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83106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分子和原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分子和原子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凝结和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这段解释既有将古人的物质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猜想具体化的作用,又有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

2、宏观现象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考虑到物质的三态及其体积变化情况在初二物理中已有介绍,没再安排有关实验,只是利用物理所学内容,在解释学生已知现象(同质量物质三态状况下体积不同,热胀冷缩)的同时确认了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的学生在原来初二物理课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已初步对分子、原子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分子非常小,不断运动,之间有间隙。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化学

3、微观概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 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 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

4、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总是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 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难点:

5、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教学媒体:课本插图3-4、3-4、3-5、3-6、3-7的电子版,氨分子扩散的微观动画,氨水,烧杯,酚酞,滴管,束有棉花(带酚酞)的“树”,模拟水的分解微观变化的flash动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疑激思,发现问题:1、p49l图3-4,量筒中的水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减少?2、 p49l图3-5,品红在水中为什么会扩散夏?3、水“跑”到哪儿去了?水蒸发、水电解后液态水无踪无影地“跑”了。发现问题。将化学与现实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进行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提出研究主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

6、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新课学习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播放氨分子从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得出结论并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学生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边听、边看、边置疑。得出结论:氨水、酚酞等物质中有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能运动。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激发新思维。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

7、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活动与二:粒子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板子】分子的特性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活动与探究】p50为什么a杯中的酚酞变红,b杯中的酚酞不变红?以上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板书】2、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问题解答】让学生用分子观点解释引入时的前两个问题。【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一杯水+一块糖=?100ml+100ml酒精=200ml液体吗?等式样“1+1=2”会成立吗?【板书】3、分子等粒子间有

8、间隔。【问题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的哪些特性来解释?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运用新知识,解析常见的生活现象a组实验:100ml+100ml酒精;50ml一杯黄豆+50ml一杯芝麻。b组实验:一杯热水、1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法,理解化学本质。能信服地承认微粒的客观存在,深刻地认识微观粒子的客观性状。使“分子存在,并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通过实验与研究,认识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不断运动。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

9、】水蒸发与水电解是否一样,为什么?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和蒸发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巩固与提升】用图示表述氢气( h2)和氧气( o2)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得到水( h2o),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 h2)、氧气( o2)、水( h2o)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第一种情形:物质没变,分子本身没变。第二种情形

10、: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巩固、深化。反复从flash动画模拟水的分解微观变化领会分子的“分与合”,做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的图示。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总结归纳】【练习题巩固】【布置作业】思考、讨论、交流。听讲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学评价: 优点: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由原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效果明显。采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采用动画的多媒体形式展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不足之处: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较少,缺乏直观感知。学生对分子构成的感知不足,很难于区分分子、原子,造成对化学反应过程理解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