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81845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古诗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古诗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古诗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古诗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古诗两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古诗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古诗两首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京口区六年级语文4.古诗两首教学案4 古诗两首主备学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课型:阅读课 审核: 集备主讲:姜艳玲 使用学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使用教师:姜艳玲执教时间:2012.9 执教班级:六(7)班【教材分析】古诗两首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两首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两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

2、,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

3、的。但两首诗还应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表达方式:示儿是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洛。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4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难点:指导学生在叙述诗句意思时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

4、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链接】1.杜甫(721-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5、统一的强烈愿望。3.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及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背诵默写这首诗。一、自主导学1阅读资料链接中作家资料,完成下面填空,并记忆。 杜甫, 代著名诗人,文坛上把他与李白称为“ ”。 他的诗不仅内容 ,而且洋溢着 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1)涕泪:

6、(2)喜欲狂: (3)妻子(写出读音 ): (4)青春: 3爱国诗句积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请你再写两句 : 4.熟读古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二、课堂研讨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能背一首他的诗吗?(2)时代背景;请学生结合资料链接中的内容简要介绍“安史之乱”。(3)理

7、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释题:(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然后解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区分“闻”“河南河北”的古今词义变化。“闻:听说”,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诗中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发现,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不是的,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2抓字眼,明诗意。 (1)练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准字音,尤其要读准诗中的几处地名。指名读,注意“卷”读音和“妻子”“青春”的古今词义变化。(“漫卷”读jun,体会为什么这样读,“卷”,动词,卷起来之意,我们一起读;“妻子”的“子”为什么不读轻声,“子”

8、指孩子,有实在意义,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还有“青春”,不同于“青春年华”,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们一起读。)(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指地图说) (3)根据老师出示的带点字意思,学生尝试理解诗意。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3想意境,悟诗

9、情 (1)找诗眼,品情感。诗中最能体现杜甫的心境的是哪个词?(喜)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我们赞叹这真是一首好诗,仅仅56个字,为我们展现一个感情热烈,喜极而泣,满怀希望,无限喜悦的杜甫。这是我们通过真切的体味、感知诗句的意境,这是在把诗讲胖,变丰满。下面,我们再来试着将诗说“瘦”,寻找诗“眼”。那诗中最能体现杜甫的心境的是哪个词? “喜”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在杜甫心中压抑许久,是他苦苦期待的,只有当战乱平息,祖国统一才会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最真挚最强烈最渴望的情感。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漫卷”即胡乱的收拾

10、,这对于一位酷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描写,体现杜甫巧妙的创作手法,此时的杜甫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你们说那将是何等的兴奋啊!谁来读?“愁何在”说明什么?他们为什么而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生命时常受威胁而愁。如今所有的烦恼都被胜利的喜悦冲得无影无踪,留给他们的就只有高兴,只有激动,只有兴奋,只有谁来读?)(2) 圈读地名,品味感情。你们知道全文共出现几处地名,圈一圈,你觉得作者连用这么多地名累赘吗?圈一圈诗中出现的地名,请学生连读、齐读。(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

11、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作者此时在剑外从剑外到洛阳,途径四川、湖北、河南三省,实际相隔千里之途,却因喜悦至极,感觉如同近在咫尺,这两句中地点的转换,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地名之多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让我们感受到杜甫高超的创作才能。)来,让我们再一次将心比心,经情传情,齐读这首诗。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

12、感受来,分三点进行教学: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 5扩展延伸。 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春望 赏析: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与春望相比,这两首诗表达的有什么不同?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语言生动活泼,

13、爽朗奔放,被称作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若是想配乐朗诵,该选择怎样的乐曲呢?(轻快激昂),谁想来试一试?播放音乐诗朗诵(表扬,学生自己背下来)谁能来配乐背诵,一齐配乐背诵。杜甫的诗流传下来很多,反映他各个时期的理想和境遇,也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代表作如“三吏”“三别”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广泛阅读,深入学习,如果你对杜甫这个人感兴趣,不妨也去做一番调研,教师也愿意帮你想一个探究的小话题。同学们若是有疑难,教师也很愿意与你们再交流。三、当堂训练1.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2.填空。悠悠历史,有很多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有面对国家的腐败,跳江以身壮山河的 ; 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 ; 虎门销烟的 ;七次下西洋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此外,我还知道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二、课堂研讨(一)温故知新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导入(大屏幕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