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12].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外形特点与可贵之处,并从樟树身上体会宋庆龄的高尚品质。2、感受关联词的奇妙用处,学习用关联词“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在旅游过程中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拍照,你们平时喜欢拍什么样的照片?2、欣赏老师在旅游中照片,记录着老师在旅行中的种种收获,有美景美食和美好的瞬间,是老师美好的回忆。3、看一张老师登上云南玉龙雪山后拍的一张照片,猜猜看,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拍照?(征服了它,坚持)4、在孙中山雕像前的照片,猜猜看,为什么在这儿拍照?我要留住什么?(敬仰和怀念)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
2、的樟树,板书课题,注意“龄”,左右均等,左高右低。2、齐读,从课题你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哪几节具体介绍了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小结: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还知道了课文先告诉我们“宋庆龄因为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而不肯搬家,文章最后告诉我们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舍不得。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1、轻声自由读,你能读出两棵怎样的樟树?交流:(1)生1我读到了两棵健壮、粗壮的樟树A、“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这句话中有两个词特别能反映出你刚才所说的特点(生答:
3、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师板书谁能抓住这两个词读出樟树的生命力呢?指名读既然是四季常青,应该包括春夏秋冬,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只写了夏天和冬天呢?你能结合这两个季节的天气来想一想吗?(生1: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所以重点写了这连个季节。)师:这两个季节一冷一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吗?(骄阳似火、寒风刺骨,酷热无比、数九严寒)师:大家想到的这些词所表现出来的天气,对于树木生长来所是极具考验的,而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由此可见,另外两个季节也当然是蓬蓬勃勃。你看,作者在这儿虽然只写了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年四季都有这样的特点。这都是 因为作者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
4、关联词作用真奇妙,来,我们抓住这组关联词读好这句话,感受关联词的作用。齐读“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你认为在这儿可以用“春天”和“秋天”来替换吗?(生答:不能,因为春天和秋天比较适合植物生长,没有说服力,而选择夏天和冬天,就能够进一步强调樟树的这种特点,由此可见作者选择词语的时候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那你可以用什么词来替换夏天和冬天,也能说明樟树的这种蓬蓬勃勃呢?(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狂风暴雨,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师评:两个恶劣天气的词语,说服力非常强)小结:一个“无论总是”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樟树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读好这句话,感受“无论总是”的作用。齐读
5、:“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2)继续交流:你还读出了两棵怎样的樟树?生1答:我读出了矫健的樟树。(师评:你特别喜欢用一些形容人的词,用在这棵树上不合适。)生2:读出了生机勃勃的樟树。师:从哪儿读出来了?(生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出示图:你们看,这两棵树,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一起来读好这句话。(3)继续交流:你还读出了两棵怎样的樟树?生3:我还读出了枝干粗壮的樟树。师:你从哪里读出来了?读一读句子出示句子:“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师:这,应该是两棵老树,却依然生机勃勃。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伸”字读得再赋予些
6、力量,那效果就更好了。指名读出示两棵樟树图:你们看,这就是那两棵樟树,长成这种姿态,得花费多少力量呀。齐读这句话,让我们来感受那份力量。师小结:第四自然段读完了,这段不长,却很精彩,从它的枝干到树叶,再到它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条理清晰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樟树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齐读第四自然段)小结:樟树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难怪周恩来同志劝她搬家的时候,她说(齐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过渡:这两棵樟树还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宋庆龄如此念念不舍呢?我们来看第五自然段中直接描写樟树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默读,找一找,你发现樟树还有什么特别之处?2、交流:
7、(1)生4读了整段(师引导:你从其中发现樟树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生4:有香气,能永久保持。(师:真是与众不同呀)板书:香气永久师:这香气究竟能保持到多久呢?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生齐读师:在这段话中讲了樟树在几种情况下仍然保持着香气?(生答:枝枯叶落时、制成家具时)师:枝枯叶落是什么时候?(生命终结时)制作成家具时是什么时候?(此时它已经不是一棵树了,它存在的形态发生变化了)在这些极端情况下它还保持着香气,其他情况呢,比如说:它还是一棵小树苗的时候,它的香气一定;当它长大了,枝繁叶茂的时候,它的香气也肯定;当它作为木料的时候,
