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 (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79631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一的听众 (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 (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 (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 (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唯一的听众 (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一的听众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一的听众 (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精神和语言和谐共生,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课前准备】

2、搜索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简单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质疑激趣 (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她对音乐有着执著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总会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经是一个音乐白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这节课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走入那清晨,走近那神秘的唯一听众 【设计意图】 制造悬念,导入新课,既激发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的“愤”和“悱”的状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

3、生字正音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理解词义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 2读了课文,这位神秘的唯一听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把课题补充完整 唯一的听众 【设计意图】 抓住开题后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同时,紧承线索,着眼整体,学生在潜心地读文、思考的基础上,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分享的同时获得了探究的快乐,又对全文有了整体上的认识 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 (一)显然同学们都对这位神秘的的听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那么,接下去我们不妨再次走入课文,抓住描写她的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好好去品茗,更深层地去感受这位唯一

4、听众高尚的人格魅力最好做个简单批注 (二) 重点交流: 板块一:抓三次对话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 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点拨: 1 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2 她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3 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用心良苦?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委婉地提出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激励我持之以恒地练下去 4 朗读指导:你能想象出老妇人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

5、什么语气? 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人格 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体会出老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我琴艺上的长进,另一方面又勉励我要不断的努力一老一少在音乐的流淌中相互给予快乐,融洽温和 板块链接:在老教授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同样在人物的神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不言而语的点点滴滴(两个板块之间应顺学而导) 板块二:抓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 平静的后面往往蕴涵着不一样的思想同学们,你们能读

6、懂老妇人三次平静的神情后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吗?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一位优雅的很有气度的长者,平静的神情仿佛告诉我她并没有因为我拉锯般的琴声所惊扰,平静的眼神充满着包容与友善,让我羞愧、惊慌的心也很快地平静下来 以后,每天清楚,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平静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默默的关心中让我对自己有了自信每天如一日,真诚可鉴 我也常常会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 引导点拨:为什么“我”觉

7、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2 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的努力 3 指导朗读:就这样,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音乐,温馨的感觉中,你能把这样的温情留驻心头吗? 【设计意图】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去品读,在朗读、体味中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沮丧 羞愧 兴奋 尽心尽力 洋溢 抱歉 割舍 二、 继续研读文本,了解我的成长历程 1 正因为老教授孜孜不诲的教导、默默无闻的关切,我的学琴经历了这么一个难忘的过程,请你利用刚才听写本上的词语说一说 【

8、设计意图】 大胆地剪裁,把原有的阅读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 2 在这个过程中,哪一幕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自己最深情的朗读告诉大家,与人分享 3 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我这位老太太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我才如梦初醒,此时我明白了 说话练习,分层要求:我明白了 也明白了 更明白了 【设计意图】 大线条的设计打破了循规蹈矩的串讲,融说话、朗读、理解、归纳于一体,力求简洁高效 4 (机动)第二天,我又一次来到小树林,而我唯一的听众也已经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你能假想这一幕吗?请你试着用上“平静地望着我

9、”,用最吻合的语言把这一幕写下来(背景音乐:小提琴曲)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写话或许有些难度,但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设置模仿作为中介环节,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创造境界,使学生一步一步登上习得言语表达经验的台阶 三、 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1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那时的我总是那么的 ,为什么?(或许有着成功的喜悦,或许有着感恩的思绪,或许有着) ()不管如

10、何,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为什么? 四、 就这样一位高尚的老人,就这样一位“不教而教”的师者,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名言诗句来赞美她? 五、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如果说本篇课文是以事件的结果倒溯展开教学,那么结课部分则是回归起点,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六、作业 1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2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设计】 耳朵聋 用心听 平静地望 望 唯一的听众教后反思 唯一的听众一文主要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

11、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六年的阅读经验了,尤其本组课文已经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的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地过程中也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12、但在这点上,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不透,没能按预期达到教学效果。也导致课堂上对学法的指导这环节,显得欠缺灵活,把握不准,今后有待加强。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在朗读形式上,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学生的朗读缺乏信心,导致整节课只单纯地运用了齐读和配乐读,但

13、明显能感到学生朗读的太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老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原有的朗读水平并不应该成为这节训练学生朗读感悟的障碍,在这里我只考虑了老师的感受而没有充分为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而舍弃公开课的“花架子”。以后在阅读感悟文章时还是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管他读的水平如何,毕竟是在拓展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给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

14、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我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我指出了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但整个课堂教学形成“挤牙膏式”,变成师生的问答式,而且几乎所有的理解都是在老师的一个个的问题罗列出来的,学生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顽症,没能在40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