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81509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文言文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一、 字词句翻译: 重点字词尝与人佣耕 尝:曾经 辍耕之垄上 辍:停止 之:去 苟富贵 苟:如果若为佣耕 若:你 发闾左谪戍渔阳 谪:“谪”通“適”,贬谪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编次 会天大雨 会:恰逢 今亡亦死 亡:逃跑 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是 扶苏以数谏故 数:多次 上使外将兵 外:在外 今或闻无罪 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 怜:爱戴 诈自称公子扶苏 诈:假装 为天下唱 唱: “唱”通“倡”,倡导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然而 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思考 乃丹书帛曰 丹:用朱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

2、得鱼腹中书 书:字条 固以怪之矣 以:“以”通“已”,已经 怪:认为奇怪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令:暗中指使 吴广素爱人 素:平时 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 尉果笞广 笞:用鞭子打 陈胜佐之 佐:帮助 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即使 毋:没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本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为坛而盟 为: 建造 从民欲也 从:顺从 欲:意愿 比至陈 比:等到 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集会商议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坚:穿戴坚固的铠甲 执锐:手执锐利的武器 重点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3、),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7、此教我先威众耳。( 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

4、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二、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5、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以及动员群众的一句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三、课文分析:分析第一段:1、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2文章分几层,用|划出后,总结层意,并理出线索。层意:年少时(鸿鹊之志)服役后(谋划起义)举大计后(据陈称王)线索: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6、。3为什么在开头列出吴广呢?突出陈胜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4、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句子反映?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敢于反抗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介绍了其少年时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如:“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鸽之志

7、哉!”展现其远大理想。分析课文第二段 5填空。(1)起义的导火线是 。(去渔阳途中遇雨失期,皆将斩)(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起义的具体策略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6用自己的话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 “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一句可见摇役之重;(2)残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7、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1)先提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

8、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8、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9、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分析课文第三段10这一段可以分几层?怎样分?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第一层(“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第二层(“攻大泽乡号为张楚”)起义初

9、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经过。 第三层(“当此时杀之以应陈涉”)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11、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 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

10、,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12、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的大好形势。至此,陈胜的“鸿鹊之志”变成了现实。13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14陈涉是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列世家,可见对其功绩是肯定的。15纵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

11、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一、字词句翻译 重点字词故不错意也 错:“错”通“措”,置放 仓鹰击于殿上 仓:“仓”通“苍”,灰白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用 易:交换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即使这样 徒以有先生也。 徒:仅仅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加强语气的副词,一定 许:答应 大王加惠。加:施加,给与 惠:恩惠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 使:出使 安陵君不听寡人。 听:听从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以:把 为:当作 请广于君。 请:让 广:扩大 轻寡人与 与:疑问语气

12、词 非若是也。 若:象 是: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虽:即使 直:仅仅只有 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天子之怒。 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的助词 ,无意义 怒:发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夫:发语词,不译 之:去 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于:从 与臣而将四也。四:成为第四个 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若士必怒。 必:要是 秦王色挠。 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寡人谕也。 谕:明白 重点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大面积的土地来换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

13、意终生守护它,不敢拿它来交换。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原因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拿方圆一千里土地也不交换,何况仅仅只有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译: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

14、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第四个人了。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译: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要是发怒,(那么将)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了。二、关键问题8、本文选自哪部作品?战国策9、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阴险狡诈、外强中干10、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11、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12、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13、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阴险狡诈。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14.全文采用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