等都相继问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乐趣。 伞的发展经历了许多的故事,同时在挫折中慢慢别人们所接受并流行起来 事物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从发 明之日到现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历史。事物的演变历史: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

8、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

9、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

10、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到了后魏时期,伞被

11、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

12、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

13、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

14、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

15、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 19 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