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一):政治发展史一、中国古代史发展主线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时代(彭头山、城头山遗存、河姆渡遗存、半坡遗存)→奴隶社会(夏朝、商朝、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二、奴隶社会历史 夏(BC2070年—BC1600年) 形成期⑴奴隶社会分期(BC2070年—BC476年) 商(BC1600年—BC1046年) 发展期 西周(BC1046年—BC771年) 鼎盛期 春秋(BC770年—BC476年年) 瓦解期 ⑵西周主要制度:分封制三、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封建社会分期战国(BC475年—BC221年) 形成期 秦汉(BC221年—220年) 初步发展期 魏晋(220年—589年) 融合发展期封建社会(BC475年—1840年) 隋唐(581年—907年) 繁荣鼎盛期 宋元(907年—1368年) 继续发展期 明清(1368年—1840年) 衰落期2、各段阶段特征春秋战国:奴隶制度灭亡、封建制度形成的大变革时期;秦汉时期:封建社会逐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隋唐时期:繁荣开放;宋元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出现高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点,社会出现全面危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3、统一成为发展主流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⑴全国统一: 秦汉(BC221-- 220年)440年;西晋(265--316)51年;隋唐(581--907)326年;元明清(1271--1912)641年统一时间最长的是唐朝,289年.最短的是秦朝,15年⑵局部统一:曹操统一黄河流域、前秦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⑶四次大一统:秦朝;西晋;隋朝;元朝⑷三次大分裂: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魏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时期四、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秦朝:①首创封建中央集权制度②政治上:加强皇权自称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汉朝:①汉朝中央集权加强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隋朝:①创立三省六部制②隋文帝时,开科举;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①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②政治上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思想文化上,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始殿试、武举、玄宗开始进士科考“诗赋”隋朝科举制得到完善北宋:①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②宋太祖时,行政权,财权与军权高度集中到中央(“杯酒释兵权”; 组建并充实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文臣到地方做各州长官,管理地方事务;派转运史到地方管理财政)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明朝:①中央集权空前强化;②政治上: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司法、军政,三司直属中央;设厂卫制度,实行特务统治;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四书五经”,考试形式为八股文)清朝:①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②政治上: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在全国各地布防军队,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五、古代著名改革1、秦国商鞅变法:⑴时间:公元前356年⑵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⑶影响: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⑴内容:①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服;③改用汉姓,将皇族由拓跋改为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通婚;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汉人的习俗⑵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六、著名古都1、北京:金国(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北京)2、西安:西周(镐京)、西汉、前秦、北周、隋朝、唐朝(长安)3、南京:东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明朝(应天)七、古代著名治世与杰出帝王1、著名治世:西汉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东汉光武中兴(刘秀);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清朝康乾盛世(康雍乾)2、杰出帝王秦始皇:①首次实现国家统一;②首创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制度,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武帝:①通过实施一系列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①政治上:任用贤能,重视吏治,注重节俭;②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忽必烈:①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最终实现统一;②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③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运河被“裁弯取直”;④实行行省制度朱元璋:①建立明朝,并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②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分理朝政;③设立锦衣卫,建立特务机构④八股取士康熙:①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有利于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②1683年派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祖国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③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的东段边境问题;1689年中俄签定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④在其统治时期一再兴起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雍正帝:①制造文字狱;②设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制度达到顶峰③1727年设驻藏大臣,大大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乾隆帝:①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②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③制造文字狱八、重点归纳1、王朝更替的主要形式和发展主流理解) 更替形式:①多是由外戚、权臣、握有军权的大将取而代之②被农民起义推翻③被并立政权灭掉。
④被少数民族政权灭掉 主流: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虽然也有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因素理解)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它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①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②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③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④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二百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⑤从分裂时期来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时期也仍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如三国时期各政权的局部统一;还有北魏、北宋、北周、金等政权都曾统一过北部黄河流域国家分裂过程中各民族不断融合,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历史发展如北方长期割据混战,北民大量南迁,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的共同发展,对统一提出了要求;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相互学习,互相影响,加上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北方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高潮出现,这有利于国家统一总之,分裂只是国家的分裂,而不是民族的分裂。
分裂只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⑥从地位和作用来看,统一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之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统一王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影响很大如秦汉、隋唐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及作用了解) 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秦朝立丞相,明朝废丞相)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元明清三代,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儒术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危害尤为严重。
4、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实质(掌握) 产生的原因:隋唐时期,国家实现了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科举制 积极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秦汉以来的举荐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科举考试,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有利于统治阶级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中国史专题(二):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古代经济发展(一)农业篇⑴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2、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免除若干年徭役;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鼓励农耕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6、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 ⑵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春秋以前→石器春秋→铁农具和牛耕;战国→铁器牛耕推广三国→翻车、唐朝→曲辕犁、筒车 ⑶农农作物培植、推广、引进1、农耕时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粟、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