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93841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定市2012届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一、 单选题(每小题分,25小题共50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A、农业B、商业C、手工业D、纺织业2、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A、东汉时期B、夏商时期C、西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反映了A、手工业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耕作方式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2012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日,在四川地震中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

2、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 C、大运河D、井渠6、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7、潍坊历史博物馆中的精品馆藏文物是著名的蛋壳陶,这种陶器薄如蛋壳,黑亮如漆。其代表的典型文化是A、半坡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8、“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该诗句描述的是哪一种瓷器A、青瓷B、白瓷C、五彩瓷D、粉彩瓷9、匠户是我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他们被编入户籍,必须世代相袭是在A、汉代以后 B、唐代以后 C、宋

3、代以后 D、元代以后10、军用的兵器和装备,供宗庙陵墓使用的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玩好这些产品主要是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生产的 A 、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11、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D、北宋12、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 、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1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电子形式展出了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

4、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时代的风采”最可能是指A、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B、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D、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14、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A、鸦片战争后,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B、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农业D、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15、“学而优则仕”是传统中国人的理想追求,然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仁途毅然挂冠从商。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学”16、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

5、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17、“美货成了美祸”是对下列哪一时期社会经济的恰当描述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40年代后期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是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显示出多层次性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开放局限在国有企业领域A、B、C、D、19、1979年,我国最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两个省份是A、上

6、海、海南 B、广东、上海C、广东、福建 D、福建、海南20、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中西餐并行于世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21、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22、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A、 B、 C、 D、23、交通工具的进步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A、马车B、轮船C、火车D、自行车24、如果上海世博会举

7、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A、看电视剧B、到徐园观看电影C、穿上中山装D、品尝西餐25、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视二、非选择题 (共3大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 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

8、,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三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材料四“十一五”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机装备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请回答:()在古代中国,农业通常被统治者称为什么业?(分)导致材料一“西周时”到“战国时”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明清时期,对这种经济现象起阻

9、碍作用的是政府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分)(3)从材料三图示可知,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从1957年到1965 年呈“V”字型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分)(4)综上所述,指出古今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分)2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材料二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时间国别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918年与

10、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620万元 中国通史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请回答:()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体现。(分)()根据材料二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分)()材料四中,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铁厂积

11、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分)由此可见民国初年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月)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

12、0月20日)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分)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的作用如何?(4分)()据材料二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然后推进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分)()1979年,随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第一批 “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分)1992

13、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如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 D C A B 610: B C B D A 1115:C C C B A 1620:B B A C D 2125:B D A A C二、非选择题26()“本”业(2分);根本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农民生产力的提高。(分)。()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分);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分)()下降原因:1958年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上升原因: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施八字方针。(分)()共性因素: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分)(或言之有理即可,但总分不得超分)27()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