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精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79988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精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后的精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后的精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后的精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后的精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精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精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精锐二战德国新技术潜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将潜艇的实战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实施“狼群战术”的同时, 德军海军潜艇部队与航空兵密切配合,沉重打击着盟军的海上运输线。面对德国潜艇对大西 洋交通线的巨大威胁,盟军自1943年起建立了更为有效的反潜体系,实现了远程航空兵与 护航舰只的协同作战,结合新型雷达与反潜装备,盟军反潜作战的效果得以提升到一个前所 未有的高度。德国潜艇的损失自1943年起开始显著增加,当年共损失潜艇237艘。与此同 时,德军在其他战场上也遭到了挫败。1943年5月,德军被逐出非洲;1944年6月,盟军 在诺曼底登陆;1945年1月,苏军攻进德国领土,第三帝国岌岌可危。战

2、场上的败局客观上 刺激了德国武器设计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挽回颓势,新型武器的设计层出不穷,其 中便包括大量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潜艇。二战后期德国海军新型潜艇的出现的确令盟军猝不 及防,盟军意识到以自己现有的空中和水上兵力应对上述新型德军潜艇将会异常困难,以至 于必须寄希望于尽快占领德国境内几个主要的潜艇建造工厂和船坞所在地方能解除这一威 胁。本文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海军几种主要的新技术潜艇的研制、开发、建造与作 战情况的简要回顾。“沃尔特”潜艇V80早在1934年10月,一项潜艇研究计划被提交到德国海军最高指挥部-德国杰出的工 程师沃尔特(Helmuth Walter)博士决心研制一

3、种新型潜艇,该艇采用闭合环路柴油/涡轮发动 机,通过对海水进行氧化处理,将过氧化氢与油料混合燃烧推进。其排水量为300吨,大 致与IIA型潜艇相当,然而其水面最大航速竟达到26节,水下最大航速更是惊人的达到了 30节!在拥有非凡航速的同时,潜艇的续航力同样卓越,在以15节航速航行时,其最大航 程为2500英里(水面)或500英里(水下)。相比之下,当时的IIA型潜艇的水面最大航速仅为 11节,水下仅为7节。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设计的潜艇可实现不依赖空气推进,故而无 须因为充电而在水面长时间停留。这个看起来疯狂的计划几乎当即被德国海军最高指挥部拒 绝,理由只有两个字:荒唐。沃尔特博士并未因此而放

4、弃。1937年,沃尔特博士将修改后的 计划再次提交给当时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训练舰队司令的邓尼茨(Karl D?nitz),这次提交的 计划引起了邓尼茨的注意。在后者的积极推动下,一项专门用于试验用途的小型试验潜艇的 计划得到批准,设计代号为V80。潜艇的建造是在德国基尔市的一家造船厂内秘密进行的, 首艘试验艇于1940年4月14日下水,沃尔特博士亲自参与了潜艇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 非常令人满意。V80潜艇的水下航速曾一度达到了 28节,这已经轻而易举的打破了当时潜 艇水下航速的记录。图1。采用沃尔特涡轮发动机的V。80试验潜艇XVII与XVIIIV80潜艇的试验结果震动了德国海军最高指挥部,后

5、者终于决定立即建造 6艘该型潜艇用于海岸防御。但仍有人认为采用这种推进系统的潜艇的实战性能值得怀疑, 因为受到航程问题的困扰,V80潜艇的作战半径极其有限,同时大部分造船厂当时也正忙于 建造急需的VII和IX型艇。于是,一项折衷的方案-600吨级的V300型艇,或称XVII(U-791) 浮出水面,这种潜艇的水下航速只有19节。但沃尔特博士随即终止了该计划,原因是潜艇 航速太低。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排水量更小的220吨的艇型。邓尼茨在新型潜艇的诞生过 程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1月,沃尔特博士获得了 4艘XVIIA型潜艇的建造合同 (U-792至U-795),新型潜艇将在基尔和汉堡的造船

6、厂建造。1942年,所有4艘潜艇的龙 骨铺设完毕,首艇U-792号于1943年9月28日下水。同年还建造了 3艘XVIIB型潜艇, 该型艇排水量稍大。1944年,这批完全用于训练的潜艇的水下航速达到了创记录的25节。 但XVII型潜艇的推进系统一直存在大量问题,使得潜艇的设计不得不再次改进。将“沃尔特” 涡轮机代之以传统的推进系统,并采用容量更大的蓄电池组,这就诞生了 XVIIE型艇;XVIIK 型则是采用了一种闭合环路柴油发动机。为了进一步增大作战半径,XVIIK型艇计划为柴油 发动机安装大量的压缩空气汽缸,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发动机组体积也进一步增大,以至于 没有多余的艇内空间实现鱼雷重装填

