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81474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鱼我所欲也 备课人:黄晓莉教学目标: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语和句式; 理解比喻和寓言形式的说理特色及文章的语言风格; 认清“舍生取义”与“浩然正气”在当今的教育意义。教学重点:感知“舍生取义”的道德观;比喻和寓言说理的作用。教学难点:“舍生取义“与“浩然正气”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记住了忠于民族的文天祥;读了论语七则,感受了圣贤的丰采,明白了孔子对“道”的不息追求,理解了“仁”的含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二章,再睹圣贤光辉,又有怎样的收获呢?二、 作者介绍1、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的第二大宗师,人称“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南宋

2、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他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有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2、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3、 人性变坏是由于外物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 本性也需要“养”三、 朗读课文,总结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

3、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倡导了舍生取义的立身处世的原则,批判了贪恋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行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四、 具体感知,分析结构1、这个论点是由什么引出来呢?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引出“生与义”的话题。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化为形象易懂的道理。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先正面论述儒家的主张,即在生死这样的大事上,还有更重要的价值标准,即以羞恶之心为发端的义这一标准。由此推论出,人在生死关头,不能一味贪生怕死,生死的取舍要根据是否合乎礼义这一更高标准,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儒家倡导的舍生

4、取义的立身处世原则。 再从反面论证,先假设人的喜好没有超过生的,人的厌恶没有超过死的,由此推论凡是可以求生避祸的手段,人都可以用,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为,其结果必然是:苟且偷生,充斥世间。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样吗? 生:历史中有一些人具有民族大义,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持节牧羊十九年的苏武; 还有书出一纸真情“别了,哥哥”的殷夫历史长河中,这样的重义之人数不胜数,这足以证明先前的假设是错误的,更有力地论证了“人的好恶有超过生死的,义重于生”。这恰好继承了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仁的思想。“仁”、

5、“义”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 师:文章进一步引申,舍生取义是人性的表现,即是人的“本心”之一,不仅仅贤者是这样,普通人也能这样,只是贤者可以保持不丧失。这和下文有什么联系呢? 生:为下文对于那些不善于保持本心、丧失本心的行为进行批判买下了伏笔。3、下文具体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呢? 1以实例证明舍生取义的行为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2将下层普通人和上层统治者进行对比,一褒一贬,旗帜鲜明;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明确:贫者不受嗟来之食。3提问:(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

6、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明确: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4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明确: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 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 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这和孔子的“富贵观”也是一脉相承的,“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5.作者将上层统治者的今昔进行对比,进一步批判统治者的昏聩愚昧。五、 艺术特色分析1、 文章

7、语言富有气势,情感充沛,大量使用排比句,增加了文章说理的气势。2、 文章采用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出自本文的成语:舍生取义六、作业。1、谈谈孟子说的“舍生取义”和我们所说的“讲义气”有什么不同?(100字) 第二课时一、 朗读课文二、 争对标题提问。生:1、 什么是浩然之气?2、 怎样才能培养浩然之气?三、 文章写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 浩然之气的特点:至大至刚2、 浩然之气的来源:配道与义3、 浩然之气的形成:“气”是长期积累形成,不是偶然的正义之举就可以获得的。四、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讲浩然之气的形成的呢?采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告诉人们“气”要从内心培养,积累,不能靠外力助长的道理。五、 出自本文的成语揠苗助长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