8、它的香气也绝对会。不管什么时候,它的香气始终存在,这就叫永久保持。这也正是“即使仍然”这组关联词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这组关联词的作用。齐读:“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2)师:这香气是什么时候有的?与生俱来所以作者说“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樟树能永久保持。”(齐读)师:本身就有香气就已经很特别了,还能永久保持就更可贵了,所以作者用了“而且”这个关联词来连接,把这个意思就说清楚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而且”的力量。师:这香气除了能永久保持之外,它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交流:A、生答:这种香气能让虫类怕它
9、。(板书:让虫害怕)出示句子: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B、师:你是从这句话中找到的,只要木质存在,香气就存在,就能让虫类害怕,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几种情况之下,它都有香气,都能让虫类害怕。那你能用上“无论总是”得句式来说说樟树的这个特点吗?(生答:樟树无论是在枝繁叶茂的时候,还是在枝枯叶落的时候,总是能让虫类害怕。)师评:选择了其中两种情况来说明。再请两生练习说话。小结:你们看,只要木质存在,无论什么时候,都让虫类害怕,总而言之就是(齐读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作者用了“只要就”把这组关联词把这组意思说清楚了。(板书:只要就)小结:刚刚我们发现了樟树香气永久,能让虫
10、类害怕这些特别之处。这些其实也是樟树的可贵之处,在这段文字当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关联词,清晰地告诉我们樟树的可贵之处,而且使这段文字有条有理,这就是关联词的作用。其实,关联词还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读出作者对樟树怎样的情感来?3、默读,交流:生1:喜爱生2:崇敬、敬佩生3:赞美师评:理解得真好。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告诉你:朗读这样一些带有关联词的句子,在读到关联词的时候,要适当地停顿一下,就能够把意思和情感表达到位。师范读其中一句。“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樟树能永久保持。”学生读“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樟树能永久保持。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
11、里。”4、师:关联词的作用不仅仅与此,它还能帮助我们记忆和背诵,有了这些关联词的提示,相信你一定能够又快有准确。(1)学生练习背诵“而,而且。”(2)学生集体背诵:“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樟树能永久保持。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5、师:这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其他的内容吗?(石榴树)读一读这句子。师:我有个疑惑,课文写樟树,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石榴树呢?(生1:用石榴树作铺垫,接下来写樟树。)(生2:作比较,目的是)师评:就是说这样一对比一衬托,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吗?(生答:是)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在这儿,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内容之间,作者用了一个“而”一个“却”,进行
12、了过渡和转折,这时候,这两个关联词就起到了巧妙的作用了让文字连接的自然、奇妙。这样两棵与众不同的樟树,有着优秀品质的樟树,怎能不使人心生喜欢呢?所以,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过渡: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仅仅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吗?还有其他原因吗?四、了解宋庆龄:1、我们来看,这就是宋庆龄(出示宋庆龄图片)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出示宋庆龄资料,默读,思考: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先用笔划出关键信息,再用“无论总是”或者“只要就”写一两句话来赞美宋庆龄,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请大家用“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来结尾。(1)学生默读、圈画、练写(2)交流:(交流前提示:我
13、们是来赞美宋庆龄的,所以要把赞美的语气读出来)交流预设:生1:无论是面对国民党的拉拢还是暗杀,她总是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预设点评:始终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不就像樟树让虫类害怕一样吗,这就是宋庆龄的可贵之处。)生2: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事业。(预设点评:70年的革命生涯,始终旺盛的革命斗志,就像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生3:只要她活着,就把全部的爱倾注给了全国少年儿童,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预设点评:宋庆龄这样的美德,就像樟树永久保持的香气一样,溢满人们心间,芳香四溢。)2、小结:刚才
14、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宋庆龄这个人,还在樟树身上发现了宋庆龄的影子,原来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难怪她会深情地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也难怪人们(齐读最后一节)“人们怀着作为永久的纪念。”3、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吧?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宋庆龄伟大的人格风范与高贵的品质。)此时此刻,这还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吗?它们已经成了(宋庆龄的化身,有了象征意义)人们只要看到这两棵树就会(想到宋庆龄),就会想到宋庆龄的(高贵品质),还会想到宋庆龄的(可贵之处)4、人们看着樟树怀念宋庆龄,真是见树如见人,见树便思人呀!你看,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樟树,实际上呢?是在写宋庆龄,这样的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这是一种特殊的写人方法,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还会进一步了解。全文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棵樟树,也认识了宋庆龄,同时也感受了关联词的奇妙作用。五、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背诵全文,用关联词造句。2、补充阅读老舍先生的养花,里面也有许多关联词,请你去体会这些关联词的妙用。再次齐读课题,表达对这位伟大女性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