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普通作业.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747652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乎世界之潮流普通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普通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普通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乎世界之潮流普通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乎世界之潮流普通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李续赏 校对:陈志涛审核: 第12星期 第3课时历史普通作业LI SHI PU ZUO YE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 (2011天津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2.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

2、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3.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4. (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5. (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3、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6. (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7. (2011上海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

4、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8. (2010北京文综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9.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

5、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10. (2010全国卷文综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11. (2010重庆文综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

6、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12. (2010江苏单科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13. (2009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14. (2009广东文

7、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5. (2009天津文综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6. (2009浙江文综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8、17. (2009广东历史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18. (2009上海历史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19. (2008上海单科A组1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

9、李鸿章 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20. (2008广东文基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21. (2008宁夏文综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

10、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22. (李续赏原创)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A抗击英国的军事侵略 B编译西方书籍和报纸C支持和领导禁烟运动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3.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后,画了一幅漫画(见右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四十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九十年代24. 胡适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

11、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头棒喝”说明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开始兴起B.“绝大的刺激”反映了中体西用得到广泛认可C.“思想像野火一样”反映了自由民主思想传播D进化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25.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好,而实为20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这主要是因为戊戌变法A发挥了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 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起步C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26. 康有为说“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下列做法符合康氏思想的是A购船置械 B设厂开矿 C

12、君主立宪 D中体西用 27.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28.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祟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9.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30. 中国现代化史中说:“虽然尚未认识到作为资本主义精神背景的西方基督教义的转换对现代化的巨大支配作用,但确实已经感受到西方奔涌而来的利甲锐兵表象之中,跃动着一种奔腾不息的宗教理性力量,这种宗教理性力量是新生代知识分子群体对抗政治王权的精神土壤。其本意成为中国的马丁路德。在传统意义的宗教价值符号内,完成政治结构的转型。”书中所指的“中国的马丁路德”是指A洪秀全 B洪仁玕 C康有为 D梁启超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