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930437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复习内容一、教育学是什么?教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教育的学问。这是研究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问题的学科,是一门探索人 类教育智慧的学问。这门学问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家伟大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成果,也是教育学 家们对千百万群众教育实践的历史总结和科学抽象,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和提出的教育原理总是 远远超过别人、个别地区和民族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任何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系统的理 论学习,其终身的经验也不能达到教育学理论所已达到的高度。因此,教育学成为教育专业学习的必 修课程。二、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三)西

2、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 (1966-1976)(六)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77 )(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师范教育在我国的出现,诞生了教育学这门学科或课程了。 京师大学 堂创办于 1898 年,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 “师范馆”(1902 年)修业 4 年,设置“教育学”课 程,且分 4 年规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习”,还规 定了每星期的课时。(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中国教育学的起步,首先始自对日本教育

3、学的学习。从18 9 6年到19 1 1年,中国共译日本 教育类书7 6种。流行面广、影响面大的是19 0 1年由日本立花铳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其时,我国的一些学者也编写了一些教育专著,如 1913 年蒋维乔著的教授法讲义, 1914年张子 和编著的大教育学,同年张毓聪编著的教育学,王国维的教育学(教育世界社 1905 年印行)。尽管这些著作不可避免地有对外国教育学内容的迁移,但在编著自己的教育学方面,毕竟迈出了 第一步,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教育科学。(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 西方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以杜威来华讲学作为契机的,从此,中国把学习的对象由日本

4、转向美国。由于他的教育观点与赫尔巴特有明显不同,顿时在我国教育界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在广泛学 习和研究国外教育学的基础上,当时我国学者自编的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专著也日益增 多。 如:余家菊著的教育原理(1925 ) 孟宪承的教育概论(1933)吴俊升、王西征的教 育概论(1935)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1933)罗廷光编的教育概论(1938 )。陶行知先生学习杜威教育思想,但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立足中国社会和教育实际,进行了创新, 探索出“生活教育”理论。给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留下十分丰富的思想财富和理论财富。(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1949 到 196

5、5 年,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对教育学全面“苏化”并进 而改造的时期。人民日报于 1949 年 11 月 14 日发表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 年俄文版)第二十一章国 民教育制度,之后相继翻译了其他部分,并认为凯洛夫主编的这本教育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巨著”。这对当时急于了解原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人来说,乃是“雪中送炭”了。(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 (1966-1976)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学开始了“革命化”的发展阶段。 “文革”开始后,在一片打倒声中,教育学、心理学被定性成“伪科学”,一律予以停教,从此, 教育学便开始从高师的课程体

6、系中消失了。(六)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77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学教材建设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广大教育工作者迅速根据形势的 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出版各类教育学讲座和教材。厉以贤的现代教育原理(1988 年) 孙喜亭的教育原理(1993 年) 陈桂生的教育原理(1993 年)学校教育原理(2000 年)叶澜的教 育概论(1993年)金一鸣的教育原理(1995 年)成有信的现代教育引论(1992年)黄济和 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1996 年)三、什么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 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

7、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的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 进步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教育改革具有价值性、主体性、革新性、社会性等特征。四、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志1、民主和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民主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 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一种状态。(1)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应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优势与潜力。(2)对群体而言,每个学生都应享有来自教师(知识与情感)的同等的教育机会。2、教学相长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1)教育活动须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两者构成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2)教育经验不再是师-生单向灌输,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师生共同

8、发展。 终身学习已成为对人发展的新的要求.信息来源渠道的扩大,学生在许多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教学相 长将会是未来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 .3、尊师爱生-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 学生尊重教师表现在他们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师只有辛勤劳动,具有崇高的首先品 质,知识渊博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信赖和爱戴。教师热爱学生表现 在他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成长着的年轻一代,需要爱护和培养,关心学生的身心 健康成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现代则重视学生的个性解放,力求限制教师的权力。因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扬教育民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当成为我国师生关系的特征。(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良好师生

9、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它有赖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家庭 与社会的有力配合。 在这些因素中关键是教师,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 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平等待人;善 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为人师表。五、学习教育学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功能。(一)学习教育学原理的理论意义(网上找的,仅供参考)1、教育学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从而改变我们对教育的态度和看法。2、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教学的途径、方法及形式有着一个基本

10、的理论支撑。3、教育学对教育过程和教育主题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育过程组织的是否合理,对于教学 效果有着很大的依赖作用。一个好的过程组织,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教育主题也对教者 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二)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实践价值(网上找的,仅供参考)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条件。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规律。4、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奠基和深化 作用。(三)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功能(课文 P44)1、是学习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构成其

11、它学科发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2、掌握教育理论的最新动态,分析教改基础问题,为教育理论发展和教改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 果。3、最核心思想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这一思想有助于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4、对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不仅使教师具有透视教育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教师实践的丰富、 理论的提炼有指导意义。六、现代教育的特点。1. 价值提升,其核心构成由知识传递为本转化为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力为本。(其 核心构成是知识传递为本转变为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力为本。)2. 重心下移,(1)教育目标和对象是致力于“每个孩子的成长”。(2)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2、(3)管理重心方面,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制度。3. 结构开放,不仅包括整个学制的开放性和弹性化,还包括学校结构层面上对内对外的开放。4. 过程互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单向传递为主转向多元、多层、多向和多群的状态。5. 动力内化,主要表现是以贯彻上级行政要求式的执行机制转变为以校本研究为动力的学校发展 机制。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大致分为生理的发展、心 理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家庭的还是学校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作为有

13、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的 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引领下,通过人的主体选择把人 的发展中所蕴藏的某一种或者几种符合教育目的的可能因素在人的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改变 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发展过程,以形成教育目的所规定的理想品质。在教育活动中实现的人的发展,实 质上是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教育目的即社会期望的人的过程。(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弥漫着文化气息。事实上,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 来培养人,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生长的

14、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含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 多方面的价值。(1)知识的认识价值 学生掌握知识意味着他对知识所指的事物的认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他对事物 的视野和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正所谓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学生掌握了知识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层 面,发现不了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掌握知识还意味着掌握认识的资料和资源,学生认识的发展依赖 于对知识的认识和加工和转化。(2)知识的能力价值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经历知识的展开和发现的过程,对知识进行心理操作和行为操作,这种操 作方式的定型和积淀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的认识能力和行

15、为操作能力的形成过程。(3)知识的陶冶价值 知识蕴藏着科学和人文精神,而科学和人文精神是构成人生智慧的基本要求。学生经历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的陶冶,体验到以史为据的事实尺度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体悟到人怎么生存,为何生 存,才能真正形成人生智慧,成为真正的人。(4)知识的实践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特性,也就获得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对学生 来说是一个将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外在的素质,又由内在的素质外显为社会实践的过程。鉴于知识的多方面的价值,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主动学习,探究真知。八、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论述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教育者并不仅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 员,也不专指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凡是承担着一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个体或群 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不仅指学校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凡是有 形或无形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1)从二者的地位来看,他们是平等的关系。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受教育者不是没有感情、没 有思想的单纯接受教育者灌输的知识的“死物”,而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他们是平等 的关系。(2)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他们是合作的关系。教育者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