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3.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80515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3.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3.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3.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3.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地理3.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3.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l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 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3 在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l 尝试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2 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拼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3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大陆、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对世界地形图其他实例做出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

2、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 地球的感情。2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1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2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教学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教学过程:【学习主题一:地球?水球?】知识准备: 1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赤道以北为 半球,赤道以南为 半球。 2 . 20W 以东到 160E 为 半球, 20w 以西到 160E 为 半球。1 根据以上的半球图,比较各半球海陆面积的大小: ( l )南北半球对比,陆地主

3、要集中在 半球,而 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 2 )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而 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 3 )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填“ ”或“ ) ( 4 )但是北极周围却是 ,而南极周围却是 (陆地、海洋)。 2 从地球仪上也能看出,世界海陆分布 (均匀、很不均匀)。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可以根据人们的计算,概括为分海洋( % ) ,分陆地( % )。【学习主题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知识准备: 1 在地图上找出五条重要纬线: ( 0)、 ( 23 . 5 N )、 ( 23 . 5S)、( 66 . 5N)和( 66 . 5S)。 2 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

4、是带,北极圈以内是内是带。南极圈以内是 带。1 读图认识大陆、半岛、岛屿、海、海峡、洋等地理事物。 ( l )读下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将它们对号入座,用线连接。( 2 )区分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大陆面积 的陆地, 面环海。世界最小的大陆是 。岛屿面积 的陆地, 面环海。世界最小的岛屿是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面环海。世界最小的半岛是 。大洲_和它周围的 合起来。最大的洲是 。( 3 )区分洋、海、海峡。洋海洋的 (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 (远、近)。例: 。海海洋的 (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 (远、近)。例: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例: 。2 读图和填图

5、,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难点学法指导:1 记忆七大洲的轮廓、形状。用最简多边形把七大洲的形状表现出来。 2 经纬线法。在图中标明特殊纬线和经线。 3 东西半球法。分别就东西半球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4 相对位置法。找出各大洲、大洋相部的大洲和大洋。( l )在上图中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面积最小的大洋是_(填名称)。( 2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_山、_河、_山、_海峡。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_运河。(在图、上用色笔把该运河标注出来)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_运河。(在图上用色笔把该运河标注出来)

6、 亚洲与北美洲主要以海峡为界。( 3 )在图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观察并回答问题。 大洲。赤道穿过的有哪些大洲?初子午线穿过哪些大洲?哪些大洲没有热带?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哪几个? 大洋。赤道穿过的有哪些大洋?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洋?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有哪几个?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3 探索与发现。 ( l )用概率的数学方法探索世界海陆分布。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

7、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 ( 2 )各大洲的名称及相关英文名称,把七大洲的英文名称填入世界地图中。( 3 )各大洋的名称及相关英文名称,把四大洋的英文名称填入世界地图中。板书设计第一节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一、地球?水球? 1.全球海陆分布比例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二、七大洲 1.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 2七大洲:名称及分布 3洲际分界线三、四大洋 1洋、海、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课后记: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l )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 2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 4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 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 6 )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2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 2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图例所示地图导人)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

9、,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等高线与地形图。”(课件板书)自学结合图 3 . 9 自学 P . 35 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等高线。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 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 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 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 .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 6600米,珠峰海拔 8844 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

10、多少?(口算: 2244 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5 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板书(二)等高线1 什么是等高线? 2 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 . (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辅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l )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土豆),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 2 )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 3 )根据等高线地形

11、图绘制剖面图: 首先根据实体绘制剖面图的等高距。 绘制剖面线。 学生观察分析: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辅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 将剖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 A 和点 B ,估算这两点的高程。(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辅助线,将点对应到剖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五)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课件展示) a )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如:富士山。 b )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等高线

12、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如:秦岭。不由得联想到苏轼绝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 d )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e )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六)总结知识等高线地形图之歌: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陡坡密,缓坡疏,两山之间是鞍部;下弯脊,上弯谷,悬崖就在相交处。(七)巩固与练习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

13、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象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诗她形。(八)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课件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设计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等高线与地形图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课后记:第三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l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过程与方法 l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无认知方式转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利用“大陆漂移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