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816023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说明.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程内容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3.软硬件的取舍与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4.系统结构设计要考虑解决软件的可移植性5.应用与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着眼于建立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后续各章打好基础。总的要求是:理解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可被看成是由多个机器级构成的层次结构的概念,知道层次的划分。掌握结构、组成、实现三者的定义及包含方面,能对透明性作出正确的判断。掌握计算机设计的三种思路,各自的优缺点,理解“从中间向两边设计”的思路是最好的。理解软、硬

2、件功能分配的原则。掌握实现软件移植的途径、方法、适用场合、问题及对策。了解应用和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设计的影响。掌握并行性概念与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并行性的发展、并行性结构的分类。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分类。重点为结构、组成设计研究的方面,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软件的可移植性途径,系统结构的并行性。难点为透明性分析。(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1.1 现代通用计算机系统可分成哪几级,它们的相对位置。1.2 各机器级的实现所用的翻译或解释技术。1.3 层次结构概念对推动系统结构发展的作用。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计算机系统结构

3、的定义和研究方面。2.2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软、硬件主要交界面的概念。2.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的定义和研究方面。2.4 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相互影响。2.5 透明性的概念,对具体问题能给出是否应透明的正确选择。3.软、硬件取舍与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要求达到领会层次。3.1 软、硬件实现的优缺点。3.2 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3.3 计算机系统“由上往下”和“由下往上”设计的方法和问题。3.4 计算机系统“由中间开始”设计的方法和优点。4.系统结构设计要考虑解决软件的可移植性,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1 软件的可移植性定义、实现途径,并理解解决好软件可移植的必要性。4.2 采用统一高级语

4、言途径的方法、适用场合、存在问题和应采用的策略。4.3 采用系列机途径的办法、适用场合、好处、问题和应采用的策略。4.4 软件向前、向后、向下、向上兼容的定义,系列机对软件兼容的要求。4.5 正确判断系列机中发展新型号机器的作法是否可取。4.6 采用模拟与仿真途径的方法、适用场合、优点和问题以及应采用的策略。4.7 对各种软件移植手段的综述。5.应用与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要求达到领会层次。5.1 明白非用户片、现场片和用户片的定义。5.2 器件发展是推动系统结构和组成前进的关键因素。5.3 器件发展是如何改变逻辑设计的传统方法的。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要求达到识

5、记层次。6.l 并行性定义,并行性的二重含义和开发并行性的三种途径。6.2 各种并行性等级的划分和并行性高低的顺序。6.3 计算机系统沿三种不同的并行性发展途径开发出的多机系统类型与特点。6.4 耦合度概念。6.5 计算机系统弗林分类法。第2章 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一)课程内容1.数据表示2.寻址方式3.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4.按CISC方向发展和改进指令系统5.按RISC方向发展和改进指令系统(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数据表示、寻址方式、指令系统设计与改进等几方面分析应如何合理分配软、硬件功能,给程序设计者提供好的机器级界面。在保持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环境与计

6、算机系统结构之间适当的语义差距前提下,怎样改进计算机系统结构,缩小语义差距。总的要求是:理解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的关系。掌握引入和发展数据表示的标准。理解自定义、堆栈、向量三种高级数据表示的内涵。掌握浮点数尾数基值大小和尾数下溢处理方法的分析。理解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的不同,静态再定位与动态再定位技术的不同。理解信息在存储器按整数边界存储的概念。熟练掌握有哈夫曼压缩思想的扩展操作码编码。掌握指令格式优化设计的方法。掌握按增强指令功能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的目的、方法和途径。理解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的思想,掌握RISC结构所采用的基本技术。重点是浮点数尾数基值的选择和下溢处理,自定义数据表示,

7、再定位技术,信息按整数边界存储,操作码优化,指令字格式的优化设计,指令系统改进途径,RISC思想及所采用的基本技术。难点是浮点数尾数基值选择,指令字格式的优化设计。(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数据表示,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1.l 数据表示的定义,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的关系。1.2 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1.3 标志符数据表示的优点,标志符数据表示与数据描述符的差别。1.4 堆栈机器(堆栈数据表示)和向量数据表示的基本特征。1.5 浮点数尾数基值大小的利与弊,能熟练计算尾基不同大小时浮点数的可表示值范围和可表示数个数等参数。1.6 综述和比较四种尾数下溢处理的方法、误差特性分析、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8、。1.7 查表舍入法填下溢处理表的原则,并能进行具体填表。2.寻址方式,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寻址方式的三种面向,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含义。2.2 寻址方式在指令中的二种不同的指明方式,优缺点。2.3 程序的静态再定位和动态再定位的含义和实现办法。2.4 信息在内存中按整数边界存储的含义、编址要求、存在问题和适用场合。3.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1 指令格式优化的含义。3.2 哈夫曼编码、优化的扩展操作码编码的产生,并能求出其平均码长。3.3 扩展操作码中短码不能是长码的前缀的概念。3.4 归纳综述出指令格式优化设计可采用的各种措施。3.5 根据指令设计全部要求设计出

