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课程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839890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结构课程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姓名:设计题目: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设计时间:到指导老师:评语:评阅成绩:评阅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3二、设计题目3三、机械结构设计41、起重臂结构方案确定41)起重臂长度L42)起重臂截面形式根据受力的构造要求而定43)起重臂截面宽度和高度54)运输单元55)吊点位置确定52、计算简图及计算载荷确定61)计算简图62)载荷组合63)载荷确定63、力计算及内力组合71)臂架内力计算7(1)臂架自重及小车移动机构重7(2)吊重9(3)小车轮压对起重臂下弦杆产生的局部弯矩12(4)风载荷作用下的内应力图13(5)其他水平力T的作用 142)内力组

2、合164、截面选择和截面验算16(1)单臂验算171)上弦172)下弦18腹杆验算18(3)整体稳定性验算 19(4)局部稳定性的计算20(5)起重臂重量的计算20四、设计感想: 20五、参考文献20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机械结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后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 和系统的训练。通过训练,巩固和加强对所学机械结构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进 行机械结构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用的施工机械之一。塔吊 设计内容包括机构、结构、液压传动、安全装置等等。由于塔吊的结构用钢量越 占整机重量的2/3左右,所以合理地设计塔用结构对于减轻整机重量、改

3、善机械 工作性能等具有重大意义。塔吊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部分:起重臂、平衡臂、塔幅、塔身、套架、底座、 附着装置、工作平台及扶梯等。本课程设计仅对给定工作负载的自升式塔吊的“起重臂”(见图1)进行结 构设计。E回幕中心图1起重机起重臂结构简图二、设计题目1)起重力矩(起重机为基本臂长时,最大幅度X相应额定起重量):900K Nm2)起重量 当幅度最大时(Rmax),起重量为1.81;当幅度R= (RminRmax/2),起重量为251。3)变幅 形式:水平臂架绳索牵引小车变幅; 速度:起重机升降变幅速度为030m/min4)吊钩升降速度 起升速度:A、起重量为Rmax起重量的时候为1.52m/m

4、in;B、起重量为Rmax时为3一50m/min。 空钩下降速度:A、起重量为Rmax时为050m/min;B、起重量为Rmax时为0一100m/min。5)回转 半径:50m; 速度:00.5r/min; 起制动时间:4s;6)运行(起重机整机行走) 速度:14/min; 起制动时间:5s;7) 起重机工作制:中级(中等载荷,载荷系数Kp=0.250,使用年限15年);8)结构参数:经查表得:臂长L:根据回转半径R确定(L-R=1.52.0m);吊挂位置比例长度L、L : L = 0.40.712 L2起重机塔架机构: l (卷扬滚筒中心距塔机回转中心距离)=550mm;1 l (起重臂支点

5、距塔机回转中心距离)=1300mm;2 /3 (塔架截面宽度)=1500mm; l (起重臂支点距卷扬滚筒中心高度)6500mm;4三、机械结构设计1、起重臂结构方案确定1)起重臂长度L :根据最大回转半径,上塔身宽度和构造要求而定。已知:R=50m, / = 1.3m , / = 1.5 2 取 / = 1.82DEDE列方程:/ + L二R + /;2DE得:L = R + / / = 50 +1.8 1.3 = 50.5mDE DE2)起重臂截面形式根据受力的构造要求而定:本塔吊起重臂截面建议采用格构式等三角形形式。上弦和腹杆采用无缝圆钢 管(可考虑用16Mn),下弦采用两个箱行截面,每

6、个箱形截面对由两个角钢(或 槽钢、钢板等)焊成,兼做小车轨道用(图2)。3)起重臂截面宽度和高度可根据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构造的要求而定,初定B=2.0m。H ii高度H按一二一 ,已知L=50.5m,得:H=1.684.21, 般起重臂的 L 3012截面采用格构式正三角形,故: H二总B二乜*2 = 二1.73m (在H=1.684.212 2的范围内,符合)。4)运输单元考虑到运输条件和原材料长度限制,将重臂做成各个节段,即运输单元。各 节段在工厂制成后,运到工地,在现场将各节段用销轴相连,拼装成整体的超重 臂,然后再和塔身等其他部件装配成塔吊。初步选取两端长度为,中间部分每10m 一段

7、,两边的l +1 = 10.5m共6段,如下图。a bBDAAA AAAl/WMla10m10m10m10mlb5)吊点位置确定正确选定吊点位置(B点),对超重臂设计是否合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吊点 将机架分为两个部分,即悬臂部分L1和跨中部分L2.起重机作业时悬臂部分将 产生最大负弯矩,跨中部分将产生最大正弯矩。如果L1过长,则悬臂部分的负弯矩大于跨中的正弯矩,截面可能由悬臂部分控制。如果L1过短,则悬臂部分 的负弯矩将比跨中的正弯矩小,截面可能由跨中部分控制。由于起重臂截面往往 设计成对XX轴不对称(图1),因此负弯矩和正弯矩对截面从的影响并不相 同,则不能简单地按弯矩条件来选择吊点的合理位置

