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782076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生晓梦制作双击可修改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 际,特制定本规定。二、危险源的概念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2、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4、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 过程。三、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存在状态、时态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2)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

2、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3)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 态。2、危险源辨识类型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 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3、危险化学品的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进行辨识。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附件1中的表1与表2中规定的临界量即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 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 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 为重大危险源。B单兀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

3、多品种时,贝V按公式(1)计算,若满足公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iQinZi =1式中:q1, q2, .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存在量,单位为t ;Q1, 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t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表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叠氮化钡0.5叠氮化铅0.5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雷酸汞0.5二硝基苯甲醚5三硝基甲苯5硝化甘油1硝化纤维素10硝酸铵(含可燃物0.2%)5易燃气体丁二烯5二甲醚50甲烷、天然气50氯乙烯50氢5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一甲胺5乙炔1乙烯50毒性气体氨10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二氟化

4、氧1二氧化氮1一氧化硫20氟1光气0.3环氧乙烷10甲醛(含量 90%5磷化氢1硫化氢5氯化氢20氯5煤气(CO 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砷化三氢(胂)1锑化氢1硒化氢1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溴甲烷10易燃液体苯50苯乙烯500丙酮500易燃液体丙烯腈50二硫化碳50环已烷500环氧丙烷10甲苯500甲醇500汽油200乙醇500乙醚10乙酸乙酯500正已烷500易于自燃的物黄磷50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质严甘冷口 烷铝1戊硼烷1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电石100钾1钠10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100过氧化钾20过氧化钠20氯酸钾100氯酸钠100硝酸(发红烟的

5、)20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硝酸铵(含可燃物w 0.2%)300硝酸铵基化肥1000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含量60%10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10毒性物质丙酮合氰化物20丙烯醛20氟化氢1环氧氯丙烷(3-氯-1 , 2-环氧丙烷)20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甲苯二异氰酸酯100氯化硫1氰化氢1三氧化硫75烯丙胺20溴20乙撑亚胺20异氰酸甲酯0.754、锅炉的辨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1)蒸汽锅炉单台额定蒸汽压力大于等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2)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 120C,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 14

6、MW/5、压力管道的辨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 长输管道 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 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300mm勺管道。(2) 使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00mm(3) 工业管道 送GBZ-230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不含煤气), 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00mm勺管道;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800mm勺煤 气管道; 送GBZ-230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 甲类可燃液体介质(包括液化烃

7、),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00mm设计压力大于等于4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气体、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100mm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4MPa设计温度大于等于 400C的管道。6、压力容器的辨识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盛装易燃易爆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O.IMPa,且PV 大于等于1OOMPa m3的压力容器。生产经营单位内所有危险性建筑物内的各种危险物品按公式(一)计算,若满足公式(一),则定为重大危险源。、n qi彳1i = 1 Qi()式中:q1, q2, .qn每 种危险物品的头际存在量,单位为t ;Q

8、1, 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t(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见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表)7、危险源辨识准备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对参加辨识的员工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的基本情况,了解法律 法规对本单位、本项目安全具体要求;资料准备齐全。8危险源辨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工艺存在的职业危害:通过分析工艺构成,了解产生有害因素 的作业源点及其散发有害因素的性质、特征等情况。工艺的特点不 同,所产生的职业危害也有很大差别。作业方式存在的

9、危害:在接触同类有害环境(物质)因素条件 下,作业方式对职业危害的风险度有很大影响,我们应尽量考虑使 用危害因素较少的作业方式,并给作业人员配备专用劳动保护用品, 以减少对人员的危害。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同一种作业方式下,由于 采用的物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差别颇大。一方面要 识别危害因素的类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另一 方面要识别各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分布特性、扩散特点、成份、 浓度或强度等。此外,还应分析危害因素产生及变化的原因,以便 制定防护对策。作业人员接触有害因素的频率或时间:在生产方式类似,环境 因素(物质)相同的条件下,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主要取

10、决于工人 接触的时间。劳动组织:有些危害是由于劳动组织不合理引起的,如作业时 间过长。通过劳动组织还可了解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情况, 如接触尘毒的人群数量、性别特征、年龄结构、行为特征等。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识别防护设施配置情况,是否配置有劳动 卫生防护设备、实施通风、除尘、净化、噪声治理等;防护设施运 行情况,如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运行参数如何;防护效果,如集 尘、防护罩是否完好有效,闸板是否灵活可靠无泄漏,净化效果、 噪声消除、隔离是否有效等。要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产一 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查隐患、找问题,不仅可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 加深入,同时还可使广大员工通过

11、辨识受到培训和教育,为下一步 运行奠定良好基础。要克服“重安全、轻健康”的倾向,注意识别噪声、粉尘、烟 气、辐射等给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危险因素。要围绕本组织的产品作业活动逐道工序进行辨识,以防遗漏。 同时,不仅要识别正常情况,还要识别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潜 在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的环境 因素等。除辨识本组织的危险源外,还要辨识在本组织控制区域内劳务 供方、相关方和访问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四、危险源分类1、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 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类型危险物的产生、储存危险物物体打击产生

12、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起重伤害起重、提升机械被吊起的重物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灼烫热源设备、加热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火灾可燃物火焰、烟气高处坠落高度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装置人体坍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边坡土 (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冒顶片帮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565顶板、两帮围岩放炮、火药爆炸炸药瓦斯爆炸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锅炉爆炸锅炉蒸汽压力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部容纳物淹溺江、

13、河、湖、海、池塘、洪水、水储水容器中毒窒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 即必须控制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地控制能 量,防止能量意外地释放。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 措施并不存在。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 措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约束、限制能量 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 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安全工作中涉及人的因素问题时,有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 接导致事故发生。例如,不断开电源就带电修理电气线路等而发生 触电事故等。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例如, 合错了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带电;误开阀门使有害气体泄放等。不 安全行为、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 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因素问题, 进而导致事故。 例如,超载起吊重物造成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事故。物的因素问题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 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状态。例如没有防护装置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等。在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