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课堂.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77737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彩的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彩的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彩的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彩的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彩的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彩的课堂 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下的音乐课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 屈淼淼【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元化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分析与阐述,并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特点,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根据课标的音乐相关文化的要求,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法阐述音乐课堂应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与实践经验。【关键字】:多元化 音乐课堂 音乐相关文化 当今基础音乐教学应向综合性方向转变,学科综合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延伸,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应体现在,包括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

2、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课堂教学的事实过程中,综合这种思想应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软化边缘学科,改变课堂活动方式等措施。达到以课标为依据并以重视实际教学情况为前提,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下的音乐课堂这一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与什么教育能力培养,主要依托于美育课程。其中,音乐课时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培养艺术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首先,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单就音乐课的教

3、学而言,多元化的教育构想将不再重点考察学生对于歌词的记忆能力,曲调的模仿能力等等,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能够否自如的运用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或是提出见解,对已有观点做出评价。第二,多元化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老师将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地探究者和参与者。平日里枯燥的知识成了有趣的活动,一遍遍单调的重复成了一次次新的尝试与创作。第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当课堂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之后,评价模式和评价方向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课堂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评价的涉及面关了,评价也就相对合理了。最后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深化教育内容和课程改

4、革。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同时美育教育的地位也日益突出。课程改革中提出了:“音乐课的教育中心思想应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变。”课改中的意见与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采用多元化教育模式会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怎样使学生从多元化教育模式中受益?怎样使课堂逐渐生动起来?笔者做了大量的思考与实践。在一次次的授课过程中本人逐步总结经验,体会出:想要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多元化教育,那么必须让音乐的课堂教育模式多元化。所谓教育模式多元化的课堂是指: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单一的音乐技能培养,教学教法不再用陈旧的聆听或是演唱、模仿。

5、教师在授课中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注重教法的灵活应用,进行新的构思与转变。一、 音乐课堂内容中的多学科见的多层次渗透中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目前在授课中绝大多数教师还采用着“初听讲解分段聆听复听全曲”的模式进行。学生往往表现出“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拥有了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洞察能力等等。因此,在欣赏课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尝试放开思路,大胆探究,让音乐教学与姊妹艺术相互渗透。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名曲览胜,这一课中安排了国内外多首优秀的独奏与交响乐作品,旨在让学生对于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演奏形式进行了解和掌握。作品一,是

6、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作品月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印象派的音乐风格,应该怎样设计课堂流程,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内容由让课堂变的生动呢?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做了新的尝试:将美术与音乐结合。首先,引导学生在已知课题的前提下初听作品,并要求他们用一幅简笔画描绘自己心中的感受。学生在听过之后大多能画出一幅表达月光照着大地或月白风清的作品。接下来,用音乐与绘画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教师出示几幅美术作品,这几幅美术作品都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分别是:19实际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学校的

7、美术课程也恰好进行到了印象派作品欣赏的阶段,通过美术课相关知识的铺垫,在看完作品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三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的回答出:“印象派的美术作品富有诗意,美食朦胧的,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之后,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总结分段聆听。最后,在完整聆听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画面,让学生依照心中的感受,给前面所绘制的画面涂上颜色。笔者看到学生大多选择了色差不大,并且柔和的颜色给画面涂上了颜色。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向学生做出总结:“印象派的音乐起源于法国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流派。作品表达作曲家直接感受事物的印象。我们能听到德彪西的作

8、品旋律精致、细腻、飘渺如梦,这节课我们用绘画作品来为音乐作向导,用优美的旋律为你们的作品添上美丽的色彩。你们呢心中的那幅画面,因为美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变的真是灵动。”这节课在欣赏的过程上没有进行大的改动,但是却通过改变课堂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看、听、向、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在音乐课上得到除了“听到过这首作品”之外更多的收获。学生在这样课堂上对音乐的相关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音乐本身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二、 多种多样的教学构思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音乐课的很多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们参与实践的热情逐渐降低。那么在课堂上

9、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怎么样用精彩的实践活动让课堂丰富呢?八年级下册中的民乐奇葩这一课就对熟悉各民族的音乐风格与音乐节奏特点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求学生概括出几个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第二,要求学生参与表演活动。针对于概括民族音乐特点这一重点,笔者运用了听、看、练相结合的方式。听:让学生听一听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音乐作品。练:在练习的环节中出示一个连线题板,学生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从文字上总结各民族的民歌形式与特点。在第二个教学目标各民族音乐节奏特点的教学中,如果仅仅进行听和徒手击打的方式,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这节课上笔者选择了几段节奏特点明显的片段,并把节奏型总结出来,在学生熟悉节奏型的情况下,把

10、常见的民族特有打击乐器如:手鼓、铃鼓、木鱼、碰铃,发给各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学习小组依据自己对刚才的片段的感受并且合理运用各种打击乐器,自主创编和表演。在表演时一定要以演奏刚才总结出来的,这个民族音乐特有的节奏型为主。学生对于实践环节不再抗拒,而是在合作与探究的氛围下进行。在课程临近结束的时候笔者提出:1. 想一想:这些民族的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有怎样的作用?2. 找一找:还有哪些民族有自己特有的打击乐器?3. 做一做:尝试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制作出打击乐器。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也通过多种多样的环节树立了在多探究,多揣摩的思维习惯。如果按照以往的课程安排,学生就只能通过图片或

11、者是视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多元化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活动设计要符合:内容形式多元化,但又要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贯穿始终的原则。用多彩并且契合主题的活动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元化教育模式模式理念的学习与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对教师自身素质是一次重大挑战。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教师要理解音乐将朝着一种“多元并存,多级发展”的格局进行。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教育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丰富多样的文化观点和技能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吸收多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了解音乐极其姊妹艺术的内涵与联系。大胆地把相关知识进行分解与重组,打破原有知识体

12、系的框架,构建新的命题框架却要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并且尝试将课题向学科式转换。从纵向上把握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音乐的文化类型,风格特征。从横向上关照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音乐的文化类型,各种艺术形式与流派的发展动向。使音乐历史脉络清楚,衔接有序,音乐区域色块分明。让学生在整体上认识音乐现象,把握音乐的发展规律。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普尔赛说:“像诗是词汇的和声一样,音乐是音符的和声;像诗是散文和演说的升华一样,音乐是诗的升华。”我们的音乐教育课堂要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快乐,教育精彩”。这正说出了每位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心声。音乐课堂应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号召而不是发出一种指令。培养学生“终身化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社会。做到音乐教育多元化,学生音乐生活多元化。【参考文献】1. 金亚文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朱则平 廖应文 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3.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C】人民教育出版社4. 朱奕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实验报告【J】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十期5. 杜宏斌 引导学生探究音乐要素【J】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十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