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适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826942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灌肠治疗适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灌肠治疗适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灌肠治疗适应症:1、溃疡性结肠炎:马齿笕50g青黛50g白头翁50g黄柏50g丹皮50g大黄50g珍珠粉 60g煎液250ml/次,保留灌肠,1次/日2、大肠癌:龙葵15g白花蛇舌草15g生薏仁15g狼毒1.5g半枝莲15g鸡血藤 15g水煎灌肠, 1 次/日3、结核性腹膜炎:黄芩60g百部60g大腹皮15g莱菔子15g泽泻15g红藤15g丹皮10g大黄15g败酱草15g水煎灌肠, 1 次/日4、急性胰腺炎:大黄(后下)20g木香10g延胡索12g龙胆草10g白芍10g黄连 5g 黄柏 10g 黄芩 10g水煎灌肠, 1 剂/日5、胆石症:茵陈10g延胡索10g黄柏10g川楝子10g木香1

2、2g栀子10g金钱草 12g 海金沙(包煎) 10g6、 肝性脑病:水牛角(先煎)20g川连5g茵陈10g大黄(后下)12g白蔻仁10g 石菖蒲 15g 黄芩 10g 郁金 10g 通草 10g 滑石 10g 全蝎 3g水煎灌肠, 1 剂/日7、肠结核:百部 10g 怪柳 10g 矮地茶 12g 石吊兰 12g 鳖甲(先煎) 15g 地骨皮10g黄柏10g二冬(各)10g水煎灌肠, 1 剂/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1、反流性食管炎 体针:主血为内关、足三里、配穴肝俞、上腕、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2、食管癌 体针: 主穴为巨阙、上腕、配穴为足三里、内关

3、、通谷、风门,每次取3-4 穴,实症 用泻法,虚症用补法。 耳针:选食管、胃、脾、神门,中度刺激并留针3、急性单纯性胃炎 体针:取足三里、内关,用平补平泻法。4、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体针:取内关、足三里、脾俞、中腕、气海、关元,以补法为主。5、慢性胃炎 体针:主穴为内观、足三里、中脘,配穴为胃俞、肝俞、脾俞、太冲,实证用泻法,虚 证用补法。 耳针:取胃、脾、肝,中度、刺激并留针。6、消化性溃疡 体针:主穴为足三里、中脘、内关,配穴为阴陵泉、三阴交等,先刺双侧足三里,强刺 激,再刺内关等穴;隐痛配阴陵泉,空腹痛配三阴交。 耳针:取胃、脾、交感、神门、皮质下,每次取2-3穴,留针20-30min

4、,或埋针。7 、胃癌 体针:选阳陵泉、足三里、内关,配穴为胃俞、膈俞、太冲,每次取2-3穴,用平补平 泻法,留针 30min。 耳针:选胃、交感、腹,中度刺激并留针。8 、肠结核体针:取足三里、天枢、梁门、上巨虚、脾俞、胃俞、三阴交、太冲、公孙,平补平泻法 留针 30min 。9 、克罗恩病 体针:内关、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平补平 泻法,留针 30min。10 、溃疡性结肠炎 体针: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梁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太冲、 内庭,平补平泻法,留针 30min。11 、大肠癌 体针:梁门、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5、,公孙、内关、平补平泻法,留 针 30min。12、肝硬化 体针:可选肝俞、脾俞、中府,用平补平泻法。 耳针: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13、肝性脑病体针:取太冲、内庭、使宣、内关、水沟等,泻法为主。14 、急性胆囊炎 体针:主穴为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配穴为章门、期门、曲池、合谷,强刺激加留 针。 耳针:取皮质下、交感和胰胆穴位。15、慢性胆囊炎 体针:主穴为胆囊穴、胆俞,配穴为内关、上脘,用平补平泻法。 耳针:胆穴、胰穴、交感,中度刺激或留针。16、胆石病 体针:主穴为足三里、阳陵泉、巨厥、中脘,配穴为公孙、内关,用泻法。 耳针:胆区留针30min。17、急性胰腺炎

6、体针:可选足三里、上脘、脾俞、中脘、下巨虚、胆俞、内关、阳陵泉等穴,每次取2-3穴,交替使用。18、慢性胰腺炎 体针:取中脘、梁门、天枢、阳陵泉、足三里,用泻法。 耳针:胰、胆穴位埋线。19 结核性腹膜炎 体针:主穴为三阴交、足三里、中脘、脾俞,配穴为章门、气海、水分,用泻法。20 病毒性胃肠炎体针:腹痛甚者,可针灸足三里,灸神阙、中脘、天枢等;呕甚者,灸内关、中脘等。21、甲性病毒性肝炎体针:恶心呕吐:可针内关、大陵或耳穴神门。 腹胀:可针灸关元、中脘、天枢、大横、气海等穴。 肝区疼痛:针期门、章门、行间、丘墟、涌泉、阳陵泉等。22 、乙型病毒性肝炎 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治疗同甲型肝炎

7、。 发热:镇至阳、阳陵泉、大椎、太冲等穴。 神昏:针人中、中冲、少冲(放血)。 高热抽搐:针百会、风府、曲池、大椎、涌泉、太冲、十二井穴等。23 、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高热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腹胀可痕气海、灸神阙。24 、细菌性食物中毒 腹痛吐泻,宜针足三里、内关、中脘,灸神阙;亦可用生大蒜捣烂,敷双侧涌泉穴。25 、细菌性痢疾 体针:一般取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等穴针灸。里急后重明显者加阳陵泉;恶寒发热者加曲池;白冻多加合谷;赤冻多加腕骨穴。另外,慢性细菌性痢疾仅有腹胀、便次增多,可用普鲁卡因穴位(上巨虚、足三里)封闭; 亦可予大肠俞、脾俞、胃俞埋线治疗。26 、肠阿米巴病 体针:腹痛针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里急后重加阳陵泉、三阴交;恶寒加曲池、风 府;赤冻下痢加腕骨。27 、疟疾 体针:取大椎、肝俞、足三里、内关或合谷、百会穴、大椎针刺退热;取大椎、陶道、间 使、后溪于发作前 1-2 小时针刺,对间日虐有治疗作用。28 、钩端螺旋体病 体针:可针刺风池、大椎、合谷、曲池等穴。头痛加针太阳;并发眼部疾患加承泣、睛明、 肝俞;瘫痪者可选用针灸或按摩。29 、蛔虫病 体针:肠梗阻可针中脘、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内关;胆道蛔虫针至阳、大横、关元、天 枢,亦可加针胆囊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