7、。上述两个改进计划也因此陆续终止。图2。正在汉堡进行海上试验的XVIIA型潜艇-U-792号1942年,沃尔特博士打算建造排水量为1475吨,能够携带23枚鱼雷XVIII型潜艇, 并于次年1月再次获得了 2艘潜艇的建造合同。XVIII型潜艇是第一种采用“沃尔特”闭合环 路涡轮机的远洋潜艇,为了获得更大的航程,潜艇安装了辅助的柴/电推进系统。但涡轮机 的问题此时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沃尔特”潜艇使用的燃料是大量极不稳定的过氧 化氢,其可靠性很低,而且潜艇在高速航行时的燃料损耗极大。为了获得更佳的水下性能, 还需要重新设计容积更大的燃油柜,潜艇的建造和维修也过于复杂且费用高昂。建造计划因 此

8、被迫于1944年终止。此时沃尔特博士的潜艇设计思想得到了延伸,原来的沃尔特”涡轮 机被容量较以前更大的蓄电池组取代,赋予新型潜艇17节的水下航速,XXI型潜艇呼之欲 出。电动潜艇一一XXI由于“沃尔特”潜艇存在上述缺陷,“沃尔特”潜艇最终仅完成10艘,且均未投入实战,但 新型远洋潜艇的设计仍在继续。在吸取了“沃尔特”潜艇的经验教训之后,德国海军把新型潜 艇的设计重点放在了提高潜艇的水下性能上。和“沃尔特”潜艇在用尽过氧化氢燃料后只能依 靠传统柴/电推进方式不同,新型电动潜艇由于可以进行反复充电因而可以反复达到水下最 高航速。1943年6月底,新型潜艇的设计工作初步完成,新型潜艇被命名为XXI。

9、图3。为了加快建造进度,XXI型潜艇采用了分段建造合并总装的方式。图中展示的是XXI 型潜艇其中的一段正在安装发动机组的情况XXI型潜艇被认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潜艇,其满载排水量为2100吨,将具备流线型外壳并安装有水下通气管,其水下航速将是先前安装水下通气管的潜艇的两倍以上。艇上将装备30毫米防空炮,但由于安装问题后被20毫米炮取代。XXI型潜艇可携带12枚水雷和23枚鱼雷,由艇首的6部鱼雷发射管发射。艇上装备的半自动鱼雷水压装填系统可在12分钟内装填6枚鱼雷,而在一艘典型的VIIC型潜艇上,需要10到20分钟才能装填一 枚鱼雷。为了实现在全球任何海区进行长时间持续水下潜航,艇内安装有空调装

10、置。同时, 蓄电池组的容量是以往艇型的3倍,使得潜艇的水下最大航速提升至17。2节,但仅能维 持1小时。XXI型潜艇的最大潜深为280米,在采用10节的水面航速航行时,其航程可达 15500英里;采用5节的水下航速则可保证实现60个小时以上的水下静音航行,航程可达 360英里以上。潜艇外壳涂敷有反雷达波涂层,并在水下通气管上安装了雷达接收机。由于 水下性能极佳,XXI型潜艇在拥有强大攻击力的同时又具备了较高的生存能力。在全速航行 时,其航速几乎与敌护航舰只相当,流经其流线型艇体的水流产生的气泡令盟军ASDIC反 潜搜索器定位困难。为了应对反潜舰只的深弹攻击,潜艇安装了两台共轴静音电动机使得潜

11、艇在遭受攻击时更容易逃脱,因而其实战性能远超过沃尔特”潜艇。图4。德国海军U-2518号潜艇1943年8月,建造工作正式开始。为了提高建造速度,XXI型潜艇将采用全焊接结构 并分为八段在不同的造船厂内建造然后总装。XXI型潜艇前所未有的得到了最大优先建造 权,所有早期艇型的建造都因此而停止oXXI型潜艇也有过几种补给型改型,但由于对基本 型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误,最终被陆续放弃。尽管如此,盟军对德国境内的运河及运 输系统的战略轰炸还是严重阻碍了 XXI型潜艇的建造。首艇U-2501号于1944年4月3日 下水,6月27日正式服役。直到大战末期,仅有两艘XXI型潜艇执行过战斗巡逻任务。194

