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75830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一中 林志强一、课标与现状的矛盾语文选修课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因此语文选修课上得好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它符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尤其是它符合不符合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总目标及选修课目标(尤其是选修课目标)所阐述的精神。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那么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呢,相信教师们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经研读得很熟了。简要地说: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具体地说: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2、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困难在于课标所述的目标基本上都是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换一句话说,都是很难直接地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亲密接触的目标,或者说那都是不同于数理化生史地政外等学科以内容为主的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较为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则不行,它往往不直接、具体地规定限制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结果的描述(即目标)与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这好比登山,登上山顶是既定的目标,选择什么方式登上山顶构成活动的内容。如果有人就住在山顶上,那么目标对他来说

3、,就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如果有人选择徒步攀岩,那么就需要做诸如挑选鞋子、熟练攀岩工具等工作;如果有人决意乘览车前往,那么就需要做与装载览车相应的一系列工作;如果有人想驾驶直升机降落到山顶,那么他所要做的工作就与前面几位有根本的不同。因此,达到这个目标该“教什么”,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混淆了目标与内容,模糊能力目标与内容目标,就会简单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等同于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这是典型的教教材,是十分错误的。因此要准确地弄清选修课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就要从对上述课程目标准确地描述中理出这些目标所涵盖的课程内容。首先,关于积累整合,课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4、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这些描述中能呈现为课程内容的,我的理解有:积累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训练语文能力,整合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关于感受鉴赏,课标是这样描述的: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

5、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这些描述中能呈现为课程内容的,我的理解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关于思考领悟,课标是这样描述的: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

6、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这些描述中能呈现为课程内容的,我的理解有: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关于应用拓展,课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

7、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些描述中能呈现为课程内容的,我的理解有: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关于发现创新,课标是这样描述的: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

8、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这些描述中能呈现为课程内容的,我的理解有: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整合上面的描述中所呈现的内容,大体有三个方面:1.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现代汉

9、语语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2.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3.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融汇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一个强调的是积累一定的知识,第二个强调的是掌握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第三个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发展。语言是很精练,但内容还是比较虚泛,要呈现为具体实用的尤其是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

10、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这些总目标,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要完成的。只是作为选修课,它要承担其中哪些目标或在此之外它还要完成那些完全属于自己的目标呢?因此我们要上好选修课,第二步是必须理解为什么要在高中开设语文选修课。课标指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很显然,之所以在高中开设语文选修课,是因为课程必须体现选择性,必须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课标精神的指导

11、下我们本应该这样上选修课:即我们所开设的选修课首先要具备可供学生选择的条件,也就是说学校应当允许在读的高中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在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框架内,任意选择自己想修习的课程,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可以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才可以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进行编排。正是鉴于此,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提供了这样一个开课方案(供参考): 高一4学段:必修模块1 必修模块2 必修模块3 必修模块4高二4学段:必修模块5 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高三2学段:选修

12、模块 选修模块 自主安排 自主安排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很清楚,所谓“自主安排”就是总复习。即高中阶段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只要修满10个模块获得20个学分就可以了,相较于教育部课标的24个学分,打了个八五折。不用说在福建省,这个文件就是最高文件了,按照这个文件每个高中学生只要选修五个系列中的5个模块就够了。只是相应的是,为了满足学生选择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我们所开设的选修课当然必须超出5个模块,否则还怎么选择呢?至于超出多少,既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又要考虑师资的实力(即本校的教学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多多益善。通常地讲,我们应该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哪些选修课程呢?从人教社提供的选修教材

13、看,我们可提供的课文选修课程有16门: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5、外国小说欣赏6、中外戏剧名著欣赏7、影视名作欣赏新闻与传记8、新闻阅读与实践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10、语言文字应用11、演讲与辩论12、文章写作与修改文化论著研读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16、中国民俗文化而从语文社提供的选修教材看,我们可提供的语文选修课程也有14门:诗歌与散文:1.唐宋诗词选读 2.中外现代诗歌欣赏3.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4.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小说与戏剧:5.红楼梦选读 6.外国优

14、秀短篇小说欣赏7.中外名剧选读 8.经典电影作品欣赏新闻与传记:9.新闻阅读与写作 10.名人传记选读语言文字应用:11.汉语学习与应用 12.演讲与辩论13.写作基础文化论著研读:14.论语选读都大大超出了5个选修模块的要求,从理论上说学生已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选择,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给学生这个机会。为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课时有限!有限的课时与模糊而无法量化的课程目标以及由此敷衍出来的明确且较高的高考要求产生了矛盾。尽管我们也明白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中,应当各有侧重,即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5、,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虽然也应该体现基础性(毕竟整个高中教育也还是基础教育),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可高中每周有限的4个课时,常常让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在分配教学时数时感到捉襟见肘!但这还不是唯一原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在指导大家理解课程结构时这样表述道:课程以模块为基本的结构单位,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因为制定指导意见的专家认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在这样的指导意见下,学校及老师只能让每个学生必须修满36学时才能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教师没有任何灵活机动的余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大家知道,高中学校扣除节假日之后,平均每个学期的实际教学时间只有18周左右,这样高中三年除去一个学期的复习迎考之外,只有五个学期90周360节的语文课,满打满算只能完成10个模块(5个必修5个选修)的教学任务,而这5个选修模块如果让学生自行选择,必然有一大批学生完不成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