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93287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历史与学生对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历史与学生对话 宋寒杜威认为,历史是形成人类道德品性最优良的学科,是“永恒且具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始终以人为中心,关切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它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帮助儿童理解人生的意义、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历史中的名人轶事对学生的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作用,历史对儿童来说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教学也遭遇到了许多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困惑与质疑,比如有的教师把历史教学等同于知识教学,抱怨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教材中的历史材料按照

2、学生的品德发展的需要而以散点的形式出现,这就使得教师不容易进行系统的知识教学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评价。分析诸如此类的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的原委,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惯习来适应教学改革,势必会出现以上的种种不适应。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学观念,历史教学应立足于品德教育的立场,教材中关于历史内容的学习只是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发挥历史特有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开发学习化的课程资源,一切教学立足于学生原有经验的建构。教学不等于教教科书

3、,教科书只是一个载体和媒介,是一个可供开发和创造的资源。新课标要求实现教科书功能的 “激活”,是要把教科书作为一种“活性因子”,激发师生之间的对话和共享,以增强和提高学生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能力。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不是要求学生去记忆和背诵的,而是把它作为师生用以探讨人类生活中问题的工具,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学史、懂史来认识自身,考虑历史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中反省自身的生活,在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中进行个人道德的建构。因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

4、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意义生成和个人创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一、赋予历史以生命物化为课本内容的历史知识,因为脱离了其产生的历史时代和环境而成为了静态的历史。教材的设计力求选取历史细节和彰显生命的历史叙事,使得历史变成了关怀日常历史人物、叙述细微历史事件的故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活化历史”,让历史变得丰满生动、亲和易懂,赋予历史教材向现实生活转变的第二次生命,让历史以亲和与生动的姿态走近儿童,让学生展开与历史的对话。(一)精选历史叙事,找准儿童的“兴奋点”教师对教材中的历史素材进行“活化”,就是要把教材变为自己教学的“活性因子”,对教学的

5、设计和把握应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品德这一中心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和品德发展的具体现状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重新的组合和筛选,挖掘那些能够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的历史叙事,并且贯通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历史叙事,指的是教材中呈现的有关历史的事件或是有关人物的故事,这些历史的片段承载着鲜活的生命表达和生动的细节描述,特别是那些流淌着真情和饱含辛酸的真实的人物事件,往往能够从一个微小的故事中就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材中编选了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中选出一些精彩的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赏析,把故事中所包含的情境和情感加以还原,引发学生的自我想象投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和感染

6、。教师的教学所选的素材要精当,内容要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唤起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所感兴趣的焦点进行把握和预测,对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可以给予更多的课外知识的扩充,以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学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有关受害者的被虐待被侮辱的细节描写,李奶奶身上的37处伤痕和东史郎日记二则中所描述的惨绝人寰的历史细节让人在阅读后会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血迹斑斑的事实给学生讲述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从对那段历史的想象和体味中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伤害,让今天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孩子体会战

7、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更好地建设祖国而努力。(二)创设历史情境,体验道德情感古人云:“感人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文字、图画或实物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以达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之功效。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出示有关时代背景、人物的境遇的幻灯、实物、电影等资料来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历史画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开故事会、编演历史剧、参观纪念展览等活动营造历史情境,师生共同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想象、创造等方式使教材中物化为文字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情境有唤起学生情感的作用,而创设情境的一个很好的

8、办法就是角色扮演。当学生被设置处于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时,他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想象,提高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的了解,洞察历史发展的背景环境。而且角色扮演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有一个“记者采访”的环节,要求学生对前几课中学到的历史人物红军小战士小董和受日军迫害的李奶奶参加开国大典游行时的心情进行一个采访,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在推翻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后能够真正当家作主喜悦之情,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而又充满着吸引力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之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采访要求,还要帮助学生对角色的背

