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7386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物质的微观世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一、原子核1。原子由哪些微粒组成?原子(原子核)(电子 )(质子 )( 中子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电子的质量相比质子和中子来说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故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构成原子的微粒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核内 质子 数(原子)核外 电子 数。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在有关物质构成的认识中,古代学者运用了哲学思想,提出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原子论等观点。中国哲学家提出朴素的原子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 古典原子论 。现代科学家运用了实验、模型等科学方法。例如, 道尔顿 提出了近代原子论; 汤姆逊 提出葡萄干面包

2、模型; 卢瑟福 及其同事做了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行星 模型,即原子是由带 正电 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 原子核 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 负 电荷的 电子 组成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的一个体系。3。什么是同位素和质量数?(1)具有相同 质子数 和不同 中子数 的同一种元素的 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 氕 、 氘 、 氚 ,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等。(2)原子核内 质子数 和 中子数的总和称为质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 )(3)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 4。如何计算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

3、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一般是不变的。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A1、A2An表示各种同位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 ,a1%、a2%an%表示各种同位素所占的 原子个数百分率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根据电子的能量高低和电子通常运动的离核远近,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电子层数可用两种方法表示:电子层序数(n)1、2、3、4或电子层符号 K、L、M、N、O、P、Q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有:(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n表示电子层序数);(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

4、过 8 个(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 2个);(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注意:以上三点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需同时考虑和遵循。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和电子层数决定。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达到 8电子 原子最外层稳定结构的倾向。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表示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示方法(1)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用(或)来表示,这种图式称为 电子式 。例如,氧原子 、钠原子 、镁离子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 相同)、氯离子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元素原子或离子

5、核电荷数和 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情况的示意图。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分别代表 原子核 和 所带正电荷 ,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代表该层的 电子数 。例如,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第二节 化学键1。化学键及其分类物质中 相邻2个或多个原子 之间的 强烈相互作用 称为化学键。化学键的种类有 离子键 、 共价键 和 金属键 等。离子键是阴阳离子 间通过 强烈的静电 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 相邻原子 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 而形成的化学键。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成键微粒阴离子、阳离子原子金属阳离子、电子形成物质 离子 化合物 共价单质、 共

6、价化合物等 金属单质、 合金 代表物质 NaCl Cl2 、 HCl Fe 2。原子怎样趋向稳定?科学家发现,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这跟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其中氦为2个),这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个(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则为 2个)的结构是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物质总是由不稳定趋向稳定,故原子会通过 得失电子 或 共用电子对 达到稳定结构。例如,钠原子易 失去 最外层的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稳定的 阳离子 。氯原子易 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稳定的阴离子 。3。离子化合物以 离子 键结合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活泼

7、的 金属 与活泼的 非金属 结合时易形成离子键。铵根离子( NH4+ )及OH-、NO3-、CO32-、SO42-等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l等也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只表示组成阴、阳离子的 最简整数之比。注意:离子化合物中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存在共价键。4。共价化合物由 共价 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一般 非金属 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全部是 共价键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属于 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的数量十分庞大。注意:共价化合物中 一定

8、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存在共价键, 一定不(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存在离子键。5。怎样用电子式来表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电子式可以用来表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例如,离子化合物Na2S的电子式表示为_ ,共价化合物HCl的电子式表示为 _。6。怎样用结构式来书写共价分子?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 共用电子对 ,因此像HCl、H2O、NH3这些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为 H-Cl 、 H-O-H 、 H-N-H 。7.金属键是指 金属 或 合金 中的“金属离子”依靠 z自由电子 而产生的强的 相互作用 。 第二部分 物质变化及其规律第一节 能的转化一、物质三

9、态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吸热吸热 放热 放热固态 液态 气态二、溶解过程及其能的转化1溶解的过程溶解是一个复杂的 物理化学 过程。通常物质溶解于水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 扩散 过程,这个过程为 物理 过程;另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称为 水合 过程,这个过程是 化学过程。 2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这是因为物质溶解时的两个过程都有能量变化。扩散过程由于要克服溶质微粒之间的作用力而需要 吸收热量;而水合过程由于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而会 放出 热量。显然,物质溶解过程中总的热效应取决于 扩散过程吸

10、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的大小 。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大于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 、 固体NaOH 等溶解于水;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小于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 NH4NO3 等溶解于水;当两个过程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 相差不多 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如 NaCl 、 KCl 等溶解于水。利用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热敷袋或冰袋。化学中也可以根据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差异来鉴别物质。3溶解平衡:溶解和结晶是同时进行的相反的两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质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 相等 时,固体溶质的质量 不再变化 的状态,称为溶解和结晶平衡,

11、简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 动态 平衡。4溶解和结晶的关系(1)物质溶解和结晶是同时进行的两个相反过程,通常用“”号表示: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溶解结晶当 溶解 占主导地位时,过程就表现为固体的溶解;当 结晶占主导地位时,过程就表现为固体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当两过程处于“势均力敌”状态,也就是处于平衡 状态。溶解和结晶的关系可列表如下:速率关系看到现象溶液状态溶解速率 结晶速率溶质不断溶解不饱和溶液溶解速率 = 结晶速率溶质质量不变,形状会变饱和溶液溶解速率 结晶速率溶质不断析出饱和溶液另外,可借助溶解度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当一定条件下,每100g水中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小于 此时的溶解度,就

12、表现为溶解;若 大于 此时的溶解度,则表现为结晶;若两者相等,则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三、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的转化1化学反应中能的形式及其转化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变化,还伴随有 能量变化。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化学变化中的能的形式有: 热能 、 光能 、 电能 、 化学能 等。其中 热能 与 化学能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2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 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化学中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 放热反应 ,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 吸热反应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若反应物化学能的总和 大于生成物化学能的总和,则该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13、 ;若反应物化学能的总和 小于生成物化学能的总和,则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3)绝大多数化合反应是 放热反应,绝大多数分解反应是 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是 放热反应,而盐类水解反应(及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4)从右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该反应肯定不需加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能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其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用来表示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它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 变化。例如,热化学方程式H2(g)+F2(g)2HF(g)+270 k

14、J,其意义为: 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HF气体,并放出270kJ的热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聚集状态 ;用 s 、 l 、 g 分别代表 固 态、 液 态、 气态。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其 物质的量 ,不表示 微粒个数,因此可以写成整数或分数 。热化学方程式后要写上反应热(放热用“+”表示,吸热用“”表示),并注明 数值 。注意:反应热数值要与化学方程式中 化学计量数 对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某状态的反应物按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 完全反应 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而不论该反应事实上是否完全进行。3.燃料的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燃料,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 燃料的充分燃烧 ,(例如正因为此人们会把块状固体变为 粉末 ,也会把液体变为 雾状 等);二是热能的充分利用 ,为达此目的,人们一般通过改进设备、利用余热、防止热的损失。 热交换器 是工业上利用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什么是化学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