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77927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孩子学者商量-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引导孩子学着商量案情: 放学了,孩子们都接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豆豆和果果还没有走,看着他们焦急的样子,我问:“你们想不想用电脑学画画?”听了我的话,他们俩跑到我面前都挤在电脑前,都抢着说:“我想画,我想画。”可一台电脑只能由一个孩子来操作,果果向我求救,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解决,于是就说:“这个问题挺让老师伤脑筋的,到底由谁先来玩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的?” 果果,看看我,又看看豆豆,“那我让豆豆先玩吧,我们是好朋友,应该让着对方的,我先看他玩。豆豆也同意了,于是豆豆开始操作电脑,果果在旁边看,豆豆也很自觉,玩了一会儿就让开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案析:这种同伴间挣

2、抢的现象在一日活动中会经常出现,如果在孩子一求救,老师就出面解决,决定由谁先玩的话,我想孩子们表面上肯定会同意,但心里总会有些不服气,而且也不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于是,老师以一两拨千斤的话语先安抚孩子们的情绪,然后再引导他们学着商量,这样既可以增进孩子的协商能力,又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2:成功从鼓励中来案情: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开始尝试练习跳绳了,琦琦正在尝试练习分解动作,摇绳、双脚跳起,这时送她入园未离开的妈妈看见了,就用手指着她说:“你看人家跳得多好,你怎么还不会跳,快跟她学学!”说完,琦琦更显得手忙脚乱。一会儿晨练结束了,她无精打采的收起跳绳,整个上午她一直闷闷不乐,户外

3、活动时也没有再练习跳绳。看到这种情况,我想这一定是由于早上她妈妈的做法不对,让她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孩子处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怎能学会跳绳呢?想到这儿,我决定找她妈妈谈一谈。傍晚离园时,我对她妈妈说:“早上你说完后,她就再没有练过跳绳。”“她会作气呢?”琦琦妈妈直率地说。其实,她学东西很快,练跳绳时特别认真,现在几个分解动作已经练熟了,只差一点儿就能连起来跳了,你那么一说,她就不练了。她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是的,我太心急了,现在怎么办呢?”我建议她:加强练习的次数,可用比赛形式与孩子比一比,看谁先学会跳绳,谁跳得多,增强她尝试练习的兴趣。妈妈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以后几天中,琦琦对我说:

4、“老师,我要赶快练习跳绳,争取超过妈妈。”平时晨间活动中,都可看到她练习跳绳的身影。几天过后,刘安其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会跳绳了,你看。”边说边轻松地跳了起来。案析: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进行家园配合教育。我们都知道,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别人,常常将自己孩子的表现和别的孩子做横向比较,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态度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当我发现家长的教育问题后,耐心地做家长工作,使家长认识到自己不良的教育心态与方式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效果。只要家长教育心态正确,积极配合,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游戏中积极有效的互动除了要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外,还需要教师善于转变角色。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以

5、“协助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减弱时,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时,教师以“鼓励者”的角色发起;当幼儿对游戏的方式提出建议时,教师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发起主动互动。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保持最佳状态并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的互动,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的呼应。刘丽萍案例分析3:学会分享案情:黄浩宸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兴地玩着。突然罗烨尧走过来说也要玩。黄浩宸不想给,两人争夺起来

6、。老师看见了说:“我看谁是谦让的好孩子!”黄浩宸极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给了罗烨尧以胜利者的姿态玩去了。黄浩宸则无可奈何去玩别的玩具。 案析:看这黄浩宸无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仅思考刚才的做法: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应当发自内心呢?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但像黄浩宸这样的谦让究竟叫不叫谦让?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分享对于幼儿来说,仅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而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然而在人们对知识、对

7、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刘丽萍案例分析4: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案情:我班元元有些“攻击性”行为,有时表现是在户外活动时。我班幼儿做操都要求踩在一个小圆点上,每次他踩在自己的点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幼儿踩在他的点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经常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幼儿,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会笑得很高兴。元元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幼儿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幼儿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总是很炫耀地朝其他幼儿“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案析: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对幼儿采取溺爱的教养方式,那么娇宠和放纵会导致幼儿为所欲为。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应更多的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会有心情浮躁的时候,但成人毕竟比幼儿有更丰富的认知能力和忍耐力,只有成人用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幼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刘丽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