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743253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复杂,构件很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对计算结构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来判断计算模型简化是否合理,输入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决定该结果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可以按以下的项目进行。(不包括含有多塔、错层等 特殊结构) 15.1 自振周期 对于比较正常的工程设计,其不考虑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 中。 框架结构: T1=(0.12.-0.15)n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 T1=(0.06-0.12)n 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结构: T1=(0.04-0.06)n (式中 n为建

2、筑层数) 第二及第三周期近似为: T2=(1/3-1/5)T1 T3=(1/5-1/7)T1 如果计算结果偏离上述数值太远,应考虑工程中截面是否太大、太小,剪力墙数量是否合理,应适当进行调整。反之,如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正确,无特殊情况而偏离太远,则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有错误。以上判断是根据平移振动振型分解方法来提出的,考虑扭转耦连振动时,情况复杂很多,首先应挑出与平移振动对应振型来进行上述比教,至于扭转周期的合理数值,由于经验不足尚难提出合理的数值。 15.2 振型曲线 在正常的计算下,对于比较均匀的结构,振型曲线应是比较连续光滑的曲线附图一),不应有大进大出,大的凸凹曲折。 第一振型无零点

3、;第二振型在(0.7-0.8)H处;第三振型分别在(0.4-0.5)及(0.8-0.9)H处。 15.3 地震力 根据目前许多工程的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其底部剪力大约在下述范围内: 8度,二类场地 FEK=(0.03-0.06)G 7度, 二类场地 FEK=(0,015-0.03)G 式中, FEK为底部地震剪力的标准值,G为结构总重量。 层数多、刚度小时,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偏于较大值;当其他烈度和场地时,相应调整此数值。但计算的底部剪力小于上述数值时,宜适当加大截面、提高刚度、适当增大地震力以保证安全;反之,地震力过大,宜适当降低刚度以求得合理的经济技术指

4、标。15.4 平位移指标 水平位移满足高层规程的要求,是合理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是说:合理的设计,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但是水平位移满足,还不一定是合理的结构,还要考虑周期、地震力的大小等综合条件。 因为,抗震设计时,地震力的大小与刚度直接相关,当刚度小,结构并不合时,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围内,此时并不能结构合理,因为它的周期长,地震力小,并不安全。新高层规程位移限值放松较多,较容易满足,所以还应综合其他因素。 其次,将各层位移连成位移曲线,应具有以下特征: 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怔,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弯形曲线(图二A); 框架结构具有

5、剪切梁的特怔,越往上增长越慢,成内收形曲线(图二C);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处于两者之间,为反S形曲线,接近一直线(图二B); 在刚度较均匀的情况下,位移曲线应圆曲光滑,无突然的凸凹变化和折点。 5.5 内外力平衡 平衡条件程序TAT本身已严格检查,但为防止计算中的偶然因素,必要时可检查底层的平衡条件: Ni=G Vi=P Ni为柱、墙在单组重力荷载下的轴力,其和应等于总重量G,校核时,不应考虑分层加载。 Vi为风荷载作用下的底层墙、柱剪力,求和时应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 坐标的方向的不同,P为全部风力值。注意不要考虑剪力调整。 对于地震作用不能校核平衡条件,因为采用SRSS法或CQC法进

6、行内力组合后,不再等于总地震作用力。 15.6 对称性 对称结构在对称力作用下,对称的内力与位移必须对称。TAT程序本身已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对称性。如有反常现象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 16.7 渐变性 竖向刚度、质量变化较均匀的结构,在较均匀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位移等计算结果自上而下也均匀变化,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15.8 合理性 设计较正的结构,一般而言不应有太多的超筋截面,基本上符和以下规律: 1: 柱、墙轴力设计值绝大部分为压力。 2:柱、墙大部为构造配筋。 3:梁基本上无超筋。 4:除个别墙段外,剪力墙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5:梁截面抗剪不满足要求,抗扭超限截面不多。

7、 符合上述八项要求,可以认为计算结果大体正常,可以在工程设计中应用。设计经验大家谈之一:如何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软件的智能化,设计人员由于设计任务和时间等诸多限制,越来越依靠于计算机的计算和出图,但是,作甚么事情都要心里有底,计算机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完美无缺呢,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该如何去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呢?希望大家以此为题,共同探讨,为更多的(特别是新人)朋友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我们一般都是要校核软件的配筋系统的,很多情况下,软件的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在配筋时容易出错。最好根据配筋面积图和配筋图校核一下要从两个方面判断: 1、合理性。 1)

