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80813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一、群文阅读的目的课标指出,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当学生因多读书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选择适宜的内容来学习,是成为一种必需,而群文阅读就是顺应了阅读的一般规律,旨在保持和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逐渐使之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和不可或缺的良好习惯。学过的一篇篇文章尽管提供了许多知识及方法,但有组织的群文阅读,无疑能使学生增加比较和辨别的机会。群文阅读就是建立在课本单文学习的基础上,以之巩固和扩大单文学习的成果。在增量的同时,学生的阅读自控力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少有在学校里充足的时间和闲情逸致,工作的需要,可能对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群文

2、阅读研究解决的阅读速度和方法问题,就能帮助学生为以后有所铺垫。群文阅读较好地连接起了课本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这就构建起了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通道。单从“群”字来看,一节课至少会有两篇以上文章共学生阅读,围绕同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体裁来表现,能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借鉴,对他们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益处很多,二、群文阅读的瓶颈一个演惯了、演好了某一类角色的演员,要转换风格,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同样,我们经常教学的课文,且习惯了在和学生不断的对话中进行指导,突然间来教学群文,就有了很多的不适应。就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形,主要是教师跳不出课文教学的圈子,其表现在想承载的太多,要求太高,还总是不能学会“

3、隐身”,不时地想进行讲解。所以,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甚至颠覆自己固化的思维。从这个角度说,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不妨对自己来几个约法三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朗读或默读,用自己所用时间加上2分钟,给学生预留出阅读的时间。控制自己的语言,主要放在情境创设、环节过渡、议题选定等方面。干脆不用课件了,有那么多课件,教师无形中就活跃起来了,再加上所谓的艺术化的板书,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难以突出,多种干扰就不能使学生能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用好提供文本的所有资料,特别是教师要研究“随文链接”和“增量发现”,明了其编排用心,在教学时,不再增加其他教师自选的内

4、容,保证每节课有三篇内容来阅读,且增量,也阅读了。三、群文阅读的凭借我们选用的是随文增量阅读1+1丛书,这套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选文质量高,虽然有“课文再现”和“增量阅读”之分,但多数都来自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这些内容由专家团队精选并经教育部组织验收且通过,应该是精华荟萃;二是每单元内容基本符合一节课的学习,这里的1+1有两层含义,每个主题单元由两组构成,每组由两篇文章构成;三是我们不是用文章的简单拼凑,而是增加了“随文链接”和“增量发现”两个板块,有学生喜欢的学习伙伴的指引和灵活多样的内容,学生读起来会更方便、更有趣;四是每组内容都有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构架起了通向更广阔阅读世界的

5、桥梁;五是这套丛书来自我市“增量阅读”的课堂实践,得到了课标修订者、教材编写者以及使用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四、群文阅读的模式大的环节可以为四步:创设情境自读互助比较发现自主提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是教师首要的任务,是给学生兴趣和方向的需要。这个环节可以是从单元主题的导入,也可以是从上一个低层次的主题出发,螺旋上升的体现,还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寻找起点。“自读互助”是保证学生能把文章通读,是比较发现的前提。低年级一般用朗读的方式,高年级应以默读为主。互助主要是指遇到生字和新词可以问临近的人,也可以去翻阅字典。但对于个别潜能生来说,应该允许他们留有不认识的字,利用猜字的方法去解决。在理解

6、上,不求甚解,在群文阅读中是普遍的方法之一。既然将同主题的几个内容放在一起,就要注意比较发现。主要是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内容和形式的比较等。发现可以借助“增量发现”的内容,但切忌用老师的发现去替代学生,或者让学生去验证老师的发现。自主提升,包括适度的练笔和选择性的语言积累。我们倡导两个迁移,一是由他人到自己,二是由阅读到表达。四、群文阅读的案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学习顺序和不同的指导策略。我们在市一小连续两天听了各年级的群文阅读指导课,现结合实际,提出我们的建议。(一)一年级的“想一想”1、建议四篇文章可以采取分组递进的方法,即先教学乌鸦喝水和狮子和兔子