9、景和经历进行一个定位,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激发个人的想象和体验,体会革命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展开想象、加以个人的创造性的理解,使人物更加鲜活,让历史走向前台。还比如,在教学“地道战”、“地雷战”这一节时,就可以采用播放电影录像的形式让学生在经典的战争革命电影中受到熏陶,让学生感受当时人民大众的聪明智慧和抗击日寇的热情。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拓宽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进行有利的道德教育。例如利用参观革命纪念馆的活动让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事迹和抗战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二、在现实中找到历史的感觉历史总是以一

10、种过去时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讲述的是离学生生活久远的时代发生的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需要个人感悟和理解的参与。历史要想落实到学生心灵深处就要与学生个人的意义世界和经验感悟联系在一起。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相遇”“感悟”“理解”“升华”“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的教学时应该注重过程创生的价值,把历史的教学看作是一个进行着的过程,注重学生对历史的“现在的感受”,要让学生在现实、现在的生活中找到“历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历史和自己的切身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鉴古知今,把过去时态的历史转变为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 (一)立足学生经验的历史感

11、受教师在处理教学时往往会注重讲述历史的史实,而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生活的经验,以至于历史的学习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当学生从历史中能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由别人的故事转变为自己的体验时,这时的教育才能够深入人心,此时的历史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中历史事实向现实回归的跳板。回归生活的历史道德教学就是要把握住学生的现有经验是什么,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回忆来进行道德情感的迁移,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让我们来寻根这一课理解黄河为什么会是被叫做“母亲河”的这个教学环节时,教材中设计了一幅母亲和孩子的图片,让学生想象

12、自己犹如是躺在母亲怀中的婴儿的那种感觉,以此来想象和理解华夏子孙在黄河之水的哺育下成长的画面。另外,教师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个人体验来升华道德情感,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伟大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土豆或彩泥、肥皂做材料,制作一枚自己的印章,体验一下古代雕刻印刷的滋味。还有让学生试试自己手抄两页书需要多少时间,来体验印刷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何等重要的方便。(二)寻找身边的历史 “教师要牢记历史标准中所强调的去追溯某一事件发生的根源,以及理解它对于个人所特有的意义。而且,历史不但要学习那些重大的事件和领导者,还要学习普通人和他们的经历。在小学低年级,达到历史理解的标准的途径之一就是把

13、对一般人的考察作为历史学习的资源。” 1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生活也是一段正在进行着的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根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和学校社区中捕捉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学活动应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创造性开发教育资源。教材中安排了诸如调查家乡文化名人、寻访名胜古迹等等的活动,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走访自己社区内的一些人的经验来理解过去,让他们认识到历史是与自身生存的环境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在的生活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现在就是历史的延续。例如邀请社区里的老人对抗日战争和和平岁月进行

14、一个个人生活史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对普通人的生活变化来了解历史变迁对于个人的意义;或者可以动员学生搜集地方的历史资料,参观地方的名胜古迹,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最后完成对自己城市或乡村历史演变的调查研究。三、儿童成为历史学习的创造者课堂中的教学就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静态历史的事实和人物,而且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历史观,尤其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为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参照,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体验探究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世界出发去感悟和体验,最终再落实到自己的品

15、德发展和行为塑造上。(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对话的文本,教材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留有了许多弹性空间,它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材中常常出现的“吐云小朋友”不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提供的有关活动的建议等等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引导。 教师要以教材为中介展开师生的对话,激发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决策制定中来。因此,教学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开展类似于“自学感受讨论活动”

16、这样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教师要把思考和选择的权力归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时,教材中给出了一个“如何对待日本所犯下的罪行”的问题,并且列举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反应,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问题开展学生班级内的讨论,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一些观点加以澄清,在学生自己感悟的基础上予以引导和教育。(二)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当然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探究的交流过程,在交往对话的过程中创生了许多具有价值的活生生的资源,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进行着积极的道德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充分表达了课程的过程价值,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亲身经历、自主创造,而且它也成功地对课程的内容和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