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804062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word版有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第卷(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顿挫 尴(gn)尬 狡黠 悲天悯(mn)人 B. 雾霭 驰骋(chng) 恻隐 汗流浃(ji)背 C. 慰籍 猝(c)然 销魂 叱咤(ch)风云 D. 揣摩 幽咽(y) 聪慧 踉(ling)踉跄跄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 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学习外语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B.国事何况名誉

2、C国是何况名誉D.国事况且荣誉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湖北大鼓是流行于黄陂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C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D食品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4. 将下面语句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A. B. C. D

3、.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梳头的学问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用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叫什么名字没关系。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开始梳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揉,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之类的东西,这

4、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每天梳头多长时间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记住,多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多梳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头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

5、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还有的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没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没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还具有保健作用。当头发浓密起来后,就证明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提高了。另外,有的时候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有时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地方,怎么

6、办呢?“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梳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人不可能头发很浓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不可能的。头发浓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提高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提高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提高了。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患感冒了。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您就会越梳越精神。(选自求医不如求己3,中里巴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7、)5.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是( )A.告诉读者不要小看梳头。 B.提醒人们梳头能够发现病症。C.介绍梳头的重要之处。 D.强调梳头具有保健健作用。6对梳头的学问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A.梳头是梳经络。 B.梳头能够治好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疾病。C. 梳头可以治疗脱发和头皮屑。 D.梳头具有保健健作用。7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多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B.头是诸阳之会,如果堵住,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类的问题就都来了,多梳头就能够完全解决。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l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

8、疗老掉发的毛病。D.依据“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个人如果头发稀疏就证明他的肝肾功能非常虚弱。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

9、计也。 注释 【注】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狄青:字汉臣(10081057),宋时汾州西河人,多谋善战,在抗击西夏军方面屡建战功,官至枢密使)。虎翼军:打仗的劲旅。钲(zhng):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虏望其旗,易之 易:认为容易B. 再声则严阵而阳却 阳却:光明正大地退却 C. 再声,皆却 再:再次D. 钲声止,忽前突之 突:突击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之出战A、肉食者谋之 B、徐公来,孰视之C、甚矣,汝之不惠 D、欲报之于陛下也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

10、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狄青的用兵特点可以用一个“奇”概括。 B. 本文以虏人的轻敌侧面衬托了狄青的杰出的军事才能。 C. 本文中狄青两次出奇兵所用战术与曹刿论战中曹刿战胜齐军所用战术一致。 D.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收到奇效。 第卷 (非选择题 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1) 俱怀逸兴壮思飞 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2)_,那更寒虫四壁。(文天祥酹江月)(3) “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1、醉花阴)(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中的“婵娟”指的是: ,现在人们常常用来表达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史记的书生私见 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圈书就是现在所说的

12、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

13、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

14、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说:“ 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