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754371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

2、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文学赏析: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

3、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

4、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5、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

6、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文人喜登高作赋,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但因个人际遇的不同,笔下之景亦各有差。岳阳楼,巍峨庄严,雄伟壮丽,备受文人青睐,你知道那些登临岳阳楼的名作?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当诗圣杜甫登临时,又将书写怎样一腔深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登岳阳楼。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联想想象

7、置身诗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品味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诗人孤苦的境遇。 3.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缘景明情,理解本诗中“大与小”的内涵。 四、复习旧知 (一)读书漫游时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二)困守长安时期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三)战乱为官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着重表现人民困苦 (四)漂泊西南时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凄凉、悲怆的哀叹 五、初读诗歌 自由朗诵,理解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学

8、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 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 提示:这首诗歌初步的情感基调是壮阔之中又有着凄凉心境,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语速要慢,语气在每联最后要拖延悠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再次点名朗诵。 六、赏读诗歌 (一)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唐庚在子西文录中这样评价登岳阳楼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

9、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本诗中哪些诗句凸显“大”?本诗中哪些诗句凸显“小”? 提示:大、小景、事、情。 预设: 小:登临之事、身世之痛 大:洞庭之景、家国之忧 (二)知人论世描出小事件 诗人为何要登岳阳楼? 明确: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是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是夙愿得偿,幸事一件。今昔对照,虚实交错,表面上是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则蕴含了早年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的伤感,人世沧桑、忧时伤世的感慨。 昔:杜甫少时也曾“裘马轻狂”,漫游吴越、齐鲁等地,开元盛世,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今:768年冬,年近57岁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

10、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年八月,吐蕃进攻灵武,京师戒严,战争频繁。 (三)置身诗境绘出大景象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哪些字用的巧妙? 明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意象:吴楚、乾坤、日、月(阔大) 意境: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坼”,分裂之意,极写湖水的力量,洞庭湖既有冲开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的磅礴气势,又有洞庭波翻浪滚的壮美。 “浮”,漂浮荡漾之意,极写水面的宽阔,洞庭湖既有包容日月星辰的辽阔无垠,还有巨浪千层、飘荡起落的雄浑之美。 运用夸张的手法,这两个字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景色宏伟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拓展:炼字题解题技巧 先解释

11、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最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缘景明情赏出大情怀 1.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想到了什么? 提示:抓关键词句品味作者情感。 明确: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以壮景衬悲情漂泊无依、前途未卜)【小】 “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国家: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忧国忧民、报国无门)【大】 八

12、年安史之乱刚结束不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创伤还没有恢复,再加上外族侵扰,藩镇割据,严峻的国家形势使诗人忧心不已。 2.结合全诗分析,这涕泪之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壮志未酬之哀 壮阔美景之叹 个人境遇之悲 国家形势之忧 (五)小中见大探出象征义 象征意义:洞庭湖象征国家,孤舟象征诗人 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杜甫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记录人生。本诗从大处着笔,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他心忧社稷黎民的宽广胸襟和洞庭湖的壮阔气象和谐统一,景情映衬

13、,相得益彰,在“小与大”中,坦露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七、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试分析杜甫在这五首诗歌作品中都“望”见了什么 以及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

14、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明确:登岳阳楼写于公元768年的岳阳,实景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气势磅礴联想到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心忧家国的感情。 八、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的这种广阔无垠,烟波浩淼的壮阔景象,而杜甫此时年老体弱,亲朋音讯,显得十分的渺小。又想到边关战事又起,国家有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顿时有一种凄苦、哀伤的情感产生,这时倚靠窗边,独自流泪,更加体现了这种忧国忧民,伤时忧世的情怀。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拓展延伸),完成同步训练并背诵全诗。 九、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 杜甫 大、小景、事、情 小:登临之事知人论世 身世之痛置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