12、5 年4月30日,由艇长施内(Schnee)指挥的U-2511号潜艇被派往加勒比海执行任务。5月 4日,U-2511号发现了由数艘驱逐舰护卫的英国皇家海军诺福克号(HMS Norfolk)巡洋舰。 U-2511号采用静音深潜的方式渗透进护航编队中心并接近至距诺福克号500米处,而后 者毫无察觉。由于数小时前该艇刚刚接到德国投降的消息,U-2511放弃了此次绝佳的攻击 机会。U-2511号潜艇最终于1945年5月5日抵达挪威的卑尔根(Bergen)。此外,U-3008 号艇也曾于1945年5月4日与一支盟军护航船队遭遇,因为同样的原因未作攻击。上述两 支盟军水面编队都是在战后才得知自己曾与德军潜

13、艇遭遇,当时则浑然不觉。U-2511号潜 艇艇长施内这样评价自己的潜艇:该型艇噪音极低,却拥有极高的水下航速,即便被敌反潜 编队发现亦无可奈何。图5。德国海军U-2511号潜艇艇长施内(Schnee)图6。1945年5月在挪威卑尔根向盟军投降的XXI型潜艇,自左至右分别是U-3514号、U-2511 号和 U-2506 号XXIII毕竟XXI型潜艇排水量较大,因而不适合在北海和地中海这样的浅海海区作战。XXIII型潜艇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建造一种以近海作战为目的的潜艇。1943年起,德国 海军开始建造XXIII型潜艇,同XXI型艇一样,XXIII型艇也采用了分段建造的方式。为了 进行快速大量的

14、生产,XXIII型潜艇在设计之初就尽量简化结构而只保留了少量必须的艇上 装备。至1945年4月止,共有61艘该型艇完成建造并全部服役。该型潜艇排水量较小, 仅为258吨(水下),乘员18人。其水面航程2600英里(8节),水下航程仅为194英里(4节), 水下最大航速为12。5节,最大下潜深度为180米。由于空间有限,该型艇只能携带两枚 鱼雷,而且必须在出港前的干船坞上事先装填进位于潜艇首部的鱼雷舱。图7。一艘正在进行海上试验的XXIII型潜艇-U2361号尽管如此,XXIII型潜艇在实际作战中仍然取得了良好效果。1944年4月17日,首艇 U-2321号于德国汉堡(Hamburg)下水;19

15、45年1月底,XXIII型潜艇首次进行作战活动,包 括U-2321号艇在内的6艘XXIII型潜艇奉命前往不列颠群岛以东海域执行战斗巡逻任务。 同年5月7日,由艇长克鲁斯迈尔(Klusmeier)指挥的U-2336号潜艇在佛斯峡湾(Firth of Forth)内击沉两艘英国货船,这也是二战期间被击沉的最后两艘船。此次作战行动中,参战 6艘XXIII型艇无一损失。相反的,它们总共取得击沉或击伤5艘各类盟军舰艇,总吨位共 计14601吨的战果。作为一种在沿海海域执行短距离作战任务的潜艇,XXIII型潜艇在战斗 中的优秀表现充分证明了该型艇设计思路成功的一面。参与上述英国东海岸作战的德军艇长 一致认

16、为:XXHI型潜艇是近海海区短期作战的理想艇型,拥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和低可探测 性。敌水面舰只多感觉到潜艇存在,确定潜艇的确切位置却不大可能。图&系留在港的德国海军U-2365号潜艇图9。XXIII型潜艇采用了类似XXI型艇的建造方式,图为船坞内的U-2332号潜艇二战结束时,剩余的XXIII型潜艇或自沉或被盟军缴获。只有3艘XXIII型潜艇因被编 入英国海军及挪威海军而保留到战后,分别是U-2326、U-2353和U-4706号。XXI与XXIII 型潜艇为数不多的几次战例显示了电动潜艇的突出性能,新型潜艇的出现终于打破了盟军自 1943年以来依靠水面搜索建立起来的反潜优势,事实上直到大战结束时盟军尚无有效方法 应对来自上述两种潜艇的威胁。通常人们认为,如果XXI型潜艇早出现两年,将使盟军的 海上交通线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甚至改变战争的历程。但自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