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72336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科各种制作制度大全(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安全注射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根本保障之一。应定期进行安全注射培训,使医务人员树立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在预防接种、医疗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2、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疑似有污染的器械和药品不得使用。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4、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

2、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各种溶媒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6、使用合格的在有效期内的皮肤消毒剂,使用时必须注明开启时间;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再进行注射。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检查药物的质量,如出现药液变质、变色、浑浊、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8、减少不必要的注射、输液、输血,合理用药。9、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顺利完成注射操作。10、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注射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注射意识,掌握安全注射技术。 (二)严防锐器伤,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1、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3、禁止用手直接分离注射器针头。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3、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等锐器刺伤或划伤。4、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防渗漏、防穿透的锐器盒内,锐器盒放置的位置应醒目且方便使用。5、锐器盒内的锐器在3/4满时应立即密闭,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内容物外漏或溢出。6、接触血液、体液时,需戴手套。7、建议推广使用回缩自毁型安全注射器。8、做好标准预防,一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应立即规范处置。 院感科无菌技术操作管理规定无菌操作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1.

4、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清洁、宽阔,控制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2.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戴好帽子和口罩,口罩须遮住口鼻,帽子要把头发全部遮盖,并修剪指甲、洗手。3.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或镊。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未经灭菌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或打喷嚏。5.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

5、即不可再用,应予更换,重新灭菌。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一个病人使用。如所备物品未使用完,也应视为已污染,不可再给他人使用。7.一经打开的无菌包可保持4h,逾期即使未用,也应视为已被污染。8.无菌包或容器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清洁、干燥的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及受潮后应重新灭菌。院感科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衣帽整洁。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治疗准备室(以前称为治疗室)、治疗室(以前称为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抢救室等高危区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

6、明显。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通风、无杂物、无灰尘。每天用消毒液抹台面和湿式拖地面2次,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对工作人员手、空气、物表、消毒液、消毒或灭菌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并有记录。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及时监测采样。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洗。4.各病区工作人员应规范落实手卫生制度。5.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6.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7.各种医疗器材和物品用后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7、或灭菌。各种导管、穿刺包、换药碗,用后经初步清洗处理再与消毒供应中心对换。8.治疗所用器械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9.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治疗室。10.各种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分类收集、移交。11.病人衣服、床单、被套定期更换,枕芯、被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被服。12.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房间、床

8、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13.便器、痰盂等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的用后统一回收处理。治疗准备室、治疗室(以前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有醒目标记,严格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4.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消毒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运,规范处置。15.门诊和急诊应设专人进行预检分诊,遇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者,立即就地隔离,进行消毒。16.传染病人住院,按不同病种进行隔离,疑似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病人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病人排泄物和用过的被服、物品、器械要进行处理双消毒。病

9、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传染科所有物品,先消毒处理后方可送出。院感科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的采购、使用管理和回收处理进行监督。感控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所用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必须由后勤设备科和药学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3.后勤设备科和药学部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消毒器械时,严格查验厂家或供货商资质、证件,严把质量关。每次购置均应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箱(

10、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示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示。4.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进行严格保管,建立登记账册,记录产品名称、批号、消毒日期、卫生许可证或安全评价报告、有效期限等。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5.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务部、护理部、感控办、药学部和后勤设备科。6.医院

11、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药学部必须对每批自制消毒液进行严格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发至临床科室使用。7.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感控办予以解决。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湿式清洁物表及地面二次

12、,如有污染应随时用消毒液擦洗;室内应有防尘、防虫装置;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2.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过期重新灭菌。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5.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6.治疗所用的器械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13、或灭菌。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治疗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标志明显的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转运处理。院感科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1.为了加强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并及时、有效、规范地预防和处理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确保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

14、.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暴露于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也包括医疗锐器刺伤、划伤皮肤、粘膜等情况,有可能感染该种疾病的情况。3.传染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原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医务人员要主动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和规范处理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各项防护措施,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发生职业暴露后相关科室及时沟通,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快速反应,高效处置。4.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防止传染病职业暴露发生。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院有关制度和规程进行一切医疗活动,严格执行有关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及防止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医务人

15、员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所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5.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该将有关情况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报告感控办。科内负责职业暴露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病原菌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预防处理措施、采取的时间及毒副作用;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资料长期保存。6.医务人员一旦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7.针刺和切割伤口: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用力过大过猛),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7.1膜污染: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反复清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