8、周期、振型和地震力。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 框架结构 T10.10.15N; 框剪结构 T10.080.12N; 剪力墙结构 T10.040.08N。其中N为计算层数(N40) 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 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内外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我感觉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软件所要填的参数吃透,因为它是连接规范和软件的纽带,参数不对后面的都白费,尤其那些敏感的,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

9、,如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中梁刚度增大等。再就是对结果的判别和核对,新手不妨拿一个以前类似的工程进行比较,比如一根受力条件和人家那根都差不多的梁,配出来的却小很多,那你就要注意了,是不是接点输入时出了问题,还是更改了支座形式。但是带我的总工说,对于一些电算结果,一定要有怀疑精神,不能算出结果就画图首先,一定要结构概念清楚。对规范能深刻的理解。 其次,彻底的理解软件的运用。对每一项参数要做到明确无误,建模一定要准确! 第三,对于软件出来的结果,对于重点部位和薄弱部位要进行验算(如手算),并且仔细的分析各种简图(最直观,凭经验看是否会有问题)。首先,要保证结构模型和实际相符,如底层结构高度、铰接梁和框

10、架角柱等特殊构件定义等 其次,复核输入的荷载,如建筑隔墙、电梯吊钩、空调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间荷载等 第三,计算参数必须逐一复核,使之和实际相符,详pkpm使用手册 第四,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下述9大指标全部pass的话,整个结构方案应是合理的 1、轴压比;2、剪重比;3、刚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刚重比; 7、参与振动质量比;8、倾覆力矩比;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具体规范条文详后附件 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复核一些特殊构件:柱轴压比、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 另外,“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对楼板大洞口周边梁板、转角窗房间楼板、不能贯通框架梁之间楼板、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短柱

11、、地下室顶板、大底盘顶板等电算结果反映不出来的部位只能通过构造措施加强,使之和计算模型相符用几句建筑界名言与大家共免 1.准确的判断对结构的安全,经济效益和正确计算起到同 样的重要作用 2.现今的设计虽由规程、规范所制约,但仍需要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去理解其内容,抓住其中的实质含意,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条文中的允许最低限值。 3.一位土木工程师不仅仅是一个可靠的应力计算者,还应该是一个有魄力,有智慧,能正确判断事物的设计者。 4.多实践,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多收获。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判断 高规5.1.16条及抗规3.6.5条均有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

12、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如何判断:当然只能依靠概念设计来判断;概念设计是一种设计的思路,可以认为是定性的设计 ,概念设计不以精确的力学分析,生搬硬套的规范条文为依据,而是由我们对工程进行概括的分析,制定设计目标,采取相应措施, 概念设计概念包括安全度的概念、力学的概念、材料的概念、荷载的概念、地震的概念,施工的概念、使用的概念等等。概念设计要求我们融合这些概念,并贯彻到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构件布置、计算简图抽象、计算结果处理中。对理论无法明确的部位,要有定性的认识。建议大家对计算结果从以下方面检查: 1.检查原始数据是否有误,特别是是否遗漏荷载; 2.计算简图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程序是否选则正确;

13、3.对计算结果分析:检查设计参数是否选则合适;检查“七种比值”即: (1).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此时要注意:第一、二震型在高层建筑中是不能以扭转为主);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7).有效质量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地震力是否全计算出来。 以上

14、这七种比值规范中均有明确要求。 4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超配筋信息文件,对超配筋的处理。高规5.1.16条及抗规3.6.5条均有要求: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如何判断:当然只能依靠概念设计来判断;概念设计是一种设计的思路,可以认为是定性的设计 ,概念设计不以精确的力学分析,生搬硬套的规范条文为依据,而是由我们对工程进行概括的分析,制定设计目标,采取相应措施, 概念设计概念包括安全度的概念、力学的概念、材料的概念、荷载的概念、地震的概念,施工的概念、使用的概念等等。概念设计要求我们融合这些概念,并贯彻到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构件布置、计算简图抽象、

15、计算结果处理中。对理论无法明确的部位,要有定性的认识。建议大家对计算结果从以下方面检查:1.检查原始数据是否有误,特别是是否遗漏荷载;2.计算简图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程序是否选则正确;3.对计算结果分析:检查设计参数是否选则合适;检查“七种比值”即: (1) 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 (2) 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5) 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此时要注意:第一、二震型在高层建筑中是不能以扭转为主);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有效质量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地震力是否全计算出来。以上这七种比值规范中均有明确要求。4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超配筋信息文件,对超配筋的处理。1.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序计算一般是没有错误的。计算机肯定比我们手算精度高。而且使用的规范和结构理论都是一样的。 2.电算产生的错误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人输入的各个参数和荷载是否准确。第二方面是我们选择的结构模型是不是合理,主要体现在计算结构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等。另一方面是来之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