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言两则13.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815731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寓言两则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4 寓言两则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4 寓言两则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4 寓言两则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 寓言两则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寓言两则1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2000多年前,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国家,其中秦国最强大。秦王一直等待机会想消灭其他六国。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决定攻打燕国,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秦王大喜,可以乘此机会先消灭两国了!此时,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急忙求见赵王,他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这就是苏代智劝赵王的故事。2、什么故事居然能阻止一场战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二、读题解题,认识鹬蚌。1、板书课题,【鹬蚌相争】。谁来读?2、(幻灯出示鹬蚌图)这就是鹬,你看它有什么特点?(鹬就是用这又尖又硬的嘴巴来啄食小动物的,这长长地

2、嘴巴多像古时候的武器长矛啊!)所以“鹬”字左上是个“矛”。它是一种水鸟,所以是鸟字旁。谁再来读读这个字?3、对蚌,你了解多少?(学生随便说)(蚌就是靠合上厚厚的壳来保护自己。)4、故事就是在鹬和蚌之间发生的。谁再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5、这里的“争”是争斗的意思,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鹬和蚌互相争斗)。6、过渡:那他们是怎么争的呢?读了寓言故事,同学们就明白了。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幻灯6)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39页,自由地读读课文,要求:看屏幕(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读。(同学们读的真认真。)3、检查自读情况,相机学习生字(1

3、)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相机评价:一字不错,真好!)(2)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评价:声音有起伏,有变化,真好!)(3)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相机评价)(4)第四自然段谁来读?(评价:你读起来绘声绘色,真好!)4、概括主要内容。同学们,刚才大家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真不错!读完了课文,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啊?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指名学生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小结:看,我们抓住了故事中的三个角色的动作,用简洁的语言就说出了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5、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题。课题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过渡:2、3自然段就是鹬蚌相争的经过

4、,这个场景最生动,最精彩。你们想不想把这个场景再现出来?2、请你和同桌一个演鹬,一个演蚌,好好读读他们的话,想想它们当时相争的场面,想象一下它们说话的语气。开始。(幻灯7、8出示二、三自然段)3、学生自由朗读。4、学习第二自然段,相机理解“威胁”,并指导朗读。(幻灯7)(1)我们先来看看鹬是怎么争的?哪只鹬先来?这只鹬指名一名学生读。师:(如果学生读的不到位或到位:评价:你是用什么语气来争的?或:学生读不到位,老师可以范读:老师忍不住想来争一争。)河蚌牢牢地夹住你的嘴巴,看来你一点也不怕蚌。(2)你是用什么语气来争的?(引导学生找到:威胁并板书)(课文中就有一个词是说鹬很厉害。)(紧扣“威胁”

5、来点评1、你能抓住句中的标点符号读出鹬威胁蚌的语气。这样读一定让蚌感觉到你的厉害了。2、鹬要让蚌瞧什么呢?看来鹬真是在威胁蚌呢!)(3)是啊,我们在读书时注意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等,就能更好地读好人物的语言。(幻灯7:幻灯出示提示语:“威胁”用红色出示,感叹号用红色标出)(4)哪只鹬再来争一争?指1名学生再读。(评价:在你的威胁之下,蚌一定会张开壳儿的。)5、学习第三自然段,相机理解“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并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1)鹬这样气势汹汹,蚌害怕了嘛?它又会用什么语气来争呢?哪只蚌来?指1名学生读。(幻灯片8)(2)学生不到位:看来,你这只蚌被吓到了。还有哪只蚌也来争一争?学

6、生读到位:看来,你这只蚌面对鹬的威胁并没有怕,样子还挺凶的呢!(3)你读出了什么语气?(学生;我一点都不害怕!)(4)(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提示语)是啊!你用力地啄食着我,我就牢牢地夹住你不放;你要干死我,我就要饿死你,你威胁我,我吓唬你!我就这样和你争锋相对,这就叫第三自然段中的(板书:毫不示弱,幻灯片8中“毫不示弱”标红)(5)哪只蚌再来毫不示弱地争一争?(评价:你刚才的表情就是得意洋洋。面对鹬的威胁,你一点也不害怕。)(6)你们看,鹬和蚌的对话多有意思?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组对话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说话的语气一样,句式结构一样,情感一致。)(幻灯片8中感叹号标红)评价:鹬怎么威胁蚌

