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75568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者:郭琦 时间:2009-04-29 09:38:09 浏览量:2174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后,农村基础教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无两有”、“三教统筹”、“两基验收”、“普九达标”等举措一个接着一个,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十六大报告),特别是国家一直把教育投资重点放在城市,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欠帐太多,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无暇顾及教育,加之僵化的教育体制的束缚,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还有诸多不尽

2、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体制僵化,办学形式单一。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死板僵化,脱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缺乏与农村社会的血肉联系。在教育管理上,强调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高度集权,强调政府领导,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削弱了农村中、小学办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体制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成体系,实行条条管理,各自强化,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已有的教育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办职教和成教,而是另起炉灶,占用了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由于农村职教和成教的设施、经费和人员很难一步到位,造成农村职教、成教流于形式

3、,收效甚微。在办学形式上,一是乡、村政府包揽办学,缺乏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积极参与,阻断了农村基础教育办学资源的源头之水;二是走升学教育之路,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升学模式,专业技术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含量太低,造成一方面大量的无一技之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待业;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在教育投入方式上,形式上强调政府投入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而事实是政府投入不到位,镇乡领导直接或间接鼓励学校通过各种形势的乱收费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学校校长在夹缝中生存一方面要为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又要随时

4、准备为乱收费承担责任。在僵化的农村教育体制下,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无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广大农民不能从教育中获益,影响了他们支持教育的积极性。2、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山、库、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许多地区还没有解决“一无两有”,“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三经、69”津补贴至今未得到解决,城乡

5、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在师生住危房、教师工资被拖欠的情况下,更不用侈谈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实验场地以及师生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落后的基础教育条件怎么可能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呢?3、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实际辍学率远远高于各样上报数据。就江津市而言,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学校,初中三年辍学率累计最高的可达到40%左右,一般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实际都在68%之间。具体情况一般是小学毕业后就有1%左右的学生未就读初中,进入初中后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三年级为辍学高峰。初中学生辍学多发生在年级之间,即由初一年级向初三年级过度时,或二年级向三年级过度时。其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教材与农村实

6、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失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四是家庭经济贫困;五是家长法律意识、社会见识差,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此外,在“堵流”过程中,各级政府没有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法,将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致使“堵流”效果大打折扣。4、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教师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公办教师人心思走,民办教

7、师(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使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数教师家在当地,并且配偶没有固定收入,一个人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家在当地,调动可能性小,也影响了教师的进取精神;二是学校其它收微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能完全与教师劳动付出成正比,奖金分配差距不大,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因此改革意识较为淡漠。四是由于很多乡镇经费困难,学校即便严重缺编,镇乡领导也不进人,宁愿请素质不高的代课教师

8、(这样可节约资金)。第五是由于山区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所教学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是同时教几个学科,这极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就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了。第六,现在很多村级小学的教师是由民师经过突击培训,转正而来,其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总之,由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艰苦,外面的好教师调不来,本校的好教师又留不住,使这些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较差。5、城区和经费发达地区教师超编严重,而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教师却严重缺编,且学科配置很不合理。原因是:全日制大学生一般都不愿到贫困边远的山区工作,即便是分配来了,工作也不安心,总想通过各种渠道外流,

9、使这些学校教师结构不能得到良性改善。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小学老师调任,一般都是中师文凭,到中学后往往是通过自修或函授学习尽快使学历达标,而自修或函授学理科难度大,学文科相对较容易(绝大多数是学中文和政史专业),使教师学非所用,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教学能力的发挥。6、职业技术教育缺位,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解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一般文化素质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未能很好地完成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农村劳动后备军这一重要任务。农村基础教育由于投入不足,缺乏职业技术课教师,也没有相应的实验农场、实验室、实验设施与设备,无

10、法开设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技术课,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当地实际。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一直没能围绕农村发展需要办学,缺乏农村特色,搞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教学内容完全是满足升学需要,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后发现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不上,农村要用的知识学校没有教,造成回乡毕业生不懂科学种田,也无其它一技之长,缺乏谋生本领,形成“走出校门,技无一门,回到农门,致富无门”的尴尬局面,家长门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基础教育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什么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7、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严重。一方面,部分学校条件差,教学资源

11、短缺。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校舍及部分教学设备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如山区地方,农户分散,人口又少,有的村虽然仅有十来个甚至是几个学龄儿童,但为了完成“普六”,还不得不设置一所学校;此外这些年多次的撤乡并镇,也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资金浪费。一些校舍危房改造任务也比较重。8、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如,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很大的问题。9、滥发教辅资料、学生用书经费远远超出物价局审核标准。据调查目前许多学生教辅资料根本没读过。(这些辅资料的发行都有文件规定,学校无法作取舍)以上种种弊端,致使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基础教育只是为学生学文化、考试、升学服务;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愿回家乡,升不了学的回乡毕业生不爱农、不会农、不务农,基础教育未能为当地培养适用人才;由于人才缺乏、经济落后,拿不出钱办教育,结果是经济更加萎靡不振;由于生活贫困,农民又看不到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带来利益,影响了他们办学助教的积极性,使基础教育发展更加缓慢,当地经济与文化发展更加落后。如何尽快从这个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形成“以教促富,以富促教,教富相长”的良性循环,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