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7872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两对半检查 目前,乙型肝炎标志物包括了很多项指标,各项指标的意义又错综复杂,难以搞清;这些指标组合成许多的阳性模式,常使病人感到困惑。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方法,将化验单对照一下下面的简表,就能知道化验单的临床意义:(1) HBsAg+ 慢性表面抗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2) HBsAg+HBeAg+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3) HBsAg+HBeAg+HBcAb+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4) HBsAg+HBcAb+急慢性乙肝,具传染性(5) HBsAg+HBeAb+HBcAb+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6) HBcAb+ 乙肝核心抗体隐性携带,有乙肝既往感染史(7) HBeAb

2、+HBcAb+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8) HBsAb+HBeAb+HBcAb+ 乙肝恢复期,具备免疫力(9) HBsAb+ 接种疫苗,乙肝恢复,具备免疫力(10) HBsAg+HBeAb+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11) HBsAg+HBeAg+HBeAb+HBcAb+ 急性乙肝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12) HBsAg+HBeAb+ 乙肝感染后已恢复1.2 转氨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检查是肝炎病人非常敏感的指标。通常检查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俗称谷丙转氨酶,简称ALT,以前称GPT)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俗称谷草转氨酶,简称AST,以前称GOT)。转氨酶越高一般反映肝细

3、胞受损的程度越严重,并从某种程度上提示病情的轻重和愈后。一般来说,在肝炎的潜伏期末,酶活力就已开始升高,往往是最早出现异常的肝功能指标。在病程发展到严重时,酶活力也达到高峰,且ALT值、AST值常常明显升高。尤其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时,ALT升高更为明显。有人比较了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36种酶,认为ALT最为灵敏,最有诊断价值。当病情好转时,血清转氨酶活力也随之下降。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转氨酶活力下降相对较缓慢。因此,转氨酶的升高一般可反映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但对于重症肝炎的病人,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肝细胞就会大量坏死,而使肝脏产生转氨酶的能力丧失了,这时血液中的转氨酶浓度就有可能比原来测得

4、的值反而下降了,但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继续升高。临床上把这种黄疸持续升高而转氨酶先高后低的现象,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正在恶化。2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他人。2.1 经血传播 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2.2 母婴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2.3 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病人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2.4 性接触传播 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

5、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2.5 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2.6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而传播乙型肝炎。3 乙肝预防环节3.1 控制传染源3.1.1 病人的隔离 急性乙肝病人的隔离期最好至HBsAg转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分别按病毒携带者管理。3.1.2 携带者的管理 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阳性者应禁止献血和从事托幼工作。3.2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

6、液和体液的传播。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不得使用。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针灸针,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高压或煮沸消毒。不耐热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浸泡2h消毒。漱洗用具要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3.3 保护易感人群3.3.1 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识 乙型肝炎疫苗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由酵母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出来,所以不会沾染其他病毒和病菌。疫苗注射入人体后能够刺激身体产生抵抗乙型肝炎的抗体。疫苗一共需要注射3次,第1和第2次相隔1个月,第2和第3次相隔5个月。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位置疼痛。少数会有轻微发烧。依时接受3次疫苗注射

7、后,大约90%95%的人可以产生长期的免疫力,研究显示这些人日后即使抗体水平下降,亦无需再加强。因为免疫系统的记忆细胞,可以对入侵的乙型肝炎病毒作出即时反应,生产大量的抗体,抵抗乙型肝炎病毒。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后,每隔35年加强1次。3.3.2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度流行的地方,注射疫苗可以避免感染,预防肝炎后遗症如肝硬化及肝癌。以下人群应该接受疫苗注射:(1)带病毒者的家人及性伴侣;(2)注射毒品的人;(3)经常接受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人;(4)洗肾的人;(5)工作上需要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医护人员;(6)刚出生的婴儿。凡HBsAg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都应在分娩后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8、注射3次后保护率约为80%。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同时,如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AVIgG(HBIG)注射,可提高保护率至95%。HBIG也适用于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通常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很少有过敏情况出现,大概六十万次接种有一次。病症包括:皮肤出疹,气促甚至休克。如果在第1次接种后产生过敏症状,就应停止其注射。乙肝发病率虽然较高,但不必恐慌,只要注意预防,不注射毒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采取有效措施,乙肝不仅可防,而且可治。作者单位: 1 442000湖北十堰,十堰市柳林中学医务室2 442000湖北十堰,十堰市太和医院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

