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82613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解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历史必修经济发展历程课程标准(中国历史部分)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时期主要工具制作材料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石刀、石斧、石犁 木、石等 石器锄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等 木、石、青铜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以后 铁犁、牛耕(曲辕犁) 铁器 土地制度: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即土地国有制,实质是贵族所有制度。春秋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私有出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封闭性:“男耕女

2、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易受天灾,战乱,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落后性: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较少商贸交流; 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点是精耕细作【解读】(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金属冶炼:青铜铸造业(商周);冶炼生铁和块炼钢(春秋);灌钢法(南北朝);煤(汉、北宋) 焦炭 (南宋)纺织业:上古养蚕缫丝;西周突飞猛进;汉代丝国;唐代缂丝;元改进棉纺织技术;明后期棉布衣料。陶瓷业:新石器(陶器);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独立;宋代瓷都;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明斗

3、彩和五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内外;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技术不断进步 、规模不断扩大;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在明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 受农业发展的制约。【解读】(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时间发 展 情 况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工商食官”春秋战国私商为主,黄金白银成为货币,都会兴起隋唐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

4、币;集镇、夜市兴盛元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明清商业市镇的兴起,贵金属白银推广。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2.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4.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5、商业市场形式多样;6、城市商业经济发达,但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居次要地位;7、对外贸易发达,但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8、货币种类不断丰富;9、商人群体活跃;10、商人地位低下,发展艰难,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读】(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

5、因。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读】(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资本主义入侵、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表现:A 洋纱和洋布输入使大批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 B 列强对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收购使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影响:A 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B 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条件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

6、牟机器磨房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背景: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时间及区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使中国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和早期维新思想,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读】(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初步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收回利权运动表现: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黄金时期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提

7、高民族资级地位民国政府倡导国货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表现:轻工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迅速发展南京国政府形式上统一国民政府的鼓励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表现:轻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陷入困境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日伪政权和美国的掠夺和破坏官僚资本的压制(经济统制政策)本国封建势力压制长期战乱表现:民族企业日益萎缩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有利因素:A 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B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

8、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C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源泉。(2)不利因素:A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准备;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C 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 近代中国政局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

9、定的社会环境。 【解读】(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10、;(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读】(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实践: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问题: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根源:左倾错误泛滥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改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读】(2)了解中

11、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内容:A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C 确定党和国家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解读】(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2、。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措施:分别是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的发展又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解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史实:1,创办经济特区: 过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

13、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 开放地带。到1992年形成从南到北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51992年,7个沿边省会、11个内陆省会城市、13个边境开放城市、长江沿岸5个开放城市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

14、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解读】(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过程: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读】(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史实:物质生活衣(由长袍马褂到西装、中山装的变化;汉族女装上袄、下裙到旗袍的变化)传统到现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简单单一到多样化,与国际接轨。食(由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到西餐的变化)中西并行 住(由四合院到里弄洋房的变化)中西合璧 行(由舟船、马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的变化)多层次并行社会习俗变化由缠足到放足;由长辫到“断发”;由跪拜、作揖到握手致意;由传统婚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新式婚礼自由恋爱、幸福婚姻等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解读】(2)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