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927663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授课时间:课时地点:主教111目的:使同志们熟悉对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次生核化生危害知识及防护方法,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及保管方法。教学方法:采取正课教育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课堂中穿插分组讨论和随机提问。 授课人:史洪强 要点: 1、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4、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5、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6、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课题引入。如何在战场上保存下来,与有效的杀伤敌人是战场上取胜的重要因素。

2、科技的进步,战争也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核武器时代,熟练掌握常规武器及核化生等武器的知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有助于我们明悉对战场的态势,赢得战场的胜利。 第一节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在战场上遭受敌常规武器袭击时,应善于利用各种地形、战斗工事和建筑物进行防护,有效保护自己。 一、常规武器及其杀伤破坏途径 常规武器就是除核、化学、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之外的其他武器。如各种轻武器、火炮、炸弹、火箭弹、导弹。 常规武器主要是通过火力来杀伤人员,摧毁武器装备,破坏工事和其他设施。所谓火力,就是指各种弹药经发射、投掷或者引爆后所产生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常规武器火力又分为地面火力和空中火力。其中,地面火

3、力又包括轻武器火力和炮兵火力。轻武器火力主要以各种枪支射弹来杀伤人员。如自动步枪、冲锋枪和各种轻、重机枪等,它具有方向性强,速度快,但火力威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而炮兵火力和空中火力主是以各种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的弹片和爆炸震浪威力来杀伤人员,毁坏工事,破坏各种设施等,它具有火力猛、精度高、射程远、覆盖面积大(1发155榴弹炮弹,杀伤面积约800平方米)等特点。尤其是各种导弹和制导的炮弹、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造成的杀伤和破坏程度更大。 二、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一)开阔地上的防护 在开阔地上运动时,如突遭敌轻火力射击,应迅速卧倒,全身伏地,头部要低,以减少敌火杀伤,视情

4、况也可出枪向敌射击。如遭敌炮真和空中火力袭击时,卧倒后,胸部不要紧贴地面,防止被炮弹、炸弹的爆炸震浪损伤。也可将双手交叉放在胸部或头部下进行保护。 在开阔地上防敌炮击一旦敌火力减弱,应观察周围地形,并迅速向有利地形或下个位置运动(最好采取匍匐姿势)。敌火力猛烈的时候,一般不要移动。但如发现炮弹、炸弹和火箭来袭时,应快速离开原来位置进行隐蔽,躲避敌火力打击。 (二)利用地形防护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足地而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平原、洼地等。地物是地而上口定的物体,如土丘、坟包、土坎、树木、房屋等。 地形是地面上防敌火力袭击较好的遮蔽物。由于遮蔽物的存在,就在遮蔽物的后面形成了一定范田的

5、遮蔽界和死角。遮蔽物越高大,其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大,反之,遮蔽物越矮小,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小。 在利用地形时,要根据遮蔽物的高低、大小、形状、敌火力的威胁程度等情况,采取适当的姿势利用遮蔽界和用角防护。应做到:快速接近,细致观察,隐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应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位置。 利用堤坎、田埂时,应利用背敌斜面,根据地物的高低采取不同姿势隐蔽防护。田埂低,应卧倒,身体紧贴田埂。堤坎高,也可采取跪、蹲、坐、立等姿势进行防护。如要射击,可利用堤坎的右侧或顶部。 利用田坎防护利用土堆、坟包时,应利用土堆的背敌斜面;如果土堆比较小,可纵向卧倒,头紧靠土堆;如土堆较大,也可横向卧倒,但不要暴露身体。需要射击

6、时,可利用土堆的右侧和顶部。 利用土堆防护利用土(弹)坑、沟渠时,通常利用其前沿和底部;纵向沟渠利用弯曲部;根据敌情和坑的大小、深度,可采取跳、滚、匍匐等方法进入。在坑里可采取卧、跪、仰等备种姿势实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才能实施观察、射击或转移。 利用弹坑防护树木可以有效防敌直瞄和间瞄火力的杀伤。利用树木防护时,通常利用其背敌面,树干较粗(直径50厘米以下)可采取卧、跪、立各种姿势;树干较细,通常采用卧姿。 (三)利用工事防护 所谓工事,就是为作战而构筑的防护性建筑物。如。各种射击掩体、堑壕、交通壕、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地堡、坑(地)道等,这些工事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工事内或在阵地

