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15).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76756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 (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 (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 (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 (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 (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 (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 (15).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晨间活动体育游戏活动教师:李园园 一、案例描述: 晨间体育活动开始了,活动前我要求孩子们在指定的区域玩游戏,如玩圈的和玩布制玩具的小朋友在塑料跑道上玩,跳绳的在中间。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布条、飞盘、塑料圈和跳绳开始玩游戏,不一会儿我发现孩子们不仅没有在规定的区域玩,甚至有了打闹行为,一会儿争抢玩具,一会儿又是告状:XX小朋友把我打了, xx小朋友把我撞了,一眼望去都是孩子们无休止的疯跑、打闹,孩子们乱成一团,怎么叫停都停不下来。 二、分析 晨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是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练中玩,鼓励幼儿大胆尝

2、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一) 教师观念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晨间体育活动就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幼儿冲突的裁判者。而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并进行适时的引导。(二)材料的问题1、材料较单一、种类少,不能满足孩子身体锻炼的需要。第一、在提供的材料中只有布制玩具、塑料圈以及跳绳三类,其中圈只有6个,布制玩具也很少,大部分孩子对跳绳不感兴趣,因此出现争抢打闹现象。第二、所提供的材料,不能满足孩子跑、平衡、投掷、钻爬

3、能力发展的需要。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孩子的能力与水平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晨间体育活动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以及能力与水平的差异有计划、有层次的投放,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都得到健康的发展。3、没有深入挖掘材料的玩法,孩子们玩法单一,兴趣渐失。孩子们对游戏材料只有单一的玩法,如孩子们玩圈除了跳圈还是跳圈,跳绳除了跳还是跳,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或游戏感

4、兴趣他们就会保持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三)教师的指导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使用材料,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当发现幼儿对某一材料的某一玩法兴趣减弱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以保持孩子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而在活动中我没有对幼儿的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也没有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具体的评价,幼儿对游戏材料不知怎样玩或只能进行单一的玩法。三、对策与思考(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1、材料太单一,种类少,针对这个问题,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材料外,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废旧材料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且实用性强的游戏

5、材料,如纸球(用于赶小猪、抛接球等)、纸棒(跳小河、跨栏等)、塑料袋(作袋鼠跳、划船等)、易拉罐(绑成梅花桩)等,保证幼儿玩的材料,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得到提高。2、充分挖掘材料的玩法,保持幼儿的兴趣。随着幼儿能力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材料的玩法,不断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有计划的开展一物多玩的游戏,让幼儿探索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玩法 二一四年十一月【案例分析】蜈蚣竞走教师:薛晓静 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游戏,而大班的幼儿更喜欢玩竞赛性游戏。在游戏中,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有的孩子

6、紧张得小心翼翼,有的激动得面红耳赤,有的输了还会哭鼻子。看着他们那活泼可爱、幼稚天真的举动,我也仿佛找回了童年的时光。 今天,我带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蜈蚣竞走”。就是在两块扳子上钉上一些带子,像是一双大木鞋,几个人共同穿上,后面的人扶着前面的人一起抬脚走,步调要一致,就像长长的蜈蚣爬一样。像往常一样,在玩之前我交待了游戏的名称、玩法,还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就是说在大家一齐“走”的时候步调要一致,只有这样“蜈蚣”才能走得好,走得快。 游戏开始时,我先请两名幼儿给大家演示一遍。由于这两名幼儿是班上能力较强的孩子,所以,他们走得很好,还博得了小朋友们的掌声。“真好玩!”底下有些幼儿开始跃

7、跃欲试了。于是,我先请了那些认为“太简单”的小朋友,又请了几个举手的其他孩子每组两名先走走看。只听见有的小朋友告诉自己的伙伴说:“咱俩先迈右腿。”结果这几只小“蜈蚣”走得还蛮像样的。我接着说:“小蜈蚣长大了,要变成大蜈蚣了,怎么班呢?”小朋友们踊跃地说:“再多加几个人吧。”这回每个“大蜈蚣”都由六七名幼儿组成。孩子们可高兴了。我喊:“预备开始!”这下可热闹了,“蜈蚣们”怎么也走不出去了,还有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家开始着急了,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他踢我了。”有的说:“老师,他走得太慢了。”于是,我赶紧追问:“你们迈了同一条腿吗?”“是呀!可是怎么还不齐呢?”我问:“那为什么两个人一起走的时候

8、却很齐呢?”王小峰说:“因为两个人走的时候,后面的小朋友能跟上前面的小朋友。可是人一多了就跟不上了,就乱了。”我赶紧说:“想个什么办法使人多也能走开呢?”一个小朋友说:“让老师喊口令。”我说:“那好,咱们试一试。”果然,在我有节奏的口令声中,两条“大蜈蚣”走得整整齐齐,同时到达了终点。这时,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你喊口令我们走得都一样了,分不出谁赢谁输了。”我说:“好,这回你们自己来喊,由谁喊、怎么喊,自己商量决定。”我把小朋友们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了一名小组长当“蜈蚣头”,然后“蜈蚣头”和“身体”们共同商量,决定怎样喊口令。 比赛开始了,每组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是由“蜈蚣头”喊“左、右、左、右”

9、,有的喊“一、二、一、二”,有的全体一起喊口令,还有的是“蜈蚣头”大声喊口令,其他做身体的“蜈蚣”们小声附和着。一条条“大蜈蚣”相继走到了终点。我真为他们的聪明而高兴! 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还不懂事,做师长的就要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出什么差错。细想想,一个小小的尝试换来的是思索、是比较,我们怎能不给予必要的支持呢!活动评析: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幼儿体育活动案例。教师的引导、提问既适时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每个问题就像是给幼儿铺就的一个台阶。活动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赵老师让幼儿充分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了交往、合作这种组织游戏的方式是我们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们自由体验的机会,但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二一四年十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