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81267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 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 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 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 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

2、等。 1、透视常用名词:(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 近粗远细的变化;(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 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中心视点

3、:是视平线正对视点 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12)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 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13)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14)灭点;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 低远高线的灭点;(15)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 灭点。2、直线透视:(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 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 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 也称二点透视。(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 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 视。作业:(一)透视练习二)静物练习作业要求:1.熟悉透视的常用名词2. 准确掌握平行透视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的基本原理。3. 画面干净整洁4. 铅笔,直尺,橡皮,4 开纸两张(作业一一张,作业二一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