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749808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龙华中学徐彦.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自学过程及学案设计 设计人 深圳市龙华中学 徐彦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中心突出。在学习时,可以采用“例文”教学的方式,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重在教会学生阅读的程序和方法。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都在预习中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加以指导补充。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民主集中的过程,确立全班的共同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己准备学习用品:1.古代汉语词典。2.与课文有关的各种参考资料。3.心中带上自己的目标重点难点。二教师印发学案材料,如下:(其中“参考答案”或“设计意图”在学生稿中无) 学习目标 1

2、学习宋濂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及部分难句的翻译。 3学习阅读与思考相融合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习围绕中心词选择材料的方法。 2学会阅读文章的操作过程。学习时间 两课时学习内容一.阅读文本,在字里行间做批注,批注内容:1.我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2.这个部分我感到迷惑,因为3.这个地方可能很重要,因为4.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设计意图: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同样要强调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如果只强调读书,却不教会学生怎么读书或者教的不得法,读书的效果就会减弱。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做方方面面的指导。从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过程的监控到阅读理解和表达的方式等,教

3、师都应该做出细致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本题和下面的二题的设计都是出于此目的。)二.批注之后继续阅读并思考,把结果写下来。(说明:观察学生学习进度,用幻灯片展示部分参考答案)1.文章出自哪部选集?(宋学士文集)2.作者是谁?作者生活的时代?他的身份是什么? (宋濂。明初。太子师,帝师;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后人尊之为文学家,史学家。)3. 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注意显性和隐性的目的(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品格。此题告诉学生,读书要清楚读书的目的,更要清楚作者写书的目的,方是会读书。同时也能提醒学生,选择学习用的参考资料,要信息完备,有助于全面

4、了解和深入学习,才是好的材料。参考答案: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课文是节选,还有三段,大家可以通过参考材料阅读。)4. 我知道的作者更多的故事:(设题意图:鼓励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涉猎更多的历史文学常识,从而提高文本理解力。)5. 尝试总结概括阅读的材料。(注意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句叙述了几件事)(设题意图:阅读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联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参考答案:作者围绕自己青年时代学习的勤奋和艰苦,讲述了借书、从师、学馆

5、求学的故事,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6. 这篇文章使我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设题意图: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也提示学生体验阅读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变化,并寻找表达变化的语言。学生可以说说认识的变化,也可以说说态度的变化,还可以说说情绪体验。这个问题指向读者内心。) 7. 我喜欢文章的哪些部分,不喜欢哪些部分,为什么?或者我对某一部分有不同的理解。 (设题意图:提示学生用鉴赏的态度,批判性的关注文本,逐步建立自己的阅读思维系统,在阅读中确立自我。) 三. 印发翻译详解(见附录),学生阅读材料,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解决以下语言问题。(一)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注解1余幼时即嗜学: 2以是人多以书

6、假余: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先达德隆望尊:5余立侍左右: 6不敢出一言以复:7卒获有所闻: 8日再食:9右备容臭: 10略无慕艳意:11以中有足乐者: 12无从致书以观:13计日以还: 14逾约:15硕师: 16德隆望尊:17叱咄: 18欣悦:19僵劲: 20同舍生皆被绮绣(二)通假字【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三)一词多义【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至】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若】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患】又患无硕师名人: 无冻馁之患矣:【故】故余虽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道】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7、【质】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四)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手自笔录:(五)古今异义1、走送之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主人日再食 5、媵人持汤沃灌(六)翻译: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设题意图: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四.与周围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成果,讨论你的疑问,并记录你的收获。 (设题意图:在前面自己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独特发现和独到见解需要与人分享,未果疑难需要继续探讨,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得到同伴的鼓励与帮助。这是一个扩大学习范围提高学习效率的环节。) 五.提供一个希望全班讨

8、论的话题,并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请先把你的话题和观点写下来)(设题意图:这是一个收获的环节。学生会把自己学习中感受最深刻的部分展示出来,提供全体师生分享。它可能是某个字词的理解,某句话的翻译,也可能是某种写法的探究,某个部分的商榷,还可能出现主旨的争论,对作者的褒贬,以及本文阅读价值的质疑。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思维,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话题,探讨学问,得到巨大的收获。也可以积极向老师请教,得到老师的帮助。话题示例:今天我们也如当年的太学生一样吃的好穿的好,“无冻馁之患”;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无奔走之劳”;老师辛勤辅导,“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书籍堆积如山,不必“手自笔录”

9、。那么,我们学习本文,又有什么意义呢?) 六.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熟悉句子节奏。2.同桌互相朗读互相评价。3.选择一段背诵(一百字,约四行)。七.课外作业:推荐阅读宋濂方孝孺评传(中国思想家丛书)附: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详解编著 徐彦余幼时即嗜学。(我幼年时就爱好读书。余:我。即:就。嗜:极其喜好;语义最重。)文化链接文言中表示“我”的词还有“我”,“余”,“吾”,“予”等。“吾”和“我”多用于对话。“余”、“予”多用于文章自叙,其中“余”“予”相通。在古代,皇帝自称有“孤”,“寡人”,“朕”,皇后称自己为“哀家”,而臣子对皇上就要用“臣”的自称,老百姓见皇帝便只能以“草民”来形容自己,下属对

10、长官则用“卑职”,“小人”,“小的”还有“在下”等自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无从:没有办法,文言固定用法。同义的还有“无以”。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观:本义,仔细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一次从收藏书籍的人家借到。假借:“假”同“借”,兼指借出和借入。)手自笔录,(亲自用笔抄录。手自:亲手、亲自;“手”与“自”都是“亲自”义,同义复词,此种用法源于唐僧人义净翻译的佛经。笔:用笔,名词做状语。)计日以还。(计算着日期来归还。)天大寒,砚冰坚,(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结成的冰非常坚硬。大:非常,副词。冰:名词作动词,结冰。)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指不

11、能弯曲伸直,还不放松读书抄录。弗之怠:弗怠之;弗,不;怠,懈怠,放松;之,指上文提到的读书抄录,代词。)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录完毕,跑着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走:跑。之:代词,书。稍:稍微。逾:超过,越过。)文化链接古时士大夫外出,必须乘车。如果走路,也要遵守一定的礼数。释名:“两脚行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我们今天的跑相当于古人的走。古人逃跑常说奔。在他人面前趋,表示恭敬。在汉代,明文规定臣在君前要趋。萧何因为是大功臣,因此可以享受入朝不趋的恩典。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以是:因此,表结果。以:介词,前者为“因”,后者为“把”。)余因得遍观

12、群书。(我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遍:普遍,广泛。)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词语链接即: “即”字象人就食于簋gu之形,本义是“就食”,引申为走近、靠近。既: “既”字象人饮食完毕,所以人形上端的“口”不向盛食之簋而向身后,本义是“完毕”。文化链接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chn、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 mo di: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始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