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83283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柴红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研说稿撰写人 洛滨中学 柴红芳尊敬的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所说的内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流程包括三方面: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其中说课标含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分说教材的编写特点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立体整合;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 说课标 1, 课程目标新旧课标对课程目标都从三个维度来确立,通过对比我主要说新课标的修改情况。(1)在知识与技能中,新课标制定了五条目标,提出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方便教师因材施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让学生知道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了解历史的

2、时序,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力。逐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及认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力,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前预习和自学,通过运用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通过朝代建立三要素(时间,人物 ,建都)对本单元所涉及的隋唐的建立进行识记;通过解读“课文标题法”确定单元中每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分类法识记唐朝不同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有难点的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多

3、种能力。采取恰当的方法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识记,上课中,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加深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其次,运用比较归纳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秦与隋的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政策的归纳及各自统治时期在不同层面(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举制度)取得的成就的比较。利用课余阅读,拓宽知识面,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尝试对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隋大运河的开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认识统治者思想和政策的开明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理解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其道理一定的推动作用。结合唐朝省市经济繁荣的表现,认识到唐朝经济居于当时世界先

4、进地位,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科举制度创立的史实知道这是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之一;同时还要认识到制度的创新同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要注意到良好平等的民族关系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鉴真和玄奘的事迹,加深对这些友好交往使者的崇敬。通过学习灿烂辉煌的隋唐文化在不同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直到隋亡的原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逐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以文成公主入

5、藏,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有声转衰,知到唐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二 说教材1编写体例目的及特点 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切实落实课标提出的各方面要求,体现出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编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力图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避免晦涩艰深的叙述和抽象的概念,避免说教和灌输式的表达方式。与以往的课标比,新课标考虑到不

6、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了各年级之间的能力层次,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进入历史情境,由浅入深地感受和认识历史。本标准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足够的空间。对内容的建构,提倡多种编写体例,如根据内容的规定自拟题目,围绕课题选典型史实,选不同的切入点,采取多样的设计方式,适当增加内容,并使之在呈现方式和学习要求上有所区别,但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有助于更好的达成课程目标。教学图册属于辅助性学习材料,主要作用是向学生提供准确清晰的历史地图,使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提高识图用图的能力。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立足于一般教

7、师的需要,详细解释教科书,解读书中相关内容中的信息,提出需要重点理解的问题和值得探究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范例。教师用书的编写有利于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创新,及时反映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向教师提供丰富有用的教学资源。2内容结构本单元共八课,1 繁盛一时的隋朝。2 “贞观之治”。 3 “开元盛世”。 4 科举制的创立。 5“和同为一家 ”。 6 对外友好往来 。7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8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分板块由经济到文化,由国内到国外,由表到里展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课设置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短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也增加 了学习兴趣。3

8、立体整合(1) 横向整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单元主要讲述隋唐两个朝代的相关史实,主要有短暂而又繁荣的隋朝,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的文化教育(科举制度的创立);唐朝的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辉煌的隋唐文化等。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来看,隋朝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主要是指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将近三百年的分裂,中国又进入了空前强大的时代。隋是一个短暂的王朝(518年-618年),隋文帝杨坚开国,隋炀帝杨广亡国,历时38年,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上改革选官制度,设科举士,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上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遂使生产蒸蒸日上,

9、国力日渐强盛。同时隋朝还积极经营西域,开展对外贸易,为唐朝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属于“启下”的表现。但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强大一时的隋最终于618年灭亡。 唐朝是世人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习惯上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王朝。唐建于公元618年,灭于907年,历经290 年,经历了勃兴、发展、繁盛和衰亡的过程。(2)纵向整合 政治 方面:秦、西晋、隋和元朝都是统一的王朝;中央集权制由秦始皇建立,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元设行省制,明设三司等发展,到 清政府统治时走向衰亡;科举制诞生在隋,发展和完善在唐,明加强,到清末废除,经历了1300多年;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瓦子的繁荣等。 经

10、济方面:兴修水利如都江堰、灵渠,开通大运河等;改进耕作技术,引进优良品种, 改进和发明先进农业工具,经济重心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手工业、商业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教育文化等。三 说建议1 教学建议按照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注重课程目标中的三维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时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我 采取的是五步教学法,即出示目标定向,自学,合作探究,导学释疑,课堂检测巩固等。 教学中力争做到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评价人物和事件时,注意坚持正确

11、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该和价值观;拓宽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创设历史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正确理解,作出合理的判断。(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

12、,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在学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5)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 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察。(6)提倡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

13、,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编写历史题材的版报及展览等。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学中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7) 注重培养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的创新见解。引导

14、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习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业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和提出自己的见解。2评价建议(1)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2)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 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3)评价应

15、坚持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相结合;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 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评价学业成就,如历史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等,还要考虑到学习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迁移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历史认识上的变化。(4)评价的设计 选择和确定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选择评价方法:任务不同,方法不同。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纸笔测验、教师观察、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促进学习。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策略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更清楚的了解自身的学习特长与不足,逐步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的学习与评价能力。互评有助于相互交流和帮助。制定评价标准。(5)实施评价(6)解释和反馈评价结果。通过反馈,及时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学习经验,扬长避短,建立自信,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条件,在课程的实施中,要强化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教科书,它是资源的核心部分;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