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82534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醴陵醴陵1011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湘教版会员独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X-202X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二地理科试卷温馨提示:.本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卷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分)1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农业表现为面状 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 B D.、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

2、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洞庭湖平原; 湖南省A. B C.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5题。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图中、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

3、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读山西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8题。7.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8.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图中反映该河流域开发的核心农业现代化第三产业航运防洪灌溉旅游梯级开发养殖水电电力产业冶金工业环节是

4、A农业现代化 .养殖 .冶金工业 D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目前构成了美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A火电 B水电 C.核电 .风力发电 “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202年10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同时倡议西部开发加强国际合作。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四组地形区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A 四川盆地一阿尔泰山一云贵高原一祁连山B 柴达木盆地一天山一江南丘陵一云贵高原C.准噶尔盆地一长白山一青藏高原一横断山D.塔里木盆地

5、一云贵高原一黄土高原一太行山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好畜牧业A. B. C. .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134题。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水源 资金 能源 技术 A. B C D.14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劳动力 矿产 技术 工业制成品 A .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 “红色荒漠

6、”,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51题。1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环境污染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1718题。18.京津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工农业生产发达水资源浪费严重人均江河径流量较少人少地广,灌溉面积大A. . . D.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920题。19.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20.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

7、误的是:(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2122题。2“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印度洋海啸所带来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但这场灾难中也发生了一些幸运的事情:当人们在灾难面前惊恐万分的时候,有一些人则利用

8、现代手段死里逃生。据斯里兰卡海啸救援机构人员称,36名英国游客被困在斯里兰卡南部海滨的希克杜沃海滩,其中一名游客的手机发出求救信号,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的地点。海啸救援中心负责人表示,海啸发生后,当地的所有电话公司加入到营救行动中,他们通过跟踪手机信号发现手机用户的地点。这是斯里兰卡首次在救援中利用高技术手段并获得成功。此外,摩根士丹利公司香港总部的35名员工也依靠国际漫游手机,最后成功获救。据此回答23题。23材料中提到的这些发出求救信号,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他们的手机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A彩信 B.S定位 C求救 D拍照4.在救援中应用S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救援者( )快速确定位置 快速赶

9、到并实施救援 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消除灾害影响A B C D.及时掌握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丘陵2.0%,水面8.1。据此回答: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二、综合题(共4小题, 5分)2.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填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工程和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工程。(4分)(2

10、)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工程。(2分)(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4分)27.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1999年)图,回答问题。(12分)()A、B、C三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哪一种?(2分) ()、图分别表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哪一个?判断依据是什么?(4分)(3)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差异是什么?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分)(4)今后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如何?(2分)28、(10分)图中的甲图和乙图

11、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主要能源资源是甲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3分)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1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2分) (4)甲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限制该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3条,4分)9.(18分)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其主要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黑龙江为中俄两国界河;松花江主要流经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流域内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乌苏里江渔业资源丰富。但20世纪5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题。材料一:19年至202X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图)。图10材料二: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图)。图11 (1)1976年至02X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是:_。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4分)(2)“三江”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是_,原因是_。(4分)(3)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