8、。设计时选取早二0.40.7。2可选L = 0.5,根据 L + L 二 L 二 50.5m,则 L=16.8m,L =33.7m,如图 1。L121222、计算简图及计算载荷确定1)计算简图根据总体布置确定臂架的计算简图。在回转平面(即水平平面)内,作为悬 臂梁计算(图3);在起升平面(即竖直平面)内,作为伸臂梁计算(图4)。图3回转平面计算简图图4起升平面计算简图2)载荷组合起重臂结构计算采用下列三种载荷组合: 自重+等级吊重+工作状态风载荷(风向平行臂架)+平稳惯性力或其他水 平力 自重+最大额定吊重+工作状态风载荷(风向垂直臂架)+急剧惯性力或其 他水平力 自重+非工作状态风载荷(风向

9、平行臂架)+起重小车及吊钩重。由于第、种载荷组合对本起重臂不起控制作用,因此可仅按第种载荷 组合进行设计。3)载荷确定(1)臂架自重和小车移动机构重量 选取臂架自重为4t。 选取小车移动机构重量为0.5t。(2)吊重包括起重小车、吊钩及吊重。吊重是移动载荷,其中起重小车重量和吊钩重 量是沿臂架移动但数值不变的载荷,初选起重小车重量为 0.38t,吊钩重量为 0.25t,所吊货物是沿臂架移动且数值变化的载荷,其数值的变化满足起重力矩 630KNm要求。(3)风载荷 臂架受风载荷FW式中,C为风力系数,取1.3; P为计算风压,工作状态取250Pa; A为迎风WW面积,A二A +nA,其中Al前片

10、结构迎风面积(m2 ), A A ,为结1211 L11构充实率,对于桁架取0.4; A2后片结构迎风面积(m2), A A , w为22 L 22结构充实率,对于桁架取0.4。Al1或AL2为前后片外形轮廓尺寸,即Al=HL (图5)图5桁架挡风折减系数计算:A 二 H *L 二 1.73*16.8 二 29.1m2 ; A 二 H *L 二 1.73*33.7 二 58.3m2 ;L11L22A =w * A = 0.4*29.1 = 11.6m2; A =w * A = 0.4*58.3 = 23.3m 2。11 L12212耳一一前片对后片的挡风折减系数,与前片桁架充实率w以及两片桁架

11、间隔比1B/H有关,根据B/H=1.156以及=0.4查表得耳二0.40 ;A 二 A +nA 二 11.6 + 0.4*23.3 二 20.9m2 ; F 二 C P A二 1.3*250.20.9 二 6786N 12WWW假定风载荷沿臂架均匀分布q风=Fw =罟弓=134.4N/m,作用于水平面内。 吊重受风载荷F:按额定起重量重力的3%计算。w(4)其他水平力作用在回转平面内,除风载荷外,还有回转惯性力以及起吊时由于钢丝绳倾 斜引起的水平力等,可近似地取T=0.1Q (Q为吊重),并且按所吊货物为1.8t 和5t分别计算。3、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1)臂架内力计算首先求出各种载荷作用下的臂

12、架和塔身连接处的支反力和吊索内里,绘出臂架的轴力N、剪力Q、和力矩M图。(1)臂架自重及小车移动机构重作用在臂架竖直平面内是数值不变的固定载荷。臂架自重可假定沿长度方向 均匀分布q=40N/50.5m=99.01N/m,小车移动机构重量可假定为集中载荷(图6)列方程:Z F 二 0: F + F sin a 二 5 + 40;A BZ M 二 0 : 5/ - F sin a L + ql 2 = 0;A3 B22Zm = 0: 5(L -1 ) + F L +1 q(L-L )2 -1 qL2 = 0B23A 2222235kN.:qgg.OlN/m flOKN KN?G5KN :111i

13、V V V V F V V 1F V i图6臂架自重及小车移动机构重1 15.72)吊重 吊重计算公式为Q=(起重小车重+吊钩重+所吊货物重)X动载系数动载系数是考虑到起吊货物时,起升机构起动和制动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的 影响载系数,取1.3.由于吊重是移动载荷,所以首先对以下三种工况可能对臂架产生的最不利影 响,进行内力分析。最大幅度Rmax=50m,所吊货物为1.8t(即吊重作用在D处,图7)BA D工 M 二 0- F sin a L + Q x 36.6 二 0 ;AB2工 M = 0 QL + FL = 0。B1A 2解得:F = 15.28kN,AF sin a = 46.87kNB其应力图:如下图F/KNBsin。二 146孙伍;iII二 31.59图7 吊重作用在D处幅度RW25.3,所吊货物为5t (即吊重作用在C处,图8)Q=(0.38+0.25+5)xl.3=73.19kN.列方程:工 F = 0 F + F sixK F = 0 ;ABC工 M = 0 F sin a L + Q x 18.3 = 0 ;AB2工 M = 0 Q(L 1L) + F L = 0B22A 2t;g5.3m:绘制内力图:LQ=(0.38+0.25+5)xl.3=73.19kN.列方程:工 F = 0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