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83458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中有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壤中有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壤中有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壤中有什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壤中有什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中有什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中有什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中有什么案例反思【问题提出】本学期笔者听了四位教师的八年级科学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授课教师在本次教学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第一,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活跃起来了,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第二,强调合作学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有动态生成,差异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从而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目标。第三,提倡“开放式”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如何调控教学过程的“放”与“收”的尺度,如何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整合起来?第四,如何把握课堂交

2、流的切入点和利用激励评价杠杆?于是,我便萌发了“重思课堂”的冲动,这种冲动支撑着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去反思和挖掘“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教学的根本。下面,简录课堂片断,以飨同行。【案例描述】 【案例1】 教学准备:学生桌上已整齐地排放好实验仪器和药品,还有一张探究实验报告单,报告单上写明:你的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把学生分成12小组,按座位前后共四人构成一个学习小组。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直接引入课题:“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乘势提出四个探究问题:(1)土壤中可能有水(2)土壤中可

3、能有空气(3)土壤中可能有无机盐(4)土壤中可能有有机物。2、分组合作教师将12小组按照教室前后左右位置分成A、B、C、D四大组,A组探究问题1,B组探究问题2,依次类推,即每一大组里有3个学习小组在探究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全班大约有12位学生在探究同一个问题。3、布置任务 教师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针对探究问题,讨论实验方案,商议实验步骤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后操作实验,汇报现象,得出结论。4、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教师分配任务后,学生们迅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热烈讨论,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巡视,其中也参与学生的讨论。约过了30分钟后,学生实验基本完成,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实验报告单

4、,交流了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对学生代表进行表扬,并征求学生有无意见【案例2】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将实验用的所有仪器和药品放入水槽里,放在桌角上。学生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人。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自然引入课题“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学生纷纷提出猜想:可能有空气,有水,有无机盐和有机物。师:怎样用实验方法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先你们自己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时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分钟后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生A:把土壤装到一个塑料袋里,放在太阳下晒,如果有小水滴出现在袋壁上就说明土壤中有水。 生B:取一块土,先称

5、出它的质量,后给它加热,再称出它的质量,看一看质量是否有变。 生C:取一棵小树,把它种在一块土上,称出它们的总质量,不浇水,过一段时间后,再称出它们的质量,看一看质量是否有变。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这些方法可以吗?(学生都表示赞同) 师:可惜老师带来的仪器有限,只有桌子上的这一些,怎么办? 生D:把土块放在烧杯里,再放到石棉网上加热,用玻璃片盖住烧杯上,看玻璃片是否有水滴出现,有则土壤中有水。 生E:把泥土放到试管里,再用酒精灯加热,看试管壁上是否有水滴出现,有,则土壤中有水。 生F:把土块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倒扣在上面,看烧杯壁上是否有水滴出现,有,则土壤中有水。 生G:在土块中加一些无

6、水CuSO4,若发现变蓝,则证明有水。 师:好!几位同学都说出实验室可操作的设计方案,上面的方案可以吗?(学生都认为可以)谁的方案最好呢?你们自己选择器材做实验探究,看到明显现象的就举手! (学生这时才拿出水槽里的仪器,选择仪器,分组实验,约4分钟后有许多同学举手,再过1分钟后,让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是用E同学方案的,很快就看到了现象,你们看(兴奋举起刚加热过的试管) 师:你认为在你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生: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试管夹在离管口三分之一处,还有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师:真不错!实验操作的注意点都明确了。 (许多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实验现象,教师走到一个学习小组前,指着他

7、们的仪器) 师:我发现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与众不同,请你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装置,有何用意? 生:我是在盖烧杯口的表面皿上加一些水(学生拿出仪器展示),这样可以加快土壤里出来的水蒸气的液化,使现象更加明显。 师:这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大胆改进,很有创新意识,还将学过的液化知识马上运用起来,真正学以致用,非常不错! 师:我们知道土壤中确实有水,我们能否也用实验来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空气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设计方案。(学生凝神思考,过了1分钟,很多学生举手) 生:主要把土块放到水里,有气泡冒出,就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师:为什么这样就能说明呢?你能说得更明确一些吗? 生:空气原来躲在土块的空陷中,放到

8、水里后,水钻到了土块的空隙里,把空气赶了出来,我们就看见了气泡。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可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 (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随后按这种方案分组实验,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多媒体展示了无机盐的一些特点,教师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过滤实验操作要点步骤,然后进行实验、汇报交流结果。实验完毕后,展示蒸发皿中固体时,学生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向老师汇报时,都说蒸发皿中看到很少的黄色固体,没发现其他什么?而老师脸上露出微笑,老师乘势问学生:“这细小的黄色固体是过滤出来的无机盐吗?如果不是,是不是土壤中没有无机盐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学生们分析其中的

