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78303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主干知识(必背)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发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原理总:主观能动性的发

2、挥受客观因素和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分一: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原理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此点可分为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两个要点来运用)分二: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逐步增强,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包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

3、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取得更大的成绩。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此原理亦为唯物论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或可表述为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4、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密不可分,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区别: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作用不同: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

5、更好地指导实践。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6、认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7、认识的根本任务本质和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根本性的东西,人们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高一级的认识,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6、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8、认识的辩证过程原理原理内容: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了。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我们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对把认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浅尝辄止。9、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

7、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反对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10、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二者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二、其他重要知识(熟悉、理解)1、如何把握认识的概念含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逻辑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的表现:教材第3页。2

8、、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含义、特点和表现。教材第4页。3、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材第7页。4、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含义。教材第1415页。5、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及其地位、作用。教材第17页至19页。6、理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教材第18至19页。7、分析、综合的含义、作用及要求。注意系统综合。教材第27至29页。8、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教材第30页。9、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作用、要求、如何培养。教材第31页至33页。10、知识创新及其作用。教材第32页至33页。11、创新的哲学依据、意义及办法。资料19至20页。第八课自觉投身社

9、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一、主干知识(必背)1、实践及其特征原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实践的物质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可以拆开使用)2、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参加实践。(说明: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可单独使用)3、实践与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10、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哲学依据: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之所以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是因为,一方面,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科学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相符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怎样做到理论

11、和实践相结合:首先必须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关键是要把握、领会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精髓。其次,要把科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何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点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5、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生产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生产实践

12、和生产劳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改革,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适时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原理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

13、全面进步。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科学实验的作用,把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二、其他重要知识(熟悉、理解)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教材展开论证体系)2、获得知识的两个途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或向他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参加实践,又要善于学习书本知识,把读书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教材第13页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教材第12页3。、实践为什么能够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如何检验?教材第12412页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形式:三种基本形式及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