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765677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详细脉络重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健康一. 健康的意义健康是一种让我们实现全部潜能的生活能力二. 健康的内容“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三. 健康的结构(一)健康-疾病统一1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它的提出标志着对疾 病的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二)健康中的身心关系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 更高水平的追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四

2、. 健康的测量(一)健康水平的一般评价标准1. 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 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2. 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评价个体健康主要是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 力水平如何等;主要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查等手段进行测量(二)生活质量及其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使健康测量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人们开始重 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它不仅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 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个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

3、的因素(三)健康成分测量的新框架ICFICF是对健康成分进行测量的新框架。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理论的核 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即环境和个人因素)间交互作用 和复杂联系的结果。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 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节 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一. 早期疾病的超自然/魔法理论颅骨钻孔术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宗教仪式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他对疾病的一些论述,使人们摆脱了神秘主义的魔法理论,从 物

4、质化的角度来理解疾病(一)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1. 对癫痫的物质化解释2. 瘴气理论(二)体液学说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是疾病最早的系统性理论,是疾病的物质理论,是经验主义与 自然主义的体现疾病的“自然哲学阶段”三. 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四. 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五. 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贡献:利用疫苗征服了许多感染性疾病;发明抗生素,对抗细菌性感染;对于基因图谱的研 究,更是希望从根本上预防和干预各种遗传性的疾病不足:简单地认为个体只要没有细胞损害或生理病理改变就是健康,只考虑生物学上的变化; 关心的只是病痛而非真正的健康,关心延长生命的数量而非提升质量;强调治疗而非预

5、防保 健【21世纪的医学的新走向(8)】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 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 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 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等 等。这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 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第二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界定一. 健康心理学的确立1978年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批准健康心理学称为APA的第38分支二健康

6、心理学的目标(一)科学研究特定疾病的病因或缘起,及它们的病因学(二)增进健康(三)防治疾病(四)促进公众健康政策,改善健康保障体系三.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及分析健康心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并用此消除消极的行 为,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四. 健康心理学者的主要工作范畴(一)研究1. 识别影响健康维护或增加疾病危险的心理过程2. 有关健康心理学的教育和干预角色问题3. 对于预、治疗的直接评估问题(二)教学1. 在各类医学、护理和公共卫生学校的教室中2. 在各种社区保健机构3. 深入政府机构,为政府进行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三)应用1.

7、直接的干预服务2间接的咨询服务五. 健康心理学的未来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一. 从“正常死亡”到“非正常死亡”对非正常死亡的关注,突出了心理社会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意义,有 利于预防为主,尤其是防止年轻人死亡的医疗保健政策的制定二. 从“治疗”到“预防”,从“疾病”到“健康”(一)三级预防1. 初级预防健康习惯,防患于未然2. 二级预防疾病早期,早发现、早治疗3. 三级预防限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防止复发,减少某一疾病的残留影响(二)妨碍预防的因素1. 主观方面 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 情绪上的防御性、低效能感和无奈(讳疾忌医) 行为上的放任、功利性和惰性2. 客观方面

8、 医疗体系不完善 社会团体的利益牵制 公众意识和公共设施的缺位三. 从“牛理因素”到“牛理心理社会因素”病人角色的三层属性:客观症状,疾病;主观不适,病感;难以履行社会责任,病患(一)BPS模式的内涵“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相结合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了解不 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解释,还包括了解病人、病人所处的环境和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 体系,即它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还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环境和人在生存 过程中所依赖的外环境(二)BPS模式的意义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将注意力从“疾病”转向“病人”开始把人看成一个多元素、多层次、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完整统一

9、体1. 提咼了健康的标准2. 改变了医患关系3. 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4. 拓展了治疗方式(三)BPS模式中三因素的互动机制(四)BPS模式的应用和发展1. 患者评价表PEG2. 整体健康模式有关健康服务的新范式四. 毕生发展的观点1. 不同年龄的疾病谱和死亡谱是不同的2. 不同年龄对相同疾病的耐受力和恢复力不同3. 不同年龄的预防目标和干预重点不同4. 不同年龄对疾病的认知与态度不同 第三节健康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一. 心身医学心身医学着重探讨心身疾病的心理学机制及心理干预方法;而健康心理学着重于探讨健康行 为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二.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侧重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

10、究的对象主要是病人,着重探讨疾病 的防治问题;而健康心理学把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对象更 多的是健康的人,更侧重于应用心理科学方法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临床心理学二者均属于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基础相同,从事的工作部分重叠。但临床心理学研究对象 主要是有心理问题的人,更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的躯体化,更侧重三级预防,主要在医 院的精神科;而健康心理学侧重于健康人群和躯体疾病病人,主要集中在身体的完满或疾病, 关注“治于未病”应该是所有医生、护士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四. 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工作是其组成部分,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五. 心理卫牛在健康心理学中,

11、心理学是一种视角,一种研究和干预健康问题的取向;而在心理卫生领域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就是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身第四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二. 流行病学方法(_)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变量1. 死亡率:是一段时期内人口中的死亡比率2.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3. 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内的流行4. 流行率:现患率或患病率,是指某一时期内某种疾病存在的数量与同期观察人口数的比 率5. 相对危险RR:是对某一标记特征与疾病的联系的测量,是具有某种危险因素的人的发 病率与不具有某种危险因素的人的发病率的比例。只只=疾病在暴露组的发生率

12、/疾病在非 暴露组的发生率(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式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1. 现况研究(描述性)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 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称为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 查2. 生态学研究(描述性)也称对比调查研究,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分为生态 比较研究和生态趋势研究3.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现在确诊的、患有拟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选择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 个

13、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等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是一种回 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4. 队列研究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 的时间,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情况,计算并计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又译为 定群研究,也称随访研究或发病率研究5.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在已知某疾病的流行过程、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用数学表达式 定量地阐述流行过程的特征,并以实际的流行过程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建立了流行过程的 理论,并促进流行机制和理论的发展第五节健康心理学在中国一. 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一)个性与健康(

14、二)情绪与健康(三)生活方式与健康顺应天地,节制有度,动静适宜(四)“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叶天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五)整体观念1. 人体本身的统一性2. 天人合一1(六)辨证论治“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二. 中国健康心理学现状中国的健康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个性、情绪、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治未病”的预防 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健康心理学思想在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及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 中都有体现。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的健康心理学才刚刚起步 第三章 健康行为、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第一节行为与健康一. 相关概念(一)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人们为了增强或保持健

15、康状态所采取的行为(二)健康习惯健康习惯是与健康行为有关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常常下意识地自动 表现出来(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个体所做的影响健康的各种决定的总和(四)危险行为危险行为是与健康行为相对的,是有损于当前或未来健康的行为二. 健康行为的意义1. 可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死亡率2. 能起到延缓死亡时间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个人寿命和人口的平均寿命3. 可以推迟慢性疾病所致的并发症4. 成功的行为矫治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从而缩减大量用于健康和行为方面 的费用三. 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一)教育呼吁理论如果人们获得了正确的信息,他们将会改变他们的健康习惯(二)健康信念模式人们是否进行预防疾病的行为,直接取决于他们所做的两个判断:一个是评估自己对特定健 康问题所感受到的威胁;另一个则是对采取预防行动的好处和障碍进行衡量(三)计划行为理论关于某种特定行为的态度、关于行为的主观标准和行为控制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