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808528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型教学目前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边缘学科,目前部分英语教学在这一模式的研究上比较深入任务驱动型教学应用于语文教学还是刚刚开始,研究和探讨这一模式,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所谓“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一、模式的提出1课改十年的经验教训反思。吴永军教授在总结课改十年的成绩时指出:新课改在教学观上也有一系列新观念和新模式,现实的

2、课堂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的课堂教学有了根本性改观。特别是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的诞生,对教学模式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股打造高效课堂的强劲之风。但不容回避课改十年语文课堂的主要面貌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崔峦老师在总结语文十年课改中提出:阅读教学改革了多少年,但是变化不大。小学语文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高年级都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分析课文内容了,其他的我们就很少抓。譬如说低年级的识字写字就有所忽视,课程标准里面写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现在重点不重,低年级老师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串讲课文上,围绕课文内容兜圈圈,中年级高年级更是如此了。因此

3、在新的变革面前,我们要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面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期待。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前语文课堂“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的现象不是不存在,这种现象就像一种怪圈一样,不断地在语文课堂中徘徊,如果教师因势利导,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那么,语文教学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二、构建任务驱动型语

4、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这一观点与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是呈非线性

5、的网络结构是相一致的,因此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Ellis, 1999)。Krashen指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acquisition),而不是学习(learning)。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

6、。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教学模式与方式,在当今英语教学中获得了大量的运用,取得了成熟的经验。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另外一种是学习。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正确地使用该语言。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将任务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习得语言的机会,可使学和用统一起来,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步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心理学研究告诉人们,目标和任务的制定能有效地调动人们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

7、工作的效率。而活动是形成人各种能力的基础,人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和交际活动就形成了人的语言、心理、个性、意志、动机、情感等素质。中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高峰时期,把任务驱动型教学引入语文课堂,无疑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任务驱动下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五动”,即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动脑,是开发人这一有机体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还告诉我们,学生生理官能与大脑思维器官参与学习的部位越多,活动越积极,对吸收知识,强化技能,增大能力越有利。任务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任何学习活动都可以任务化,那么,把语文学习任务化就成为了可能。三、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1、基本结构框

8、架设计学习情境开展任务学习检查任务达成能力拓展提高呈现学习任务2、基本定义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任务性语言学习、控制论等基础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一种相对稳定高效的教学模式。3、操作步骤(1)设计教学情境。这是进入学习环节的第一步,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这就是一种学习需求,当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产生心理需要。语文教学是学习运用母语的一门学科,语言学习更注重情境性、及时性、反复

9、性。李吉林情景教育理论十分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与运用,创设情境就等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的状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呈现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呈现任务,这里的“任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把学习划分成一个或几个,一个任务就是单任务课堂,几个就是多任务课堂,呈现任务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知道这个过程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动和达成的目标。这个过程是在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根据学生学习的进程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设。也就是科学规划教学的前提,有学者认为呈现学习任务是牵着学生鼻子跑,学生处于被动过程,其实不然,学生按照怎样的步骤进入学

10、习这是有规律的,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进入学习环节之后,学生就是学习任务的主人。呈现任务要做到任务明确、层次清楚、操作清晰,便于学生展开学习。3、开展任务学习。这是任务驱动语文课堂的中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操作、表演等方法,围绕中心任务展开学习,单一任务课堂,学生围绕一个任务深入学习,多项任务课堂,学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分为独立学习、自由讨论、交流补充、教师矫正、任务完成等环节。展开任务学习教师要不断鼓励学习勇于攀登、敢于学习,遇到困难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特别是中差生他们本身就缺少自学能力,教师要适

11、当降低他们的任务要求,使他们在规定的范围内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任务。4、检查任务达成。这是一个评价过程,现代学习管理学指出,评价有深度提高和保持学习兴趣,持久的学习内驱力需要得到深层次的刺激。检查任务达成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呈现给学生,在检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任务进一步得到深化理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难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从过程看,他们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是完成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对他们也要予以肯定的评价。5、能力拓展提高。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

12、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四、模式适用的学段该模式适用于中高年级。五、影响模式达成的因素1、任务设计不适当。教师没有很好的研究学情,不能够本着“以学定教”的基本要求设计和分解任务,任务指向不明、达成任务的途径不清,忽视了中差生的具体情况。2、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中高年级的学习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也不排斥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心理,上课总扮演傍观者的角色,那就很难达成任务。3、时间分配不当。展开任务学习需要一

13、定的时间,有时候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时间的保证,把任务学习当作一种形式走过场。六、典型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

14、方法。教学程序: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谁能用凝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引导:你能用低沉的语调来说,说明你已经进入了故事,感受到情感)32008年的5月12日,那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仅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而悲痛后,印刻在人们脑海里的是英雄齐读课题。二、新授整体感受“最后的姿势”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请结合学习单一,进行自学。学习单一:快速浏览全文,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请用“”画下来。认真默读课

15、文,文中还有两处具体描写了谭千秋老师那“最后的姿势”,用“”画下来。2交流汇报(按两题逐个汇报):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你找到了文中的哪句话?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姿势,永远的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读:文中有两处具体描写了谭老师的“最后的姿势”,你画出了哪两句?谁来说?(指名说)课件相机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你们画的都是这两句吗?来一起读一读。品味“最后的姿势”1请同学们再次细细地品读这两句话(指课件),结合学习单二,进行自学。学习单二: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第一句话,圈画出句中的动词,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可以在文中作批注。联系上下文,品味第二句话,说说这句中感动你、震撼你的是什么?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这最后的姿势又是怎样的姿势。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2汇报第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次对谭老师姿势的描写,你圈画出了哪些动词?你觉得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呢?(引:你为什么这么说?)保护学生的姿势坚定的姿势(立即) 舍己救人的姿势(地震)爱生的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