9、优化的指令格式。4.按CISC方向发展和改进指令系统,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1 面向目标程序优化实现改进指令系统的目标和思路。4.2 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改进指令系统的目标和思路。4.3 高级语言机器的定义和二种形式,理解其为什么难以得到发展。4.4 面向操作系统优化实现改进指令系统的目标和思路。5.按RISC方向发展和改进指令系统,要求达到领会层次。5.1 CISC存在的问题和RISC的优点。5.2 设计RISC机器的一般原则。5.3 设计RISC机器的基本技术。第3章 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课程内容1.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2.总线设计3.中断系统4.通道处理机(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

10、章集中介绍总线、中断、通道处理机的设计。总的要求是:掌握总线的类型、控制方式、通讯技术、数据宽度和总线线数等设计的各种方案、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理解中断源为什么要分成类和分成级。掌握通过改设中断级屏蔽位的状态达到所希望的中断处理次序的做法。熟练掌握画中断处理过程图。了解中断系统的软、硬件分配原则。掌握通道方式进行输入输出的过程。掌握通道的流量设计。掌握画字节通道响应和处理各设备请求的时空图。重点是:总线控制方式,中断响应次序和中断处理次序的实现,通道流量设计。难点是:画中断处理过程的示意图,通道的流量设计,画通道响应和处理各设备请求的时空图。(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

11、要求达到领会层次。1.1 高性能多用户计算机系统中,IO系统应当面向操作系统设计的概念。1.2 IO系统三种方式,IO处理机的二种形式。2.总线设计,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专用和非专用总线的定义、优缺点及适用场合。2.2 非专用总线中三种总线控制方式的总线分配过程,优缺点,所增加的控制线线数。2.3 同步与异步通讯控制方式的通讯过程,优缺点及适用场合。2.4 数据宽度的定义、分类和优缺点。知道数据宽度与数据通路宽度的不同。2.5 减少总线线数的办法。3.中断系统,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l 中断分类和分级的目的,一般分哪几类、哪几级。3.2 设中断级屏蔽位的作用及中断嵌套的原则。北京字画

12、网http:/北京高仿字画网http:/专业收售名人字画、组织名家笔会,有实体店!3.3 按中断处理要求的次序设置好中断级屏蔽位的状态,能正确画出发生各种中断请求时,CPU的程序执行状态转切的过程图。3.4 中断系统软、硬件功能分配的基本点。4.通道处理机,要求达到领会层次。4.1 通道方式的输入输出过程。4.2 通道的三种类型,相应所用的数据宽度及适用场合。4.3 通道的极限流量计算,外设对通道要求的流量计算。4.4 计算IO系统的流量。4.5 带多台外设的字节多路通道,进行流量计算、通道工作周期设计,画通道响应和处理各台外设请求时刻的时空图,这部分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第4章 存储体系()

13、课程内容1.存储体系概念与并行主存系统2.虚拟存储器3.高速缓冲(Cache)存储器(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并行主存、虚拟存储器、Cache存储器的原理、实现、性能分析及软、硬件功能分配。总的要求是:理解发展存储体系的理由和依据,存储体系的二个分支,主存模m多体交叉提高频宽的可能性、局限性及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掌握三种虚拟存储管理方式的原理、映象表机构、地址变换过程及优缺点。熟练掌握页式虚拟存储器的地址映象和变换、替换算法,掌握其性能分析,了解其实现中的问题。掌握Cache存储器的地址全相联、直接和组相联的映象规则及虚实地址变换过程。熟练掌握其中组相联映象的块替换。了解CacheLRU替换算法的硬件实现。掌握Cache透明性中所涉及的各种算法及影响Cache性能的因素。重点是:页式虚拟存储器映象及LRU、FIFO、OPT法替换的过程模拟,LRU法的堆栈处理过程,Cache组相联的地址映象和LRU块替换,虚拟存储器、Cache存储器的性能分析。难点是组相联的映象及替换算法模拟。(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存储体系概念与并行主存系统,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1.1 存储体系的概念、分支以及依据于程序存在局部性的原理。1.2 有关存储体系的参数。1.3 并行主存系统各种组织形式,掌握频宽的分析与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