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7682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尝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构造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尝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组活动时,查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争论、比拟讨论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漫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叙述经受,与大家沟通。 (新学问的学习是在原有学问建构的根

2、底上进展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存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育自己积存生活感悟生活的力量,盼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适宜的背景,以到达教材与生活,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识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 漫步的人有哪些? B漫步的季节呢? C. 漫步的地点? D漫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洁,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胜利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示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当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供应一个共同的平台。) 3沟通感受,把握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

3、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确定共性化的发觉。 (这问题比拟广泛,目的是盼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讨论文本: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讨论,文本本身始终是讨论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漫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缺乏道的一件事,在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觉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留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殊”。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寻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展比拟,发觉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

4、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漫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漫步。 归纳比拟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严肃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拟发觉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其次节:自主发觉句式比拟特别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觉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非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专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5、 (归纳的环节特别重要,它把对详细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熟悉。)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沟通。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觉的根底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拟特别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加,教师适当帮忙有疑问的小组,到肯定时候教师要提示小组准时总结,预备沟通。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局部,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局部文字。) 2班级沟通,共享发觉。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觉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6、。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终于、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渐渐地、稳稳地、认真 教师在沟通中适当引导。 (共享学生的发觉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信念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觉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觉与沟通中。) 四、拓展:强化发觉 1调用积存,向课外拓展。 沟通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非凡。由学生联想平常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日做出什么样的

7、选择,都将制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打算能转变历史。你们今日这个打算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情,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原文比拟,推动讨论。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争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争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肯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依据学习状况打算是学生个体独立思索还是小组争论沟通。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公平端详的意识,、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觉,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留意场合,

8、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根底上,再追求共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当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拟:验证发觉。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拟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讨论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缘由。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拟是讨论性学习常常用到的方法,(漫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拟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固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讨论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展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