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730750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下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下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下诗词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下诗词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诗词赏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街镇中学九(下)语文诗歌赏析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1、 理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因为心境高远,虽然身处喧杂也犹如僻壤。原来诗人生活的环境并非真的没有车马的纷扰,而是因为诗人的心灵已经得到超脱和净化,喧闹的环境也因而变得幽静偏僻了。诗人用诗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的形迹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而人的精神却可以超越现实而趋于恬淡虚静。2、 “采菊东篱下,悠然

2、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趣?“见”有何表达效果?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这两句刻画了诗人退隐以后那种恬静闲适、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纯真情趣,同时还折射出诗人凌霜傲立,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志行。“见”字,极精确地表现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3、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见”是无意间看见,如好友相见,表现了诗人把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流露出悠然自得的情怀;“看

3、”和“望”是有意欣赏,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悠然自得。4、 理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意这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山色是非常秀丽的,飞鸟尚且会结伴而还,人当然更应当“迷途知返”。有些人不必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应接受这美好的归宿,返回这优美和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中。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什么? 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具体指:超然物外,远离尘俗,热爱大自然。6、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说出来,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真意,指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心

4、中领悟到了这种真意,便不再用言辞来表达了。且当时社会黑暗,为了避祸,诗人也不能明说自己的感受。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作背景:天宝初年诗人奉召入京,供奉翰林,本想做一番大事业,但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行路难是其离京时所作,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1、 诗中具体写出行路难的两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典故的两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5、海。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 说一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几个动词的作用。 “停、投、拔、顾”几个动词形象地显示了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苦闷心情,感情的激荡起伏。3、 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险,功业的难就。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诗人暗用典故,以姜太

6、公、伊尹自比,表达希望得机遇被朝廷重用的愿望。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引用典故: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暗用典故表明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体现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

7、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歌主旨: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1、诗歌的几句话分别传达出怎样的信息?第一句表现了山西村人的热情好客。第二句表现了山西村景致幽深、环境优美。第三句表现了山西村有乡土风情、民风淳朴。第四句表现了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主动预约,再度探访。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画面:山西村山形水势幽深曲折,处处宜人。远眺,重峦叠嶂,溪流潺湲,山水挡住了去路,仿佛前面无路可走了。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垂柳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村庄。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

8、似绝又复现的境界,且富有哲理:在迷茫、走投无路的境地中,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发现新的天地,产生新的希望,就能获得意外的成功。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类似的诗句有: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月光皎洁,山影倒映在溪水中,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月色溶溶的晚上兴致勃勃地去找同龄人聊天,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安适和乐、怡然自得的农家生活图画啊!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

9、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1、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水波动荡起伏,岛上山峰耸立,草木繁茂;秋风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经天的日月,横空的银河,似乎都是从大海中升起的。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在这水波摇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

10、,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定睛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3、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场景并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这四句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江城子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

11、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歌简析:这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任密州知州时的作品。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词的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总之,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凛冽寒风中,一位两鬓微白的太守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上立着一只黑褐色的猎鹰,从密州城中跃马而出。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

12、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烟尘腾空而起,马蹄声、叱喝声惊天动地,飞鸟野兽争相逃匿,应弦而倒。2、 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句运用典故:汉文帝派冯唐手持符节去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郡守的职务。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拿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表达了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3、 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句中的“天狼”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这句词中词人明确地把目标指向不断侵扰宋朝西北边境的辽和西夏,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豪情。

13、4、 上阕统领的词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狂: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狂在自比孙郎,骑马射虎。5、 下阕的中心词是什么?如何具体体现的?开张(豪壮),体现在: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歌简析: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1、 “峰峦如聚,波涛

14、如怒”中“聚”和“怒”生动形象,请说说你的理解。“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字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峻。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所表现的画面,并体会其作用。 群山连绵起伏,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3、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作者于潼关之上,西望关内古帝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曾经的秦汉古都长安,昔日何等繁华富丽,可是改朝换代一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旦之间,毁于战争。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结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劳民伤财;亡,则兵役为害,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废。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