7、,蚌就怎么回应鹬,咱们中国的语言可真有意思,把对方的话稍微的改动,就形成了有力的回击,谁都不怕谁。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如果能善于发现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读书就更有味道了。哪一组来争一争?(指名分角色读)6、情境朗读(1)一个时辰过去了,他俩争得口干舌燥,鹬,你放手吗?蚌,你肯罢休了吗?再争。指名1组读。(2)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他俩早已饥肠辘辘,可还是要争到底。所有的鹬,所有的蚌,继续争!(3)眼看太阳要落山了,他俩还在争着! 我们一起来。它们从早晨一直争到黄昏,还是互不相让,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相持,板书)(4)都争了一天了,鹬和蚌的力气都越来越小了,但他们仍然不肯放手,这时,鹬说:“你离

8、开了水,迟早要干死的。”蚌说(你没有了食物,迟早也会饿死的。)(指名2、3名学生)(幻灯)(5)理解“筋疲力尽”。学生说得无力,你们怎么不像刚才那么气势汹汹啦?学生说得响亮,鹬和蚌还有这么大的力气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筋疲力尽 那“筋疲力尽”的“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尽”解释:老师从字典的解释里找到“尽”的三种意思,你认为应选哪种意思吗? ( A都,会B最,极C完,完毕) 对,力气用完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幻灯11 )谁来读好这个词?(评价:看来,真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 再筋疲力尽地争一下) 7、正当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时候,渔夫来了。(1)你们看,渔夫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就是

9、文中所说的“喜笑颜开。”渔夫为什么“喜笑颜开”?谁来开心地读读这个词?(出示:喜笑颜开)(幻灯)(2)你还想到了哪些表示高兴的成语?(指名说;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同学们的词语可真丰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幻灯12)(3)小结:鹬和蚌争了半天,结果两败俱伤,还让渔夫白捡了个大便宜,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四、续编故事,揭示寓意1、渔夫乐呵呵地捆绑好鹬,兴冲冲地往家赶。半路上啊,鹬和蚌又有了一番对话,这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又是怎样的语气呢?请大家展开想象,按这样的句式,和同桌分好角色说一说。提示语里可以填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因为我们刚开始学写对话中的提示语,老师给你提供一些词语选用

10、。要是你有自己的提示语,那就更好了。(幻灯13)鹬 说:“ !”蚌 说:“ !”(流着眼泪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懊悔不已 追悔莫及)2、同桌分角色交流。(评价:当初真不该互不相让啊!)(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啊!)(现在醒悟已经来不及了!)(是啊!如果你们俩互相让一让,结果就不一样了。俗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2、此时的鹬和蚌悔不当初,渔夫听了,却哈哈大笑,得意地说:“是啊,你们两个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最终却被我一举擒获,这真是鹬蚌相争,【板书:渔翁得利】啊!”3、同学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就是通过故事寄托要表达的道理。学完这则

11、寓言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4、小结:同学们,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只能落个两败俱伤,让他人得利的下场。五、学习古文,升华迁移1、是的,我们的古人很善于用这种方法巧妙地把道理告诉大家。两千多年前,苏代就用这个故事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这又是为什么?指名学生说。2、赵国和燕国相当于故事中的鹬和蚌,而秦国相当于渔夫。如果赵燕两国打起来的话,坐收渔翁之利的一定是秦国。你们也明白了,赵王明白了,所以他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一个很小的故事,却阻止了一场战争的发生,这就是苏代的智慧!一个很小的寓言,却隐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3、两千多年前,西汉文学家刘向只用59个字就记下了这个

12、小故事,听老师来读读古文?蚌方出曝(p,晒),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qin,夹住)其喙(hu,嘴)。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 教师范读(2) 你们想读吗?学生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哪里?看看书中怎么写的?(3)学生交流(评价:你真会读书!你读懂得真多!)(4)教师小结:我们学过了现代文,再读古文就容易了很多。很多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把古文找来对照阅读。这样,你的语文能力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5)很有趣吧,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读一读。(幻灯15)3、中国

13、古代寓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古老的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要早了500多年呢!每一则寓言都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能给人们带来启示,许多寓言故事的题目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成语了。让我们记住这些古老的寓言故事吧。齐读。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24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鹬蚌相争,还有一则是(生说:揠苗助长)。看,这就是揠苗助长的古文,今天回去请大家预习揠苗助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对照着读读古文。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六、布置作业1、把鹬蚌相争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2、预习揠苗助长,可对照着读读古文。3、收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板书 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威胁 毫不示弱 相持 渔翁得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