9、炎表面抗体(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s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5种。其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如下: 1、HBsAg阳性,即表抗阳性,其他皆为阴性,可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或为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 2、HBsAg及HBeAg两项阳性,其它三项阴性:见于急性乙肝早期,具极强的传染性。 3、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b及HBeAb阴性,俗称“大三阳”。为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HBsAg、HBeAb、HBcAb阳性,而HBsAb、HBeAb阴性,俗称“小三阳”。为急性或慢性乙肝,但传染性较弱。 5、

10、HBcAb阳性,其它四项阴性者,为HBcAg隐性携带者或窗口期,或具有乙肝病毒既往感染史。 6、HBeAg、HBcAb阳性,其它三项阴性者,为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有既往感染乙肝史。 7、HBeAg、HBeAb、HBcAb阳性,另二项阴性者,为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8、HBsAb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者,为乙肝感染后康复,或为乙肝疫苗接种者,已有免疫力。 9、五项检测均为阴性,为非乙肝感染者。 10、HBsAb、HBeAb阳性,共余三项阴性,为慢性乙肝表抗携带者,或为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易转阴。 11、HBsAb、HBeAb阳性,HBsAg、HBeAg、HBcAb阴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 12、H

11、BsAg、HBsAb阳性,其余三项阴性:乙肝亚临床感染早期或不同乙肝病毒亚型第二次感染。 13、除HBsAb阴性外,余四项皆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或为慢性HBsAg携带者。 14、除HBeAg阴性外,余四项皆阳性:为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是什么意思?上述各项均需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三、丙型肝炎抗体测定:正常为阴性。阳性显示丙肝存在。若抗丙肝IgM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时,预示转为慢性丙肝可能性较小。 四、丁型肝炎抗体测定:用于丁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丁肝抗体仅见于乙肝表抗体阳性患者。 五、戊肝抗体及康肝抗体

12、测定:正常时两者均为阴性,若阳性时分别显示为戊型肝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6、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注射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有哪些?疫苗按规定时间接种了3次,但几个月后复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

13、俗称两对半),疫苗没有产生效果-乙肝表面抗体始终不产生。为此,有不少人感到疑惑和恐惧。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比较复杂,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检测方法不精确:实际已产生抗体,但因检测方法不精确而致结果阴性。这时应当用最灵敏的方法,如酶联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来重新检测。因为有的地方检测方法不先进或不灵敏而得出假阴性结果。(2)、免疫反应太弱: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太弱,只产生微量的抗体,以至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仍未能发现表面抗体的踪迹。这时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次。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药物,如猪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认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3)、已发

14、生隐匿性感染:如按规定时间接种后仍不产生表面抗体,则可应用PCR(体外核酸扩增技术)方法检测被接种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因为,有少数病人实际上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量很少,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者乙肝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另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这些病人虽然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产生免疫反应而机体呈免疫耐受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表面抗体。或可检测其他肝病毒标志物,如核心抗体(抗HBc)、e抗体、e抗原等是否为阳性。如果为阳性则说明感染了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可能不会产生抗-HBs。(4)

15、、有乙肝家族史:或经常和乙肝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乙肝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极高,有一些成员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隐匿状态。乙肝患者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大部分乙肝病毒的传播。但是,即便是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仍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这可能与母体孕期宫内感染乙肝病毒和遗传因素有关。对此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肝功能变化至关重要。(5)、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类似情况的人不易产生抗体,如晚期肾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感染者等。(6)、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变化,可使乙肝疫苗无法发挥作用。另外,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有所不同。亚型种类有多种,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的病毒亚型而设,所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亚型,如果是较为罕见的病毒亚型,乙肝疫苗也不会有保护作用。(7)、另外部分人即使接种全程乙肝疫苗,也有5%10%接种者不产生乙肝抗体或只产生低滴度的抗体,对这些无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