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933132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院教案2010年).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时 间:2010、03、16 地 点:中医院一会议室主讲人:陈玉、刘晓棠、杨光金内 容:和解剂、清热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1.和解少阳剂 适用于邪在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例如小柴胡颗粒(片)。2.调和肝脾

2、剂 适用于肝脾不和证。症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手脚不温等。例如加味逍遥丸、逍遥丸(颗粒)。 3.调和肠胃剂 适用于肠胃不和证。症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例如半夏泻心汤等。 注意事项:(1)本类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2)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选用中成药。 清热剂 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临床以发热、舌

3、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1.清气分热(清热泻火)剂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之证。症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代表方如牛黄上清丸:功用:散风止痛,泻热消肿。主治:目赤、咽痛、头痛、眩晕、耳鸣。用法:成人口服每次1-2丸,日服2次。孕妇忌服。黄连上清丸:组成:黄连、栀子、连翘、蔓荆子、防风、荆芥、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黄柏、桔梗、川芎、石膏、甘草。功效:清热通便,散风止痛。主治:

4、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用法:口服,成人每次服6g,日服3次,小儿酌减。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孕妇忌服。2.清营凉血剂 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发斑、出血、昏狂、舌绛、脉数等。代表方如五福化毒丸:组成:水牛角、连翘、青黛、黄连、玄参等。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痈。主治:各种外邪内毒引起的口腔溃烂,牙龈肿痛,痄腮、颜面丹毒。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忌辛辣食物。新雪丸(颗粒、胶囊、片)等。 3.清热解毒剂 适用于火热毒邪引起的各类病证。症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溲赤或大热渴饮、谵语神昏、吐衄发斑、舌绛唇焦;或

5、头面红肿焮痛、痈疡疔疮、舌苔黄燥及外科的热毒痈疡等。例如牛黄丸(胶囊)、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季德胜蛇药片、银翘解毒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 4.清脏腑热剂 适用于火热邪毒惹起的脏腑火热证。心经热盛症见心烦、口舌生疮或者小便涩痛、舌红脉数;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肺热症见咳嗽气喘、发烧、舌红苔黄、脉数;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湿热蕴结肠腑可见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弦数。例如牛黄清胃丸、龙胆泻肝丸、护肝片(颗粒、胶囊)、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复方黄

6、连素片、清火栀麦片、三黄丸:组成;大黄、黄连、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湿毒蕴结。成人;口服每次6-9g每日3次。小儿酌减。 5.清虚热剂 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症见夜热早凉、舌红少苔,或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之虚热证。例如知柏地黄丸、。 6.气血两清剂 适用于疫毒或热毒所致的气血两燔证。症见大热烦渴、吐衄、发斑、神昏谵语等。例如清瘟解毒丸(片)、牛黄清热散。 注意事项:(1)中病即止,不宜久服;(2)注意鉴别热证的部位;(3)分辨热证的寒热、真假;(4)关于平素常阳气不足,脾胃衰弱之体,可配伍醒脾和胃之品;(5)如服药呕吐者,可采取冷药热服法。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成药概述 一

7、、概述 1、定义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监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与中药饮片相比,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使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来选药,或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来选药。3、优点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与中药饮片相比,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尤其方便急危病症

8、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相对于中药饮片来说不易混淆,不会一药多名),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二、常用剂型 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剂型分类方法主要有:按分散

9、系统分类、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按制备方法分类、按剂型形态分类等。(一)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 制备 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特点 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2.颗粒剂 制备 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特点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

10、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根据溶解性分为可溶型、混悬型、泡腾型;根据使用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和含糖颗粒剂,近年来无糖颗粒剂的品种逐渐增多。3.胶囊剂 制备 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特点 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对药物颗粒进行不同程度包衣后,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4.丸剂 制备 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特点 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

11、起滋补作用;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5.滴丸剂 制备 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特点 滴丸剂服用方便,可含化或吞服,起效迅速。6.片剂 制备 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成的片状制剂。主要供内服,也有外用或其它特殊用途者。特点 质量较稳定,便于携带和使用。按药材的处理过程可分为全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提纯片。7.胶剂

12、制备 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干燥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特点 含丰富的动物水解蛋白类等营养物质。作为传统的补益药,多烊化兑服。8.栓剂 制备 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制剂。特点 既可作为局部用药剂型又可作为全身用药剂型,用于全身用药时,不经过胃,且无肝脏首过效应,因此生物利用度优于口服,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作用小,同时适合不宜或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9.贴膏剂 制备 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和/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包括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和贴剂等。特点 贴膏剂用法简便,兼有外治和内

13、治的功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巴布膏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加入药物制成的外用制剂,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给药剂量较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较稳定、使用舒适方便等优点。10.涂膜剂 制备 指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成膜材料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特点 作用时间长,且可在创口形成一层保护膜,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二)半固体剂型1.煎膏剂 制备 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特点

14、 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2.软膏剂 制备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基质。特点 多用于皮肤病,对皮肤、粘膜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3.凝胶剂 制备 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按基质不同可分为水溶性凝胶和油性凝胶。特点 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三)液体制剂1.合剂 制备 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剂型。特点 易吸收,能较长时间贮存。2.口服液 制备 在合剂的

15、基础上,加入矫味剂,按单剂量灌装,灭菌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特点 口感较好,近年来无糖型口服液逐渐增多。3.酒剂 制备 将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特点 酒剂较易吸收。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4.酊剂 制备 指将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特点 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5.糖浆剂 制备 系指含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特点 比较适宜儿童使用,糖尿病人慎用。6.注射剂 制备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特点 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三、分类中成药按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1.解表剂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2.泻下剂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3.和解剂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