9、原因”。有的说可能土壤中真没有无机盐,有的说可能土壤中无机盐的含量很低造成的。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浸出液,然后进行过滤、蒸发,将蒸发皿冷却后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同学们惊奇地看到蒸发皿底下一些白色细小的固体,边缘上也有黄色的固体,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刚做的实验进行对比,帮助分析原因,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无机盐的存在【探讨与分析】 笔者听课后,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记录了大量的课堂原始数据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语言、实验的达成度,实验成果展示,合作学习的效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从教师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中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一1、是否所有的

10、探究问题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吗? 案例1中教师针对四个探究问题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分配任务后,学生马上回头参与合作学习,开始时只有5位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其余都很投入,积极性都较高,但过了七、八分钟后,A、B二大组探究问题1和问题2的学生都完成了整个实验,组内同学之间开始出现无事可干或嬉闹或摆弄实验仪器的现象,而探究土壤中有无机盐和有机物的C、D两大组学生还在紧张地操作着,有的合作小组还在讨论阶段,有的小组不知所措,毫无方向地做实验。此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给学生创设一种无忧无虑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与交流,产生成功的体验,培养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11、。但此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时存在偏差和指导:第一、教师在分配探究问题时难易不等,各个小组的探究机会不平等,探究目的不明确。有的组探究问题简单,学生的研讨积极性不高,所以会出现有的小组很早就完成任务,而闲着没事可干。而探究问题难度大,实验操作复杂,如过滤实验,这些小组就会出现焦虑情绪,未能及时完成实验,也就造成了探究时间分配的不均匀,有的组有足够探究时间,有的组显得很仓促,也就造成了探究问题的深度不够。第二、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有4个,但每个小组参与讨论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只有12位同学在探究同一个问题,与其他学生的探究问题不一致,这样导致在实验结束后的汇报交流中对方案设计的优劣评价得不

12、到大多数学生的质疑或认同,学生参与度大大降低,更不用说在积极互动的交流中获得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了。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是教师在合作小组分配任务过细造成的。第三、教师在上课前桌子上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多项实验仪器和药品,因此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实验方案的过程形同虚设,学生一看桌上的器材就知应用什么方案了,形成了定向思维,不可能再去思考别的方案了,而这节课恰恰将知识的传授为次要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体现的是思维程序,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本节课教学的真正目的。2、重视自主、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视吗? 案例1教

13、师采用全面开放的学习方式,即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一些器材,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去自主探究,表面看起来每个合作小组都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用心观察,你就发现热闹形式掩盖下的胡乱探究,由于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许多合作小组讨论时仅仅满足于一种方案的设计,不作多种方案的交流,就匆匆动手做实验,且许多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而使学生陷入只重视“做实验”,而“轻思考”的倾向,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很显然教师只关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自己主导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的,而盲目探究,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且收获甚微。案例分析二1、分层设计,优化方案,注重

14、实效限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教师能灵活处理教材,将土壤是否有有机物的探究放在课外进行。针对不同的探究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由浅入深地逐个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事先定性探究土壤有水,采用半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思路:提出探究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方案汇报、评价方案实验探究交流与评价实验。再探究土壤中有空气,基本按照以上教学思路,但“小组合作讨论”这个过程改为“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方案”。此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通过以上问题生生互动的一番评价以后,学生自己很想标新立异,想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设计方案,所以教师将“合作学习”改为“个体思考”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教学

15、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还要关注个体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探究土壤是否有无机盐,教师采用全面开放式的自主探究法。因为教师通过前面二个问题的实验探究,已经在学生中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相信学生凭自主学习能力能完成“开放、自主”的探究实验。因此,课堂上要探究问题很多,教师最好将多个问题逐个设计,由浅入深地解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和收获,将多个问题一起讨论,往往导致课堂讨论思路混乱,且每个问题的思维深度挖掘不够。2、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力 关注互动交往促进动态生成案列2中探究土壤中有水,对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提出的7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静静的倾听中学会理解别人的意见和生成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设计方案的对错,实验操作上的可行性,以防学生在做实验时走入操作的误区。如把土壤将到一个塑料袋里,放在太阳下晒,如果有小水滴出现在袋壁上,就说明有水,又如在土壤中加些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说明有水。这些方案,都是教师预期没想到的,正是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思想碰撞,思维互补,课堂智慧得以生成。教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实验中的亮点和生成点,如学生在操作土壤有水实验时,盖小烧杯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