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754739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思考【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能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一要唤起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二要提供互动平台,使学生能问;三要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问。】【关键词:兴趣 观察 探究 质疑 实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能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2、题,即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实际教学中学生越来越不爱提出问题,越来越提不出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只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好奇心、认知基础、教学氛围的宽松与否等因素也制约着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再次,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还涉及到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明白怎么问、问什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一、唤起问题意识,

3、使学生想问。1、树立学生信心,激发提问的兴趣。(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提问的勇气。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首先需要教师营造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真诚的尊重和发自肺腑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那些数学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其次需要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的讲解及书本上的内容提出质疑。有时,教师还可以故意“犯下”一两个错误,引导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提出问题的勇气。(2)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提问的兴趣。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形式多

4、样的教学活动,如:合作交流、(3)给予积极的课堂评价,树立提问的信心。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甚至是漫无边际。但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孩子们那种提问的欲望会被我们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不断地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瓦特看到大壶水开了之后自问:“壶盖为什么会响?”正是这些我们看来有些愚蠢的问题,造就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教师有时可能认为是可笑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思考得来的,是严肃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

5、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情绪,进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2、创设问题情境,唤起问题的意识。教师不仅要营造让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学习氛围,还要善于创设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让孩子有积极提问的兴趣和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追寻数学问题的欲望和激情,造成其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因而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对于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从现实生活中“看到”数学,并应用数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而,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还原于现实背景中,将数学知识和儿童

6、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兴趣。尤其是在第一学段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孩子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积极观察、引导、肯定学生提出的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鼓励孩子大胆、尽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购物情境、乘车情境等都是适合学生接受的问题情境。(2)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针对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令学生感到新奇的悬念式问题情境中,诱发学生产生解开问题谜团的强烈意识,产生提问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数字编码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位警察在对乘客进行检查时,一眼就认出了一个身份证是假的,从而抓获了一名重要的逃犯。你们知道

7、这位警察有什么诀窍吗?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知识的兴趣。(3)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他们原有的认知基础,从而产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二、提供互动平台,使学生能问。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注重分析教材,注重课堂结构设计的环环相扣,无形中把学生提问的时间给挤掉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要发言先举手,如果没有教师同意,即使有疑问的问题也不能提,因而也就禁锢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1、通过教学互动,提供提问的平台。为

8、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提问的余地。要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12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在摆完之后,许多同学通过小组观察、交流提出虽然几种摆法体积都相同,但它们形状不同,因而表面积也不相同。由学生的提问,教师自然得出:体积相同情况下,长、宽、高越接近的长方体表面积就越小,包装也就越节省。这样就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2、设立“提问卡片”,提高提问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设立“提问卡”,记录自

9、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课前收集卡片,进行综合、规类,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或在教师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的“提问卡”上就记录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一张纸是不是长方体?如果是的,它的高是多少?如果不是,那么几十张纸的书为什么就是长方体?为什么有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中能不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3、设计开放习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要着眼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当设计开放性作业,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参加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在学

10、完了年、月、日后,可出示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日历、问父母或其他途径,写出几个年份每个月的天数,以此让学生在自己调查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独立探究的方法。三、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问。学生有了提问题的勇气,老师也给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学生想向老师提出问题,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引导观察,让学生有感而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为此,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观察思考

11、、操作实验、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如教学确定起跑线时,教师播放学校开运动会的视频,一些学生观察到400米比赛每位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4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赛跑,相邻跑道的运动员起点的距离应该有多远?”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课余钻研数学的热情。2、引导探究,使学生有悟而言。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究规律与方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我在教学用连乘解

12、决问题时,在解决“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既可以先求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也可以先求出“3个方阵一行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先求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即3个方阵一列有多少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3、引导质疑,使学生因惑而思。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建立在知识与方法的原有经验上,教学中巧设疑,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思维碰撞,提出问题,进而思考与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在学生探究出各种四边形的特征之后,教师

13、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这些四边形有不同的特征,它们有没有什么联系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就会从各种四边形的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正确的用集合图进行表示。4、引导实践,培养学生善思多问。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再从数学的角度发现与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掷一掷时,教师和学生进行掷骰子比赛,教师提出要求:两个骰子之和是5、6、7、8、9的算一方胜,和为2、3、4、10、11、12的算另一方胜。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两组数中的任意一组,学生受到直觉的影响,一致选择第二组数。而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老师胜,便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老师选择的一组数少,却取得了胜利,是因为老师的运气好还是因为掷骰子的过程中蕴含着深奥的数学知识呢?于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从实验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今后的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留有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激发他们对问题主动探索的兴趣,并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进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