7、附近行动而遭敌空、炮火力袭击时,要按信号或命令迅速进入隐蔽部或坑(地)道防护;如来不及进入隐蔽部时,应迅速在壕内卧倒或取适当姿势防护(有掩盖的堑壕、交通壕防护效果更好)。利用跪、立姿掩体防护时,应将随身武器迅速收回,靠至胸前,采取坐、跪、蹲等适当姿势防护。时间允许,应沿堑壕或交通壕快速进入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内。 利用掩体防敌炮火袭击崖孔(猫耳洞)是构筑在壕壁边上的一种防护工事。由于是构筑在地下,有一定的天然防护层(50100厘米),防敌空、炮火力打击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有拐弯或孔口有防护设施的崖孔更好。进出洞可采用跨腿屈身进入、撤腿屈身。进入和退出猫耳洞退出的方法。进入时,先进靠近崖孔的内侧

8、腿,在屈身转体收武器的同时臀部进入,然后是上体、头部,撤回外侧腿进入并坐好。退出时,先出外侧腿,在转体屈身的同时头部、上体、臀部出洞,最后撤出内侧腿。 (四)利用建筑物防护 坚固的建筑物对敌空、炮火力打击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收到敌空、炮火力袭击警报和号令时,应利用墙根、房角、床、桌等物体,采取蹲、跪或卧倒姿势进行防护。但要尽可能避开易倒塌、易燃烧建筑物,不要在独立明显或敌可能会重点攻击的建筑物内隐蔽防护,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如发现敌精确制导武器向防护的建筑物袭来时,应迅速离开建筑物进行躲藏,并利用其它地形实施防护。在建筑物内需要射击时,应尽可能靠近门窗,采取适当姿势射击。 利用建筑物防护注意。

9、由于空中火力可以不断的变换攻击方向,因此,在防护的同时要不断观察空中情况,及时调整防护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按统一的命令,集火打击敌飞机。 第二节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是禁用的,但随着战争的升级,敌人也有使用的可能性。在战场上,敌人一旦使用核武器,应充分利用地形和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尽量避免其伤害。 一、核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亦称“原子武器”,是利用重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或轻原子核自持聚变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统称,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核武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范围,分为战

10、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我国1964年开始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工具和其他部分。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工具有关。 (二)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它通常用“梯恩梯当量”(简称当量)表示。当量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放出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为2万吨当量。核武器

11、按其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和千万吨级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武器的当量。目前核武器的当量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小型、安全和专门杀伤效应强的方面发展,以满足不同战术目的要求。 (三)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1.地下(水下)爆炸。地下爆炸一般用于破坏地下目标,并且造成弹坑以形成障碍;深度较浅的地下爆炸可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水下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和水下舰艇、水中设施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放射性沾染。 2.地面(水面)爆炸。核心爆炸形成的火球接触地面(水面)的爆炸,称为地面(水面)爆炸。地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地面和浅地下的坚固目标(地下指挥所、导弹发射井、永

12、备工事、地铁等),并能造成严重的地面放射性沾染。水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舰艇、港口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水域或地面造成放射性沾染。 3.空中爆炸。核爆炸形成的火球不接触地面的爆炸,称为空中爆炸(简称空爆)。低空爆炸,主要用于地面较坚固的目标(野战工事、集群坦克、交通枢纽等)和杀伤野战工事内人员,还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沾染。中、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杀伤地面暴露人员和破坏不太坚固的地面目标(武器装备、飞机及机场设施、城市建筑等),不会形成影响部队行动的地面放射性沾染。超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摧毁飞行中的导弹、火箭和高空飞行器(卫星等),以及利用核电磁脉冲效应来干扰、破坏对方的通信联络和电气、电子设备。

13、(四)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爆炸时,产生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前四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时间。 1.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光辐射是以光速作直线传播的,其作用时间只有零点几到几十秒钟。光辐射作用于人主要是高温灼伤、强光致盲;作用于物,主要是易燃品燃烧、弹药爆炸、可燃物起火。如当量100万吨的核爆炸,在距爆心点3公里的距离上,可使钢铁和地表熔

14、化,木制品等炭化。 2.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如当量为1万吨的核弹空爆时,冲击波到达1公里处约需2秒,到达2公里处约需4.7秒,到达3公里约需7.5秒。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间形成超高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冲击波对人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直接杀伤是超压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肺部的挤压作用和动压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塌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害作用。 3.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15、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面增大。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几百千米的高空爆炸,地面上其他杀伤破坏效应范围很小,但核电磁脉冲的影响危害半径可达几千千米,它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无线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它对人员杀伤作用相对较小。 5.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核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随风传播,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到爆心下风方向的广大地面上,形成不同沾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