7、,它们写的都是动物;再学习关于司马光的两篇文章司马光砸缸及司马光的“警枕”,写的是同一个人。既然主题是“想一想”,就一定有“想”的必要性,那就是遇到了困难或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就应该看是怎样想的,结果如何?而这些就是学生自读或尝试发现的方向。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语言激励和组织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对策。尽量让他们有学习的兴趣,有学习所得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激励。最后,把几篇内容放在一块比较,看其异同点,不论是动物还是人,都需要动脑筋,也会动脑筋,也都解决了面临的问题。不同点则是遇到的问题不同,对策不同。因此,可以设计填空式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说话的形式来总结提升,如:遇到困难肯动脑

8、筋,乌鸦才(),狮子才(),司马光才(),才()。我遇到了(),想一想,才()。2、不足下面的做法要进行调整:用排列句子的形式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多次的齐读段落;“司马光没有慌,那么谁慌了?”等模糊的;用设计难度较大的表格让学生去说话等。(二)二年级的“合作”1、建议将四个阅读内容重组并分步推进,即以歌谣为引,接学天鹅、大虾和梭鱼,最后将送小蚂蚁回家和另一篇文章一起推出让学生阅读。这几篇文章都非常有趣,只要学生能认真对下来,就会有收获。单借故事的生动就能对学生形成吸引力。所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内容,在过渡语的引导下,使学生一步步走向“合作”的深处。对于歌谣和诗歌以朗读为主,但不可用

9、时过多。把几篇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谈谈读后知道了什么,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即可。2、注意事项接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显得过于花哨,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阅读量。教师如果提的问题太碎,学生的空间就会缩小,就会被动地跟着老师与文本进行零碎的对话,其思维也一定是零散的,甚至是混乱的。(三)三年级的“节日”只有两篇文章另加上一组写节日的古诗词,内容明显过少,老师也必然会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去设计问题或者所谓的提示。生活中知道哪些节日?开课的这个问题显然是在寻找学生已有经验的根基,学生也有话说,但可以适当增加点难度,再加上一个小问题:你知道的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这有利于和下面所学节日的特点照应。把老北京的春节和赛

10、龙舟一起下放给学生阅读,在通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节日热闹、喜庆的特点,再在比较中发现作者对不同节日的不同之处是如何进行描写的。接着可以学习古诗句,看各写了哪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但不应只是读读而过,可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某个句子的理解,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针对诗歌中的一个点,进行适当的资料补充,丰富本节课的阅读。(四)四年级的“花草”在这节课上也只是组织学生学习荷花和梅花两篇文章,内容也是太少,其过程和常规的课文教学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对这个内容,我有个新的想法:阅读“随文链接”的“花开四季”,出示花草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描写,只写一段话。我们来看看作家的笔下的花草是什么样子的?比

11、较阅读两篇文章,以“增量发现”中的花如人、人如花为导引,尝试发现所写花草的特点,进而了解写作方法。学习写法,对自己的一段话进行修改,然后展示。如果能再增加一篇文章,课堂就更会充实,学生所得到的也会更多。(五)五年级的“路”教者选了三篇内容,比较合适,如果能淡化教师的角色,对几篇文章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辅以自然的过渡,就会上出一些特色。一开始,不要试图带领学生从理论上对路进行划分,难,也没有必要。还从“路”入手,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从阅读中所得,比如“桥也是路”、“劳动的开端”等。读学步,想想,假如你是赵丽宏的孩子,从父亲的文字中你知道了你人生最初的几步是如何走的?父亲对你寄

12、予了什么希望?作为长大的孩子,你想看看父亲走过的路吗?阅读爱读书的赵丽宏。虽然这篇文章是“随文链接”中的,但此时完全可以作为一篇文章来阅读。上面写了父子俩的“路”,接下来看兄弟俩的“路”阅读兄弟俩,看它们是怎样选择自己的路?比较后,谈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给其一个机会,以“我要走好自己的路”为题,写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的提纲。(六)六年级的“生命礼赞”群文阅读,我们追求的就是质和量,但如果内容过于繁多,就会造成文字的堆砌和教学的低效。把“随文链接”提到开头来学习,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人物普遍喜欢,读后对唐僧对执着及生命的伟大会有初步的认识,借此引出单元主题。接着,阅读生命的林子和胡杨,借助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生命的宝贵以及如何让生命灿烂和伟大的道理,各用一句话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把清贫这篇文章先放下,另择时间来阅读。最后,用生命礼赞这首诗歌来总结和升华。在“自主整理”环节,可以让学生自选喜欢的内容去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